杨洸
- 作品数:27 被引量:363H指数:12
-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数字时代舆论极化的症结、成因与反思被引量:16
- 2021年
- 本文聚焦数字新闻实践与舆论极化的关系,从数字新闻的本质出发,发现数字新闻生态系统极易形成观点集中的景象,成为滋生舆论极化的绝佳土壤,造成极端观点的泛滥。在剖析数字新闻生产助推舆论极化的具体机制的同时,本文也探讨了约束舆论极化的可性能路径。文章进而提出应从舆论极化的症结和成因出发,从新闻价值和新闻生产文化两个角度实现对传统新闻生产理论的革新;而数字时代的新闻生产理论的建构应该以媒体、平台和用户的协同进化视角为核心理念。
- 杨洸
- 关键词:数字新闻协同进化
- 社交媒体网络情感传染及线索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8
- 2020年
- 情感传染是指人们在接触他人的情感表达后导致他们自己的情感表达变得与他人更为相似的过程。情感传染在社交媒体情境下十分常见。基于网络平台特点和情感传染发生的机制,以线索研究路径和信息瀑布理论为主要依据,抓取“家在深圳”网络社区中关于深圳房价话题的主帖2955条和跟帖136140条,采用情感分析方法,聚焦社交媒体上各类可见的线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其一,网络情感传染是强烈存在的;其二,很大程度上,网络情绪是可以被操控的,情绪点燃和传染与话题属性、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和用户参与度紧密相关;其三,网络社区上各类可见线索(内容和非内容)是影响其他网民参与和情感极性表达的重要因素,社交媒体上易于形成网络情感两极化和优势情感共识现象。这一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拓展了网络线索路径研究的解释范畴,有助于深刻理解网络情感传染并非是无意识的而是需要意识参与的过程,以及为相关网络监管部门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情感和传染提供了学理基础。
- 杨洸
- 关键词:社交媒体情感分析传染机制
- 新闻文本、新闻框架和个人基模对新闻理解之影响——以“锋芝婚变”为例被引量:3
- 2014年
- 新闻理解是受众掌握新闻事件主旨的一个认知过程。本研究阐释了新闻理解的两个关键部分:新闻记忆和新闻解读。它们虽在概念上截然不同,但在操作上时常混淆。三个实验用来检测新闻文本特点和个人基模对新闻理解的作用。结果显示,受众的教育程度而非新闻的显性特征在新闻记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两类新闻框架——通用框架和具体议题框架,作为新闻的隐性特征,和个人基模共同影响新闻解读,个人基模被视作主导因子。
- 杨洸
- 关键词:新闻解读新闻框架
- 连接异见还是撕裂共识:新闻偶遇视角下舆论生态的再审视
- 2025年
- 在算法主导的数字媒介环境中,舆论生态复杂,极化现象加剧,理性讨论的空间一定程度上受到压缩。作为一种被动的信息接触方式,新闻偶遇在理论上被赋予打破信息茧房与缓解舆论极化的潜能,但在现实语境中,其“去极化”效应往往难以实现。厘清新闻偶遇在极化路径中双向潜能的基础上,聚焦媒介技术逻辑、信息特征结构与用户心理机制三个方面,系统阐释新闻偶遇在舆论极化中的可能路径与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平台和用户三个层面提出重构“有意义的偶遇”的路径构想,为弥合社会分歧、培育良性公共话语空间提供新的思路。
- 杨洸游舒超
- 关键词:媒介技术用户心理
- 教育强国战略下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创新——深圳大学健康传播产教融合模式探索
- 2023年
- 党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对高质量发展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难以满足行业的需求,学生需要更多的实际操作经验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挑战。本文从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出发,以深圳大学健康传播专业硕士的产教融合培养路径为案例,旨在回应专业硕士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一种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为途径的中国特色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经过近四年的建设,平台已经逐步摸索出可行而顺畅的专业硕士人才培养链条,体现出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育人成果较为显著。平台的制度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等方面都为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 杨洸
- 关键词:专业硕士
- 威胁与效能:社交媒体“生育恐惧”讨论的主题分析和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9
- 2023年
- 基于拓展平行反应模型,通过爬取微博中有关生育恐惧讨论的132705条主帖及其评论,采用机器学习和人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揭示了恐育话题讨论的主题类型、信息特征以及人们的信息接受。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社交媒体上有关生育恐惧的讨论热度不断攀升。讨论议题广泛,涵盖了个体、社会和国家多个层面的主题,深刻体现了生育是嵌入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特征。对于生育,人们表达出较为强烈的消极态度,胜过积极态度。通过考察讨论文本的信息元素,结果显示生育威胁与生育效能的元素明显失衡,“生育威胁”成为最主要的信息元素,“生育效能”元素则明显不足。恐育信息中生育威胁的程度越高,人们的接受度则越低(即点赞数低);若信息中效能的程度越高,人们的接受度则越高(即点赞数高)。本研究的结论验证并且拓展了EPPM模型中人们对恐惧诉求信息的积极应对的心理机制。
- 杨洸王越
- 数智时代新闻信任的关系转向、多重危机与重塑策略
- 2025年
- 在以人工智能为主的智能技术深度渗透公共传播的背景下,信息生态的混乱加剧了新闻信任的下降,成为当前新闻业担忧的危机之一。从“关系转向”的理论视角出发,探讨新闻信任如何从以内容真实性和媒体权威性为核心的静态信任,转向以协作互动、情感认同和技术中介为基础的关系型信任。梳理了新闻信任的概念演变过程,归纳出协作型、认同型与中介型三种关系类型,并揭示了新闻信任正在面临着信息失真、机制缺失、情感断裂和平台异化等四重危机。在此基础上,探讨新闻媒体如何基于三种关系类型重塑信任。
- 杜丽洁杨洸
- 关键词:用户参与信任危机信任关系公共价值
- 数字新闻生态下用户参与的多维度探索被引量:2
- 2024年
-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用户参与已成为数字新闻领域不可阻挡的趋势,深刻影响新闻业的发展。这一参与模式不仅促进了新闻内容的多元化生产与高效传播,还极大提升了受众的互动热情与个性化消费体验,为新闻行业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问题。本文展现用户在数字新闻中的参与方式、表现及其影响,通过分析用户与新闻机构在生成内容上的互动,揭示数字新闻生态中的新合作关系。然而,当前用户参与度的评估往往侧重于互动频次等表面指标,忽略了新闻价值本身的考量,本文进一步探讨如何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实现新闻业的可持续发展。
- 杨洸杜丽洁
- 关键词:数字新闻用户参与新闻价值
- 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时代价值、理论基础与规范治理被引量:4
- 2024年
- 当前,我国新闻传播行业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传统以主流媒体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秩序正在被颠覆,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优势逐渐被削弱,导致社会共识的弱化和国家治理的潜在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重构及其对新闻传播秩序的影响,凸显了一体化管理的时代价值。其次,结合网络社会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探讨了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在提升舆论引导力中的关键作用。最后,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带来的伦理问题也引发了对规范治理的思考。通过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一体化管理旨在推动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达成信息的高效传播与舆论的有序引导,成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策略。
- 杨洸
- 关键词:新闻宣传网络舆论媒体融合社会共识
- 新冠疫情中的数字代沟与健康代沟——基于2018年与2020年中国家庭祖孙三代的问卷调查被引量:24
- 2020年
- 在一个典型的“三代同堂”的中国家庭中,祖代、亲代和子代分别以自己的方式传播和实践健康信息。通过新冠疫情前后两次针对祖孙三代家庭问卷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及研究发现,三代人在使用数字媒体获取、评估及分享疫情信息方面存在显著的代沟(即,数字代沟),在新冠疫情风险感知、防疫效能感和防疫实践方面也存在显著的代沟(即,健康代沟),文化水平越高的家庭,数字代沟及健康代沟越小。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数字代沟(尤其是素养沟)与健康代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 周裕琼杨洸许广梅
- 关键词: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