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焕同

作品数:73 被引量:295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化学工程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天文地球
  • 10篇化学工程
  • 8篇矿业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控煤
  • 11篇
  • 10篇石墨
  • 10篇煤田
  • 10篇光谱
  • 9篇煤系
  • 7篇煤田构造
  • 7篇构造控煤
  • 7篇成煤
  • 6篇地质
  • 6篇石煤
  • 6篇石墨化
  • 6篇拉曼
  • 6篇拉曼光谱
  • 6篇变质
  • 5篇盆地
  • 5篇谱表
  • 5篇稀土
  • 5篇煤层
  • 5篇控煤构造

机构

  • 53篇西安科技大学
  • 30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商洛学院
  • 4篇中国煤炭地质...
  • 3篇河北工程大学
  • 2篇北京工业职业...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华北科技学院
  • 2篇山西能源学院
  • 2篇陕煤集团神木...
  • 2篇山西省分析科...
  • 2篇中国煤炭地质...
  • 2篇中煤科工集团...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煤航测遥感...

作者

  • 73篇李焕同
  • 24篇曹代勇
  • 20篇张卫国
  • 10篇郭爱军
  • 8篇刘亢
  • 8篇王林杰
  • 6篇陈利敏
  • 6篇谭节庆
  • 4篇李友飞
  • 3篇侯恩科
  • 3篇宁树正
  • 3篇杨建业
  • 3篇魏迎春
  • 3篇武玉良
  • 2篇关英斌
  • 2篇李小明
  • 2篇刘登
  • 2篇徐浩
  • 2篇占文锋
  • 2篇张卫国

传媒

  • 8篇煤田地质与勘...
  • 5篇光谱学与光谱...
  • 5篇煤炭科学技术
  • 4篇稀土
  • 4篇煤炭学报
  • 4篇西安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煤炭
  • 3篇第七届构造地...
  • 2篇煤炭技术
  • 2篇中国煤炭地质
  • 2篇中国测试
  • 2篇中国科技论文
  • 2篇第六届地质构...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稀有金属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矿业科学学报
  • 1篇能源技术与管...

年份

  • 3篇2025
  • 5篇2024
  • 1篇2023
  • 7篇2022
  • 8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9篇2017
  • 8篇2016
  • 1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湘东北地区早寒武世石煤沉积物源区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湘东北地区早寒武世石煤中伴生有多种高含量元素,属性特征鲜明。为查明该区石煤的沉积物来源,从石煤元素地球化学角度入手,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别测定了研究区12个石煤样品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根据石煤中常量元素组合关系、微量元素含量特征、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相关元素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湘东北地区早寒武世石煤的沉积物源区。结果表明:湘东北地区早寒武世石煤以无机矿物质为主要组成部分,石煤中SiO_(2)含量占比最高,SiO_(2)与其他常量元素(及其他常量元素之间)关系不明显,石英矿物形态具有陆源输入特征;石煤中微量元素(V,As,Sr,Mo,Cd,Sb,Ba,Bi,U)具有明显富集特征,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和Nb/Y–Zr/TiO_(2)关系表明石煤受到了中性岩影响,LaN/YbN表明石煤沉积物沉积速率自东南向西北有减小趋势,即物源来自东部和南部方向;w(SiO_(2))/w(Al_(2)O_(3)),w(Al_(2)O_(3))/w(Al_(2)O_(3)+Fe_(2)O_(3)),w(Al)/w(Al+Fe+Mn)和K_(2)O/Na_(2)O–SiO_(2)构造判别模型显示早寒武世石煤沉积于大陆边缘区域,主要接受陆源输入。通过与研究区东南方向分布的上墅群中酸性岩中稀土元素、Rb、Nb、Pb含量以及双溪坞群出露的岩浆岩中常量元素含量及组合特征综合比较,并结合江南造山带的演化历史,认为江南造山带东南缘发育的中、酸性岩带为湘东北地区早寒武世石煤沉积物源区,亦是石煤富集微量元素的主控因素之一。
张卫国侯恩科侯恩科周佳瑞李焕同
关键词:湘东北石煤地球化学
陕南地区中煤阶煤分子结构演化特征被引量:6
2023年
为研究陕南地区中煤阶煤结构中官能团的变化,以北秦岭商洛煤产地和上扬子镇巴煤产地的8个中等变质程度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煤结构进行表征,结合分峰拟合来获取官能团的相对含量及结构参数。结果表明:随着镜质体反射率增大,芳环层面网间距逐渐减小,堆砌度与延展度逐渐增大,芳香度在反射率为1.30%时出现拐点;中煤阶煤芳香结构中苯环取代方式以三取代和二取代为主,随着变质程度的增高,苯环二取代的比例升高,脂肪族结构逐渐脱落导致相对比例降低,含氧官能团的吸收峰强度逐渐减弱,其中在反射率为1.3%时羰基相对含量最低;自缔合羟基、醚氧羟基和环羟基的相对含量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煤分子结构中链状结构的环化使环状羟基相对含量在反射率为1.30%后增大,环化作用增强导致甲基含量减少,分子结构空间排列紧密,自缔合羟基相对含量增加;红外结构参数芳碳率、芳香性、芳香环缩聚程度和CH _(2)/CH_(3)等随反射率的增大而增大,成熟度的变化与醚氧或酚羟基的转化相关。总体上芳香结构相对含量增大,脂族结构减少,缩聚程度增加,生烃潜力随反射率增大,反映煤结构的生烃潜力降低。
李焕同李焕同张卫国张卫国
关键词:傅里叶红外光谱
煤系石墨鉴别指标厘定及分类分级体系构建被引量:25
2021年
煤系石墨是煤经受岩浆热变质及构造应力作用进入石墨化阶段的产物,发育不同程度石墨结构、具有石墨或类似石墨的物理化学特征和工艺性能,是战略性矿床晶质石墨的重要补充。为了给煤系石墨矿产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可靠基础,从煤系石墨成矿机制及演化途径研究入手,深入分析相关测试技术方法的适用性,以我国典型煤系石墨矿区测试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煤系石墨鉴别指标,建立煤系石墨分类分级体系。研究表明,煤系石墨是由不同演化程度的石墨化组分和残留煤岩显微组分组成的集合体,具有矿物学与岩石学或矿石学的双重属性,不同于区域变质成因的晶质鳞片石墨矿物,难以简单地采用单一指标鉴别。煤系石墨的形成是化学成分单一化、分子结构有序化的演化过程,鉴别指标亦应包括成分参数和结构参数两大类。挥发分和反射率指标在煤化作用阶段变化规律较明显,进入石墨化阶段后敏感性降低,可综合运用于初步区分煤与煤系石墨。煤石墨化的实质是纳米级大分子结构由无序向有序转化、结晶度增加和缺陷消亡的过程,因此,XRD和Raman等结构参数是鉴别煤系石墨和划分煤系石墨类型的可靠指标。基于煤系石墨测试数据统计分析所揭示的规律,采用d_(002)=0.344 nm,G峰位=1590 cm^(-1)和R_(2)=0.6区分煤与煤系石墨两大矿种;煤系石墨划分为半石墨和石墨2种类型,其中半石墨鉴别指标为d_(002)=0.338~0.344 nm,G峰位=1585~1590 cm^(-1),R_(2)=0.5~0.6,石墨鉴别指标为d_(002)<0.338 nm,G峰位<1585 cm^(-1),R_(2)<0.5。此外,成分指标固定碳与煤变质演化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作为石墨矿石的品位参数,可用于评价煤系石墨矿石的质量等级。
曹代勇魏迎春李阳刘志飞李焕同王路吴国强宁树正徐祥
关键词:成矿机制资源评价
序列变质煤中稀土元素变化特征研究
2025年
稀土元素是良好的地质演化示踪载体,通过研究稀土元素在序列变质煤中的变化特征,将有助于揭示煤化作用过程中元素及其地化参数的变化规律。选取邯(郸)邢(台)矿区2号煤层为研究对象,以挥发分产率为序组建序列变质煤,分析了序列变质煤的稀土元素含量、分布模式以及δCe、δEu等参数特征,探究了煤中稀土元素与其变质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序列变质煤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差异受变质程度影响不大,轻稀土元素主导了稀土元素含量随变质程度变化的特征。铈异常随着变质程度的逐渐加深,呈现明显的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拐点位于煤化作用的第三次跃变区。铕异常随变质程度变化显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为双向岩浆岩热量不同期次的叠加使煤层受热不均一所致。La_(N)/Yb_(N)值随着变质程度的逐渐加深,显现出双段变化,而钇异常特征不受变质程度影响。
张卫国杨建业杨建业李焕同刘鑫王永鑫
关键词:稀土元素
多介质往复式淋滤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2018年
针对现有淋滤模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研制一套多功能自动往复式淋滤实验装置,介绍了该套装置的总体结构、各部件连接关系及功能实现原理。首次提出多种介质往复式淋滤实验方法,详细叙述实验前准备、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淋滤特征分析,为多种介质叠加作用下的复杂地质体淋滤实验研究提供了设备及方法。
张卫国石媛张卫国
关键词:多介质淋滤实验
湖南省寒婆坳地区煤层石墨化特征及成因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野外观测及资料整理,分析了研究区构造几何形态,提出湖南寒婆坳地区构造迹线为南北向东翼被破坏的向斜.通过研究煤的宏观、微观变形特征、煤的石墨化度,认为该区构造变形环境总体上属于低温低围压的浅层脆性-韧性构造域,区域岩浆对煤的变质提供热源,岩浆隆起、断层的推覆从西、东两侧造成挤压应力,使变质过程中的煤粒子定向排列形成石墨.
莫佳峰李焕同郭经纬
关键词:煤层石墨化
雪峰山东缘湘中地区赋煤构造特征及演化
李焕同曹代勇王林杰郭爱军李友飞徐浩
文献传递
隆东井田重磁异常的地质意义
2010年
根据区域重磁异常特征研究及其数据处理成果,初步揭示了隆东井田内主要采煤层石炭纪太原组8号煤层煤质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在深成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叠加了岩浆热变质作用,使8号煤层煤种呈现规律性条带分布。
李焕同关英斌
关键词:重磁异常岩浆侵入煤变质
彬长矿区胡家河井田煤质特征对成煤环境的指示意义被引量:10
2017年
为了探讨煤质特征参数对成煤环境的指示意义,针对井田内主采煤层中的上述参数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对胡家河井田地质勘探资料中灰分、全硫分及煤灰成分等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并采集煤层煤样对宏观煤岩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胡家河井田侏罗系延安组煤具有低中灰分、低中硫分等特征;煤岩组分、灰分产率、全硫分、灰成分指数可判别成煤环境,煤的丝质组+半丝质组体积分数高,壳质体有原始氧化特征,煤相类型为干燥的高位沼泽或浅覆水的潮湿森林沼泽;灰分平面分布具有"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成煤环境受河流作用影响较大,北东方向陆源碎屑补给较多,而全硫分的分布趋势大致相同,并以硫铁化物为主,有机硫百分含量较少;灰成分指数及三角端元图解显示沼泽环境为近陆源区覆水程度较浅的弱还原-较强还原型,成煤期沼泽环境随着河流汇入使水位变深,形成了代表较强还原型的镜质组。
李焕同李搛倬李阳刘震
关键词:彬长矿区煤质特征成煤环境
煤系石墨微晶结构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的拉曼光谱表征被引量:1
2024年
煤对温度和压力等地质环境条件十分敏感,在构造应力驱动下煤中“石墨微晶”结构取向生长,物理化学和结构呈现各向异性。采用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对不同石墨化程度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高温主导,剪应力作用参与下,煤层顺层滑动,构造变形使石墨微晶旋转、择优取向,随着沿C轴方向堆砌高度的增加。以堆砌度Lc≤5 nm划分为无烟煤阶段,为碳层随机定向或无规则排列的紊层结构,光学各向同性;以Lc≥30 nm时视为较完善石墨结构形成的标志,光学各向异性显著;在10~20 nm间属于石墨化结构不够完善的过渡态结构(半石墨阶段)。石墨阶段样品SXL100、SXL130层理面、边缘面和粉末的拉曼光谱中1350 cm^(-1)带(D_(1))、1620 cm^(-1)带(D_(2))都较明显,但是石墨边缘面拉曼光谱中D1峰半高宽、D_(1)与G峰强度比(I_(D1)/IG,R_(1))、D_(2)峰与G峰强度比(I_(D2)/IG,R_(3))显著高于层理面,显示强度比等拉曼参数依赖于煤系石墨边缘面的取向。D1峰强度依赖样品缺陷或无序程度,边缘面D_(2)峰具有非对称特征,双峰结构显著,并且D′1峰随D_(2)峰变化,亦显示边缘面缺陷的光谱行为。用煤系石墨缺陷密度或有序度表征指标R_(1)划分无烟煤(R_(1)≥1.0)、半石墨(1.0>R_(1)≥0.5)和石墨(R_(1)<0.5)等阶段,并评价煤系石墨均匀程度及不同石墨化程度组分的比例及分布,发现变质无烟煤CM130N样中超前演化达到半石墨结构占比达3.52%,半石墨BC210样中无烟煤结构占比46.40%,SXL130样整体石墨化,但其中无烟煤结构占比仍有3.84%,层理面和边缘面结构中仍存在缺陷,建立的方法在区分无烟煤、半石墨更具优势。在拉曼激光入射方向一定时,可利用R_(1)、R_(3)参数来探讨受构造应力影响的煤系石墨层理面拉曼光谱特征,分别评价了石墨化不均一性和石墨微晶取向。
李焕同邹晓艳夏炎张卫国
关键词:各向异性非均质性拉曼光谱微晶结构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