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伟荣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震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数据
  • 2篇水管倾斜仪
  • 2篇倾斜仪
  • 1篇地震活动区
  • 1篇地震活动性
  • 1篇地震监测
  • 1篇地震趋势
  • 1篇地震台
  • 1篇地震台站
  • 1篇地震资料
  • 1篇短临
  • 1篇短临前兆
  • 1篇形变
  • 1篇应力场
  • 1篇数据分析
  • 1篇数字化
  • 1篇台站
  • 1篇前兆

机构

  • 3篇中国地震局兰...
  • 3篇国家地震局

作者

  • 6篇彭伟荣
  • 2篇常千军
  • 2篇王周元
  • 2篇何少林
  • 1篇唐九安
  • 1篇尹志文
  • 1篇张昱
  • 1篇张昱
  • 1篇李发科
  • 1篇闵祥仪
  • 1篇王斌
  • 1篇王锡恩
  • 1篇张幼敏
  • 1篇车效智

传媒

  • 5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年份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肃南台水管倾斜仪试记资料的初步分析
1999年
对肃南台FSQ自记水管倾斜仪试记资料进行了分析,对建台后几个月的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其观测资料的内精度达到了现行观测规范的要求,记录的突跳异常与该台附近发生的几次中小地震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认为该台的建设是成功的。
彭伟荣车效智张昱王锡恩袁文武车灵霞席立峰
关键词:数据分析地震监测地震资料
地震数据数字化及实时传输
1996年
简要地介绍了地震数据国际交换试验系统和台站地震数据实时采集传输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特性与功能、地震数据数字化及实时传输过程。
彭伟荣闵祥仪张幼敏常千军王斌尹志文张昱李发科
关键词:地震数据
地震间隙图像与地震大趋势被引量:2
1998年
分析了几个区域的地震间隙图像特征及其与地震大形势的关系.本世纪60年代前全球经历了大震活跃期,地震间隙基本保持平稳均匀分布,之后活动减弱、转平静,间隙高值的出现、显著的增大趋势和图像分散、分段成组性突出为相应的主要特点,全球及大区地震间隙高值有近20 a 的间隔优势.各种级别的地震活动都可作为高一级地震活动的震情"窗口".最后简要分析了今后几年的地震趋势.
王周元何少林彭伟荣姬凤英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地震趋势地震
地震台站观测资料微机管理实用程序
1994年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台站观测资料微机管理实用程序的设计原则、结构及其特点,给出了操作流程示意图和简要说明。该程序使用效果较好,使观测资料处理及时,月报输出快速准确,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彭伟荣
关键词:微机管理地震数据
兰州形变与景泰地震的短临前兆被引量:6
1995年
对比分析了兰州形变水管倾斜仪(FSQ)、水平摆倾斜仪(SQ70B)和石英伸缩仪(SSY)于是泰地震前后观测结果中的非潮汐变化,探讨了它们对景泰地震的短期和临震前兆响应,结果表明,倾斜仪NS向于霞前半月内有倾向震中的、幅度约0.1″的短临前兆显示。
唐九安彭伟荣常千军周志宇
关键词:地震短临前兆临震预报水管倾斜仪
中国主要地震活动区的地震间隙分布被引量:1
1999年
结合地震间隙和强度变化分析了本世纪全国及国内主要地震活动区中强以 上地震活动特征,间隙大多在5.5a内,一半以上在2.5a内,最大间隙近18a.50年代 以后全国7.5级以上和7.0级以上、青藏块体7.0级以上地震活动及近20a来台湾 7.0级以上、华北和四川6.0级以上地震活动明显减弱,20-30年代青藏块体北部大 震的活动影响一直持续到70年代,5.0-6.5级地震活动自80年代明显增强,云南 70年代后形成的地震活动高潮实际上从60年代就开始增强,华北和台湾地区表现 了强震前活动增强而甘宁青地区表现了强震后活动衰减的典型过程,制约我国地震 活动的大三角应力场、东部应力场和全球应力场具有长期稳定的20a周期性,后面的 应力场依次滞后于前一个应力场约1/4个周期,前两者起主导作用,青藏块体东北缘 的地震活动除受东部应力场的影响外,还与青藏块体地壳物质东流的重要作用有关, 今后几年要特别注意四川和甘宁青6.0级以上、甘肃地区5.0级以上及新疆7.0级 以上地震。
王周元何少林彭伟荣姬凤英
关键词:地震活动区应力场地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