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钲

作品数:301 被引量:1,404H指数:18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3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1篇科技成果
  • 8篇专利

领域

  • 288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3篇动脉
  • 89篇冠状
  • 88篇冠状动脉
  • 75篇心肌
  • 57篇心肌梗死
  • 57篇梗死
  • 44篇血管
  • 40篇心病
  • 39篇冠心病
  • 31篇心脏
  • 31篇介入
  • 30篇综合征
  • 28篇急性心肌梗死
  • 25篇心血管
  • 25篇细胞
  • 24篇冠状动脉介入
  • 23篇心室
  • 23篇介入治疗
  • 22篇动脉粥样硬化
  • 18篇型心

机构

  • 247篇兰州大学第一...
  • 74篇兰州医学院第...
  • 38篇兰州大学
  • 5篇聊城市人民医...
  • 4篇青海省人民医...
  • 3篇白银市第二人...
  • 2篇甘肃中医药大...
  • 2篇贵州省人民医...
  • 2篇兰州医学院
  • 2篇兰州大学第二...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华侨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石河子大学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99篇张钲
  • 98篇彭瑜
  • 87篇白明
  • 43篇李强
  • 36篇潘明
  • 30篇邓爱云
  • 24篇黄晏
  • 22篇汪涛
  • 20篇药素毓
  • 17篇张博
  • 15篇康宏
  • 15篇吴增颖
  • 15篇潘晨亮
  • 14篇张璐
  • 14篇白锋
  • 14篇张锦
  • 13篇王志禄
  • 11篇杨斌武
  • 11篇姚亚丽
  • 10篇江尕学

传媒

  • 20篇临床心血管病...
  • 20篇中国循环杂志
  • 18篇中国介入心脏...
  • 16篇兰州大学学报...
  • 12篇临床心电学杂...
  • 12篇国际心血管病...
  • 10篇心脏杂志
  • 10篇兰州医学院学...
  • 10篇心血管病学进...
  • 8篇中国动脉硬化...
  • 8篇中国心脏起搏...
  • 7篇中国心血管病...
  • 7篇中国分子心脏...
  • 6篇中国心血管杂...
  • 5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中华心律失常...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国循证心血...
  • 4篇中华心脏与心...

年份

  • 5篇2025
  • 11篇2024
  • 16篇2023
  • 7篇2022
  • 13篇2021
  • 16篇2020
  • 12篇2019
  • 14篇2018
  • 19篇2017
  • 17篇2016
  • 14篇2015
  • 17篇2014
  • 15篇2013
  • 10篇2012
  • 15篇2011
  • 12篇2010
  • 4篇2009
  • 15篇2008
  • 14篇2007
  • 16篇2006
3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心病危险因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冠心病且行PCI治疗住院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随访观察术后1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分析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入选的446例患者,年龄32~80岁,平均(60.23±9.75)岁;男性84.97%(379/446),冠心病家族史者2.24%(10/446);合并糖尿病者20.63%(92/446);合并高血压病52.26%(242/446);血脂异常42.15%(118/446);体重超重62.33%(278/446);吸烟者57.85%(258/446)。随访12个月内MACE发生率5.83%,经分析,女性、冠心病家族史、超重、高血压及吸烟患者在PCI术后1年内发生MACE与未发生MACE的患者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33、6.848、3.997、3.939、4.120,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MACE与家族史、超重、性别相关(OR值分别为7.383、10.504、0.058,95%C1分别为1.639~33.246,1.231~89.598,0.014—0.236,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治疗总体预后良好。PCI术后,冠心病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超重等)仍需加以控制,以减少MACE的发生。
陈曼丽张钲白明李强
关键词:冠心病PCI治疗预后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大血小板比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大血小板比率(P-LCR)与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发病及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ACS患者136例,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和非ST段抬高ACS(UA/NSTEMI)亚组,选择同期非缺血性胸痛患者60例为对照组。入院后空腹采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聚集率。结果:P-LCR在ACS两个亚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不同冠脉病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CR在ACS患者中增高。
王建飞彭瑜张锦白明张静张钲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小板大血小板比率冠状动脉造影胸痛
冠状动脉联合静脉对比单一静脉给药途径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介入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给药途径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性介入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H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4-03。纳入有关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先冠状动脉(冠脉)后静脉给药组(冠脉联合静脉给药组)与单一静脉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给药组(单一静脉给药组)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0.2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结果:最终纳入2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包括2 494例患者,包括冠脉联合静脉给药组1 258例,单一静脉给药组1 236例)。冠脉联合静脉给药组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3级血流、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3级、术后ST段完全回落、术后1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梗死面积变化(P均<0.01)、术后1个月心绞痛发生、PCI术后1个月患者死亡、术后再次靶血管重建(P均<0.05)均优于单一静脉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上述前5个指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两组在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PCI术后1个月再次心肌梗死发生情况、术后出血、用药后血小板减少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联合静脉应用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可提高在STEMI患者中的应用疗效,而并不提高术后出血、术后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故可作为一种有效安全的给药方式用于STEMI患者。
庞军张钲白明彭瑜李强张锦张博张静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META分析
衔接蛋白p66Shc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缺血性心脏病是全世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长期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其首选治疗策略再灌注可导致心肌缺血恶化及加速损伤,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目前MIRI的预防和治疗仍是临床尚未解决的难题。大量研究表明,衔接蛋白p66Shc在包括MIRI对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针对衔接蛋白p66Shc在MIRI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的调节作用机制,以及以p66Shc为靶点的相关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MIR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王沛剡冬冬彭瑜张钲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P66SHC氧化应激
T淋巴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被引量:11
2003年
刘永铭严祥张钲
关键词:T淋巴细胞动脉粥样硬化免疫干预免疫疗法
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MPO活性。结果(1)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UAP/NSTE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MPO活性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STEMI患者血清MPO活性高于UAP/NSTEMI(P<0.001)。(2)SAP血清MPO活性高于Control组(P<0.001)。(3)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MPO活性较术前显著升高(P<0.001)。(4)ACS患者血清MPO活性与白细胞计数(WBC)呈正相关(r=0.619,P=0.001),与年龄、性别、高敏感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无相关性。结论血清MPO活性升高可能与ACS的发生有关。MPO是一种预测ACS的炎症标志物。
马庆华张钲白锋王恒大
关键词:髓过氧化物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症标志物
血管内超声引导的透视屏幕标记法在零造影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的透视屏幕标记法在零造影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评估该策略在造影剂过敏患者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5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接受绝对零造影剂PCI的28例确诊造影剂过敏患者。术中采用IVUS实时评估病变、指导支架选择和优化;对IVUS评估为临界病变者,采用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FFR<0.80为干预标准)。利用IVUS引导透视屏幕标记法进行病变定位,观察手术成功率、术中过敏反应、围术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随访结果。结果28例造影剂过敏患者(共30处病变)均成功完成绝对零造影剂PCI,技术成功率100.0%,术中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16例(57.1%)接受支架植入,其中4处临界病变经FFR测定后,2例FFR<0.80患者植入支架。术后所有支架植入均满足IVUS优化标准。住院期间无MACE事件。随访中位时间12.8个月,患者未发生过敏反应复发或MACE事件,心绞痛症状缓解。结论对于造影剂过敏患者,IVUS引导透视屏幕标记法指导的零造影剂PCI策略安全有效,可避免造影剂引起的过敏反应。透视屏幕标记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的导航技术,通过IVUS与FFR联合评估,实现了解剖和功能的精准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张益铭邢尔坤张博白明张钲
关键词:造影剂过敏血流储备分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被引量:5
2005年
髓过氧化物酶参与体内许多病理生理过程,其表达及活性增加可促进粥样班块内脂蛋白的氧化、损伤内皮功能、降解细胞外基质而诱发急性冠脉综合征。
马庆华张钲王恒大
关键词:髓过氧化物酶急性冠脉综合征内皮功能细胞外基质脂蛋白
靶向心肌细胞的脂质纳米颗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靶向心脏的脂质纳米颗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合成Oip5‑as1,主要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制备心肌细胞靶向肽以及DSPE‑PEG2000‑CMP,通过噬...
张静牛小伟白明白璐张晶晶胡淑文张钲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急诊介入中的治疗疗效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衰竭急诊介入中辅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发病在24 h以内的38例AMI患者,在IABP支持下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对梗死相关血管直接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第5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及心功能测定。结果 4例在IABP术1h内因心衰及休克加重而死亡,34例梗死相关血管全部再通,发病至血管再通的平均时间为9.1 h,其中31例置入支架,PCI后5周内5例死亡,总死亡率为23.68%。29例存活患者在术后第5周检查左心室射血分由41%±5%升高为48%±7%。结论对于高危AMI合并泵衰竭在进行急诊PCI时,IABP的辅助使用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术后近期心功能。
潘明白明李强药素毓王世杰马春香张钲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