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璇
- 作品数:13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洛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在小儿冠状动脉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在诊断小儿冠状动脉瘘(CAF)时采用低剂量双源CT(DSCT)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冠状动脉瘘患儿,按接受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在治疗之前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进行诊断分析,实验组患儿进行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进行诊断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冠状动脉瘘口和异常冠状动脉起源的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手术后发现,对照组瘘口诊断准确率(65.00%)明显低于实验组(90.00%);对照组异常冠状动脉起源的诊断准确率(62.50%)明显低于实验组的准确率(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可以准确对小儿冠状动脉瘘进行诊断。
- 张璇
- 低剂量CT扫描在评价老年菌阴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采用低剂量CT扫描对老年菌阴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47例菌阴性肺结核抗结核治疗后1~12个月复查的老年患者采用低剂量CT扫描(120kV,20mAs),通过与治疗前常规CT(120kV,200280mAs)扫描影像学结果的比较,对老年菌阴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老年菌阴性肺结核患者初诊CT征象最常见的为腺泡实变融合和肺叶/肺段实变,其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76.6%,而空洞的发生率相对较少;1~3个月复查好转的征象主要为树芽征,而腺泡融合实变和肺叶/肺段实变的好转主要发生于4~9个月,空洞性病变显效较慢,持续时间为6~12个月。结论低剂量CT扫描能较好地反映老年菌阴性肺结核的不同影像学征象及抗结核治疗后的影像学,适合对老年菌阴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 陈殿森关文华张璇
- 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肺部真菌感染患者60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0例,其中毛玻璃样阴影9例,肺炎样实质性病变7例,支气管肺炎样改变8例,结节性病变9例,肿块6例,空洞5例,曲菌球3例,淋巴结肿大13例。结论: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多样,需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痰液检查等综合分析,进行确诊。
- 孙继锋陈殿森李扬王琳张璇郭强郭华
- CT薄层增强扫描对膀胱癌术前分期的价值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CT薄层增强扫描对膀胱癌术前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45例可疑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结果CT薄层增强扫描对膀胱癌术前分期的总准确率为92.4%,对于膀胱壁内癌灶(≤T2b期)分期的准确率为89.1%,对于膀胱癌侵犯壁外结构的癌灶(≥T3期)分期准确率为97.2%。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率为64.7%。结论CT薄层增强扫描对膀胱癌术前临床分期及膀胱癌侵犯壁外组织、器官,膀胱壁内浸润深度具有重要价值。
- 文红明松林张璇
- 关键词:膀胱肿瘤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质量的相关因素
- 2011年
- 目的:探讨影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质量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原则。方法:对586例CCTA成功病例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22例CCTA失败病变对照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影响因素包括心率控制不满意、心律不齐、造影剂过敏、呼吸控制不满意等;检查前全面分析病人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干预,可有效减低失败率。结论:针对可能影响CCTA质量的相关因素加以针对性护理是提高CCTA成功率的基本保障。
- 张璇马淑芹关文华陈殿森
-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护理
- 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CTA表现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成人出血型烟雾病(Moyamoya病)的CTA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诊断为成人Moyamoya病的临床及CTA资料。结果:178例成人Moyamoya病中出血型的发生率为47.4%(37/78);不同性别发病率和发病年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出血原因与CT表现: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生率16.2%(6/37),以蛛网膜下腔出血(66.7%)为主;脉络膜前动脉破裂出血发生率48.6%(18/37),其中66.7%表现为脉络膜前动脉扩张并伴有后交通动脉扩张,以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50%)和单纯脑室出血(27.8%)为主;异常增生的烟雾状血管破裂发生率35.1%(13/37),以单纯脑实质出血(38.5%)和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30.8%)为主。结论:依据CTA的表现,结合出血发生的类型和部位,能够进一步推断Moyamoya病出血的原因,为进一步的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 韩焱关文华赵蕾臧志娜张璇
-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颅内出血脑血管造影术
- CT能谱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检出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分析CT能谱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检出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45例患者为良性设为A组,35例患者为恶性设为B组。采用CT能谱成像检验良性和恶性在临床上的区别以及CT能谱成像的临床价值。结果:B组患者在边界、边缘、钙化、包膜、结节数目与A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B组在平扫期、静脉期以及动脉期的碘浓度显著低于A组;B组的曲线斜率均为负值,在平扫期、静脉期以及动脉期的斜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能谱成像可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特征、碘含量以及斜率进行计算总结,对于临床上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张璇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CT能谱成像
- 低剂量对比剂CT肺动脉造影联合支气管动脉造影对急性肺栓塞咯血的鉴别诊断意义
- 张璇
- 三期增强MDCT评价胆囊癌周围脏器受侵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三期增强MDCT扫描对胆囊癌周围脏器受侵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2例伴有周围脏器受侵的胆囊癌患者的三期增强CT扫描资料,判断周围脏器受侵的情况并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72例胆囊癌CT分型分别为壁厚型29例(40.28%)、肿块型43例(59.72%);二者发生结肠和腹膜结构受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期增强CT扫描诊断胆囊癌周围脏器受侵的准确率均>80%,对于侵犯肝脏(52/55,94.55%)、胃窦(24/26,92.31%)和十二指肠(17/21,80.95%)的敏感度较高,而对于腹膜受侵的漏诊率较高(19/33,57.58%)。结论三期增强MDCT扫描用于诊断胆囊癌侵及周围脏器的准确率较高,但对侵及结肠、腹膜结构的敏感性仍受一定限制。
- 韩焱关文华臧志娜赵蕾张璇陈殿森
- 关键词:胆囊癌
- 影响经腹腔肾盂后逆行游离控制肾蒂肾癌根治术手术路径因素的MDCT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采用MDCT扫描探讨影响经腹腔肾盂后逆行游离控制肾蒂肾癌根治术手术路径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拟行肾盂后逆行游离控制肾蒂肾癌根治术的68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观察并记录影响肾盂后间隙的相关因素。结果:(1)不适合肾盂后间隙入路的因素(43.3%),主要是肿瘤侵及周围结构和因肿瘤原因而导致的肾蒂结构移位、扭曲;(2)增加操作难度的因素(56.7%),主要是肾动脉异常、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癌栓形成、肾盂-输尿管积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等。
- 关文华李志军韩焱文红张璇陈殿森
- 关键词:肾癌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