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媛
- 作品数:248 被引量:885H指数:15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低氧对紫杉醇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的影响
- 2007年
- 孙文洲于丽波张清媛
- 关键词:乳腺肿瘤低氧细胞凋亡
- GM-CSF及B7-1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的研究
- 研究GM-CSF及B7-1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刺激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结论:GM-CSF及B7-1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导致肿瘤的部分根除,转GM-CSF基因及转B7-1基因的瘤苗联合应用效果最佳...
- 张清媛
- 关键词:基因修饰肿瘤疫苗基因治疗
- Toll 样受体4在恶性淋巴瘤中的作用
- 2014年
- 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一直是肿瘤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但至今尚不完全明确。最近有临床研究表明TLR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套细胞淋巴瘤组织中和多种淋巴瘤细胞系中均有较高表达,且与预后有一定相关性。本文对TLR4在恶性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以阐明淋巴瘤发病机制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 郭莉张清媛
- 关键词:TOLL样受体4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
- 多巴胺D2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多巴胺(Dopamine)(C6H3(OH)2-CH2-CH2-NH2)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通过其相应的膜受体而发挥情绪、饮食、运动、认知及外周血等的调节作用。多巴胺受体属于膜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目前发现的多巴胺受体有五种,其中D2受体基因主要分布于脑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巴胺D2受体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对肿瘤的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D2受体激动剂已经成为大多数泌乳素瘤的首选治疗药物。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多巴胺受体在肿瘤的预后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董铁英宣奇佳刘航马丽张清媛
- 关键词:多巴胺D2受体肿瘤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过表达示腋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预后不良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内肿瘤相关臣噬细胞( Tumor - 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表达与腋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72例乳腺癌标本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表达,分析巨噬细胞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高表达乳腺癌患者其预后比低表达患者差。腋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高表达患者预后比低表达患者差。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腋下淋巴结无转移乳腺癌患者,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成为判断预后的免疫指标之一。
- 张悦张清媛马文杰甄丽娜
- 关键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 CD20阴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CD20阴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异质性淋巴增生性疾病。其以化学免疫治疗耐药性及低生存率为特点,表现为不典型的细胞形态和侵袭性的临床行为,因此CD20阴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疗都是个难题。本综述分别对不同类型CD20阴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预后及治疗进行介绍,以提高临床医生对于此类恶性肿瘤的认识,从而提升其疗效。
- 孙梦琪赵曙张清媛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
- 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恶性炎症及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T细胞淋巴瘤属非霍奇金亚型中的集合型淋巴瘤,是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研究结果显示该病预后较差。近年关于慢性炎症与肿瘤发生相关性的研究日益增多,炎症微环境和促炎因子的变化等因素可诱发肿瘤的进展,同时提示了较差的预后。目前,关于慢性炎症与实体肿瘤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较多,而关于引发炎症的细胞通过异常活化推动恶性转化过程相关研究报导较少。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的特征之一是存在长期发炎的含有恶性T细胞的皮肤损伤。本文针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炎症微环境,对近两年的研究进行综述。
- 付馨谊张清媛
- 关键词:皮肤T细胞淋巴瘤遗传学炎症免疫微环境肿瘤微环境
- 乳腺癌转移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器官特异性被引量:10
- 2019年
- 尽管人们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发生转移。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生物过程,涉及大量的基因和生物分子。但人们对其机制的认识是零散的,我们需要扩大研究以改善转移的预防及治疗,从而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为了提高癌症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必须重点针对转移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转移级联的具体步骤,通过在目前的治疗中增加新的方式来根除已确定的转移灶,如免疫疗法或靶向疗法。或是通过靶向转移级联和器官特异性的特定步骤来防止肿瘤细胞向二级器官的播散,同时干扰散播癌细胞适应新微环境的能力来阻断其在次生器官的定植和随后的生长。总之,转移过程中组织特异性信号的识别将为新的治疗策略开辟道路。在这里,我们将回顾最近在该领域的进展,特别强调乳腺癌转移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器官特异性进展。
- 郭继雪康欣梅张清媛
- 关键词:乳腺癌器官特异性
- B细胞淋巴瘤药物治疗进展
- 2025年
- 近年来,B细胞淋巴瘤药物治疗取得显著进展。在一线治疗中,基于免疫治疗和化疗的新型联合方案[包括R-CHOP+X方案、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及双特异性抗体]显著改善患者生存结局;而在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领域,双特异性抗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及新一代靶向药物(如BTK抑制剂和Bcl-2抑制剂)展现出深度持久的缓解潜力。本文系统综述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滤泡性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等不同亚型的B细胞淋巴瘤基于一线与复发/难治分层的最新治疗进展,重点探讨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细胞治疗等突破性治疗策略。
- 孙瑞阳张清媛赵曙
- 关键词:B细胞淋巴瘤CHOP双特异性抗体
- 实验室标志物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9年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具有独特的病理特征和遗传学改变,患者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如何更早期的识别出高危患者并予以相关治疗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尤为重要。近年来,DLBCL预后相关实验室标志物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更有效的预测患者的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将对实验室标志物在DLBCL预后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卢姣云张清媛
- 关键词:淋巴瘤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