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儿童
  • 4篇疫苗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接种
  • 4篇病毒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免疫规划
  • 3篇脊髓灰质炎
  • 3篇病例
  • 2篇阳性
  • 2篇疫苗接种
  • 2篇预防接种
  • 2篇免疫
  • 2篇抗体
  • 2篇健康儿
  • 2篇健康儿童
  • 2篇国家免疫规划
  • 2篇表面抗原
  • 2篇病例分析

机构

  • 14篇江西省疾病预...
  • 1篇南昌大学
  • 1篇苏州市伏泰信...

作者

  • 14篇张洪荣
  • 10篇郭世成
  • 9篇涂秋凤
  • 8篇谭楚生
  • 4篇郑敏
  • 4篇赵玉芹
  • 4篇吴静
  • 4篇赵红平
  • 4篇程慧健
  • 3篇周炳华
  • 3篇刘丽萍
  • 3篇方晓艳
  • 3篇谭祥永
  • 3篇伍凤云
  • 2篇成慧
  • 2篇王东海
  • 2篇陈福辉
  • 2篇姚瑶
  • 1篇胡国良
  • 1篇曾艳文

传媒

  • 7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安徽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西省2004~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6
2007年
目的分析江西省2004~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腮腺炎规划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江西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2004~2005年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江西省2004~2005年腮腺炎发病率分别为17.62/10万、14.79/10万;4~7月为发病高峰;〈15岁儿童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93.88%、92.39%,4~9岁儿童发病分别占67.06%、61.94%;学生、托幼儿童、散居儿童病例分别占95.65%、95.89%。结论要降低腮腺炎发病率,应制定控制腮腺炎规划和免疫策略,重点对儿童采取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等干预措施。建议将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接种纳入儿童免疫规划。
成慧王东海郭世成涂秋凤谭楚生张洪荣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上栗县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与肠道病毒携带状况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上栗县0~15岁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及肠道病毒携带状况,为制定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上栗县按东南西北中调查5个乡镇健康儿童180名,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测定血清脊灰中和抗体,调查其中2个乡镇健康儿童100名,分别于7月、11月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脊灰中和抗体Ⅰ、Ⅱ、Ⅲ型阳性率分别为96.67%,98.89%,92.22%;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65.28、1∶89.92、1∶27.91。粪便标本肠道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5.00%、26.00%。结论:上栗县健康儿童已形成有效的脊灰免疫屏障。
张洪荣刘丽萍方晓艳聂文华涂秋凤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江西省2004~2007年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株AFP病例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了解江西省AFP病例监测脊灰疫苗相关株的状况,分析江西省近年人群中脊灰病毒变化趋势。[方法]对江西省2004~2007年分离出脊灰疫苗相关株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结果](1)Ⅲ型分离率和构成比从2006年开始显著上升,而且,Ⅲ型发生变异最多,变异核甘酸数也最多。(2)疫苗相关株的58例AFP病例中未免疫或未全程免疫的儿童占51.7%。(3)脊灰病毒分离率与采集标本时的服苗时间有关。[结论]对脊灰病毒在人群中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可以预测VDPVs的发生和流行,可为提前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消灭脊灰进程中,尽早实现使用脊灰灭活疫苗、直至停止使用脊灰疫苗很有必要。
刘丽萍张洪荣方晓艳龚甜曾艳文
江西省麻疹强化免疫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江西省麻疹强化免疫后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通过网络平台AEFI监测系统收集报告的麻疹强化后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江西省麻疹疫苗强化后共报告AEFI病例115例,报告发生率为12.7/100万剂,南昌报告病例最多占21.7%;所有病例中过敏性紫癜61例,占53.0%;所有病例中有35.7%的病例有发热症状,有13.9%有局部红肿。[结论]麻疹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但江西省AEFI监测系统敏感性不高,有待进一步加强。
郭世成涂秋凤吴静谭祥勇张洪荣
关键词:麻疹强化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江西省两县2008年健康儿童肠道病毒携带状况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江西省上栗县、广丰县健康儿童肠道病毒携带状况。方法在上栗县、广丰县各调查2个乡镇10个年龄组健康儿童,上栗县调查100名,广丰县调查119名,采集儿童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健康儿童肠道病毒阳性率为19.18%,非脊灰肠道病毒阳性率为16.89%。结论儿童肠道病毒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
张洪荣涂秋凤刘丽萍方晓艳聂文华郑少成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阳性率
江西省2县留守儿童免疫状况及监护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了解2县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现况,为做好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供参考。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对2个农村县450名1~6岁留守儿童进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以问卷形式对386名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低于江西省免疫规划要求的90%目标,不同年龄组儿童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及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是影响留守儿童疫苗接种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要做好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应采取强化政府部门的领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及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等综合性措施,保障留守儿童健康。
郭世成谭祥永赵红平张洪荣谭楚生程慧健
关键词:留守儿童免疫状况知晓率
2015年江西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了解江西省2008年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疫苗接种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对全省11个设区市、21个县(市、区)、375个乡镇的2岁组和7岁组儿童进行接种情况调查。结果共调查8 780名儿童,其中2岁组和7岁组各4 390名,建证率100.0%,建卡率99.7%,卡证相符率84.4%;2岁组卡证相符率明显高于7岁组,不同年龄组城市地区的卡证相符率均高于农村。全省不同年龄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95.0%。2岁组除百白破、甲肝合格接种率低于90%以外,其余各疫苗合格接种率均高于90%;7岁组除卡介苗、乙肝、白破的合格接种率高于90%外,其余各疫苗合格接种率均低于90%。7岁组中,城市与农村地区的乙肝首针及时率有统计学差异。2岁组和7岁组麻疹首针及时率均较低(69.8%和66.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全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建证率、建卡率及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均较高,但仍存在合格接种率、卡证相符率、麻疹首针及时接种率较低的问题。
赵玉芹涂秋凤程慧健周炳华郭世成徐菲谭楚生吴静张洪荣郑敏赵红平伍凤云谭祥永
关键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2012-2019年江西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了解江西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西省2012-2019年报告的AFP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对监测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2012-2019年江西省累计报告1 478例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3/10万,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男性发病率(2.34/10万)高于女性(1.52/10万),0~4岁居多(56.83%),散居儿童为主(91.27%);赣州市报告发病数最多(287例),新余市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3.16/10万);脊灰疫苗免疫史≥3剂次92.42%;48 h调查及时率为100%;合格便采集率为93.50%,便标本7 d内送达率98.71%,分离结果 14 d内反馈率为100%,未检出脊灰野病毒;随访表75 d及时送达率为95.19%,随访有17.66%病例残留麻痹。结论江西省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所有监测指标均符合维持无脊灰的要求。继续维持高质量AFP病例监测,需提高薄弱地区的监测敏感性。
赵红平郑敏郑敏伍凤云郭世成周炳华张洪荣赵玉芹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流行病学特征
江西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11年
为贯彻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提出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精神,依照卫生部《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要求,江西省于2008年开始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下简称扩免)工作。
胡国良涂秋凤郭世成徐匡根谭楚生姚瑶吴静张洪荣郑敏
关键词:国家免疫规划全国人大接种疫苗传染病
江西省2006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为了解江西省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现状,评价实施乙肝疫苗免疫14年来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5个县1~59岁人群共2219例,进行了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江西省调查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分别为8.88%、61.15%、38.53%,与1992年乙肝调查结果相比,调查人群HBsAg阳性率下降了41.19%,HBsAb阳性率增加了27.74%,HBcAb阳性率下降了42.98%;尤其是1~14岁儿童与1992年比较,HBsAg阳性率下降了75.67%,HBsAb阳性率增加了74.10%,HBcAb阳性率下降了78.02%。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有效措施,能明显提高HBsAb阳性率,降低HBsAg和HbcAb阳性率,提高人群对HBV的免疫保护能力。
成慧王东海郭世成谭楚生张洪荣涂秋凤吴静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