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有军

作品数:17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语言
  • 2篇语言意义
  • 1篇隐喻
  • 1篇英语
  • 1篇语法化
  • 1篇语法化过程
  • 1篇语法意义
  • 1篇语体
  • 1篇语言风格
  • 1篇语言能力
  • 1篇语言认知
  • 1篇语言学
  • 1篇语言学习
  • 1篇哲学
  • 1篇哲学观
  • 1篇中国少数民族
  • 1篇少数民族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文化
  • 1篇实例分析

机构

  • 9篇东北大学

作者

  • 9篇张有军
  • 1篇刘瑾
  • 1篇何军好

传媒

  • 3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US-Chi...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文教资料
  • 1篇心事
  • 1篇现代语言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语言认知的哲学观被引量:6
2004年
语言认知是哲学和语言学研究的共同课题。哲学上的客观主义、经验主义以及体验哲学极大地影响了语言认知研究。对语言认知的理解也从语言符号独立于身体,发展到语言符号通过认知与身体联系在一起,直至体验哲学所倡导的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性和思维的隐喻性。
张有军
关键词:客观主义经验主义体验哲学
一种新生被动结构的认知解读
2010年
一般认为被动结构是由主动结构经过转换而形成,但新近出现了一种没有主动结构,并且以“被”字为标记的被动结构.这种被动结构具有自身的语法、语义特徵和典型性认知本质,笔者从其识解过程中选择的维度和转喻认知机制方面来解读,从而进一步认识其所传递的语用功能。
张有军何军好
关键词:识解
语言意义的象似表征被引量:2
2007年
意义的象似表征理论动摇了索绪尔语言学中任意性的定律。根据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分析了语言意义象似表征的理论基础及象似的标准,介绍了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在语言象似性研究中的地位及应用,指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从次象似符到真象似符的连续体上的某一象似符来表征的,并在语篇层面上通过内指象似(即语篇内部的象似)和外指象似(即语篇外部的象似)阐述了语言意义的表征过程;介绍了语篇间的象似性(即互文性),结合语用象似的观点,分析了意义在传递过程中的象似性。
张有军
关键词:符号学
论死隐喻的形成与发展
2014年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刻不在使用隐喻,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长期大量的使用某些隐喻使其逐渐失去了原先的活力,成为死隐喻,被人们戏称为死火山。对于此类隐喻人们已习以为常,不再需要努力就可找到其含义。但是当我们对其赋予特定的语境的时候,它也会产生新的意思,这样,这座死火山就可以复活了。
张有军刘瑾
关键词:隐喻
概念迁移视域下高中英语学习者名词单复数误用实例分析——以“food”为例
2017年
名词单复数误用在高中英语写作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是现代外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本文运用概念迁移这一理论视角,以"food"为例,分析其误用背后隐含的概念迁移机制,并以此探讨概念迁移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发。
薛艳乡张有军
口头语?书面语?——网络语言对语体二分法的挑战被引量:1
2009年
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中经常涉及到语体的问题。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有两种语体,即口头语和书面语。随着网络的兴起,网络语言属于哪种语体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在介绍口头语、书面语和网络语言特征的基础上,指出网络语言封传统语体二分法的挑战,分析了网络语体作为一种新的语体的可行性。
张有军
关键词:语言风格语言学习网络语言
语法化与范畴化:语法化过程中的认知机制被引量:12
2009年
语法化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研究者现已不再仅从形式结构方面来研究语法化,而是从语义、语用和认知等方面,从一种综合的角度对语法化进行考察。但是这类研究中对语法化的认知过程及运作机制触及得十分有限,也不成系统。语法化和范畴化密不可分,从认知本质上讲就是一种重新范畴化的过程,是对词汇项等进行的重新范畴化。这种重新范畴化的产生需要一定的触发条件,再经过突显、隐喻、概念整合等过程。在重新范畴化结束后,词汇项本身的意义经自动化形成了语法意义。
张有军
关键词:语法化范畴化语法意义
语言意义及其认知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回顾了主流语言学流派对意义的态度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语言意义认知研究的必要性语言是认知的一部分,而意义又是语言研究的重点。进而阐释了认知框架下对意义的研究,指出意义是范畴内成员的特征,是源域向的域的映射关系,是基体所突显的侧面,是在一定的框架或脚本中所突显的信息,是一种关联,是空间投射、复合、联结的复杂运算。
张有军
关键词:语言
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少数民族英语能力研究——以延边地区朝鲜族为例
2025年
本研究基于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当前延边地区朝鲜族学生的英语能力现状进行讨论,借助对现有研究的综合剖析,点明我国少数民族在英语学习阶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针对他们面临的挑战,探讨影响朝鲜族英语能力的成因,发现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多受三语背景的影响,朝鲜语作为他们的母语,东北方言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他们常常会把朝鲜族特有的语调或者东北腔调带入到英语学习当中。此外师资力量较弱,导致有部分学校的老师并不是英语专业出身,课堂教学也只是以灌输为主,师生互动较少。同时,受地区文化的影响,朝鲜族学生平时还是较多地使用朝鲜语,使用英语的场景较少,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有限,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跨文化意识,英语学习质量难以提高。针对此现象,从社会文化理论的视角提供提高少数民族英语能力的教学建议和改进提案,有利于为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This study is based on Vygotsky’s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English proficiency among Korean students in Yanbian region.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xisting research, it identifi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during the English learning stage. In response to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auses that affect the English proficiency of the Korean ethnic group. It is found that the Korean ethnic group in Yanbian area is often influenced by their trilingual background, with Korean as their mother tongue and Northeastern dialect as their second language. They often incorporate the unique intonation of the Korean ethnic group or Northeastern accent into their English learning. In addition, the teaching staff is relatively weak, resulting in some schools having teachers who are not English majors, and classroom teaching is mainly focused on imparting knowledge, wit
王俊雯张有军
关键词:英语少数民族朝鲜族语言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