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弛

作品数:28 被引量:207H指数:8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关节
  • 10篇置换术
  • 10篇全髋
  • 10篇髋关节
  • 9篇关节置换
  • 8篇全髋关节
  • 8篇全髋关节置换
  • 8篇全髋关节置换...
  • 8篇髋关节置换
  • 8篇髋关节置换术
  • 8篇疗效
  • 6篇股骨
  • 5篇人工全髋关节
  • 5篇人工全髋关节...
  • 5篇人工全髋关节...
  • 5篇临床疗效
  • 5篇坏死
  • 5篇骨头
  • 5篇股骨头
  • 4篇头坏死

机构

  • 28篇郑州大学第一...
  • 6篇郑州大学
  • 2篇安阳市人民医...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安市中心医...
  • 1篇开封市中心医...

作者

  • 28篇张弛
  • 21篇王义生
  • 12篇王秀利
  • 8篇李军伟
  • 6篇殷力
  • 5篇赵国强
  • 4篇孙俊魁
  • 4篇刘宏建
  • 3篇李月白
  • 2篇肖鹏
  • 2篇薛艳格
  • 2篇徐慧萍
  • 2篇李振伟
  • 2篇李浩
  • 2篇郭彩娟
  • 2篇乔治
  • 2篇乔志
  • 2篇庞长河
  • 2篇张桐
  • 2篇王少华

传媒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实用医刊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实验室外...
  • 1篇第七届《中华...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粘度骨水泥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探讨高粘度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接受PKP的9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医患沟通分为两组,高粘度组50例和低粘度组45例。比较两组围术期、随访、骨密度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均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高粘度组透视次数明显少于低粘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术后12个月,高粘度组的VAS和ODI评分显著小于低粘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12个月时高粘度组腰椎骨密度显著大于低粘度组(P<0.05)。影像方面,高粘度组骨水泥渗漏为6.00%,而低粘度组为2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前相比较,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而Cobb角显著减小(P<0.05)。术后12个月时,高粘度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和Cobb角均显著优于低粘度组(P<0.05)。[结论]高粘度骨水泥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优于低粘度骨水泥,且减少骨水泥渗漏率。
杨国辉张弛王楠马胜利陈聚伍
关键词: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密度
CT引导下经骨皮质同轴穿刺活检术在骨肿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骨皮质同轴穿刺活检技术在骨肿瘤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骨肿瘤患者45例,均行CT引导下经骨皮质同轴穿刺活检术,并经手术病理验证,比较分析穿刺病理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取材成功率100.0%,其中获得明确诊断者43例(95.6%)。45例患者中32例患者结合病史和临床血生化指标证实符合诊断,余13例患者经外科手术获得病理证实。并发症方面,有6例患者出现穿刺点周围少量出血,发生率为13.3%,未发现大量出血、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骨皮质同轴穿刺活检技术对骨皮质完整的骨肿瘤病变诊断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弛杨国辉王猛潘元威
关键词:骨肿瘤CT
Muse细胞的三维培养及向髓核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多系分化持续应激耐受(Muse)细胞的三维培养扩增方法及其向髓核细胞分化的潜力。方法2023年10月至2024年5月,采用胰蛋白酶持续消化人脐带间充质基质细胞8 h的方法来获得Muse细胞,进而将其接种入甲基纤维素培养基中进行三维悬浮培养,观察Muse细胞增殖成球的情况,并将细胞球贴壁、增殖、再悬浮等操作进行扩增,对细胞进行SSEA3/CD105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进一步,将Muse细胞在髓核细胞诱导分化培养基中连续培养7、14 d,固定细胞后进行CollagenⅡ和Aggrecan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胰酶长时间消化脐带间充质基质细胞后10%细胞仍能存活,其中一部分在甲基纤维素培养基中三维悬浮培养10~14 d时形成典型的细胞球,贴壁8 h后细胞固定染色显示细胞球SSEA3/CD105双阳性。细胞经过悬浮-贴壁-再悬浮培养的方案可以获得大量的Muse细胞。Muse细胞在髓核细胞诱导分化培养基中培养14 d后,细胞显著表达CollagenⅡ和Aggrecan。结论三维悬浮培养是获得大量Muse细胞的一个较好的方案,Muse细胞可以被诱导分化为髓核细胞,为椎间盘退变修复提供参考。
刘畅姚路瑶张磊李龙域张弛牛昱珽王宸陈松峰寇红伟冷子宽刘宏建
关键词:髓核细胞诱导分化
微小RNA-143下调Wnt/β-连环蛋白抑制食管癌侵袭转移的机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143下调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抑制食管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食管癌细胞株EC109-H、TE-1及食管正常上皮细胞株Het-1A并随机分为实验组(EC109-H、TE-1)和阴性对照组(Het-1A);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miR-143及Wnt/β-catenin调控因子Wnt、β-catenin、CD44的表达量,并进行miR-143与Wnt/β-catenin通路调控蛋白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在线软件预测miR-143的相关靶点;利用miRNA抑制物及相似物改变细胞中miR-143含量,并构建CD44-3’端非编码区(3’UTR)载体及CD44-3’端非编码区(突变型)(3’UTRM)载体,应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预测靶点。结果各组细胞株侵袭能力比较,EC109-H的侵袭能力最强(156.86±0.83,P=0.003);miR.143在EC109-H中的表达量最低(1.01±0.12,P=0.000);高侵袭能力的EC109.H细胞株中Wnt、13.catenin、CD44表达量均高于其他组(0.51±0.11,P=0.005;0.65±0.12,P=0.007;0.80±0.09,P=0.001),且miR-143与上述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FCM=-0.827,P=0.000;rwnt=-0.907,P=0.017;rβ-calenin=-0.810,P=0.028);靶点预测CD44可能为miR-143的调控靶点,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miR-143可以靶向CD44的3’UTR区(0.32±0.28,P=0.000)。结论miR-143可能通过靶向Wnt/β-e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食管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闫焱张弛李冰刘霞周昆
关键词:食管癌
锚定钉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探讨锚定钉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采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35~78岁,平均63.5岁。病程1.6~18年,平均3.6年。3节段18例,4节段7例。20例合并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均有颈脊髓受压症状,JOA评分3~11分,平均6.7±2.2分。均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开门节段均为C3~C7,均采用锚定钉固定,固定节段为C3、C5、C7。结果 :锚定钉均顺利置入,手术时间60~10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100~500ml,平均200ml,无脊髓损伤、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有颈肩部疼痛,给予对症处理2个月后疼痛消失。术后随访0.5~2.5年,平均1.9年,末次随访时JOA评分10~16分,平均13.8±1.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改善率为(68.1±7.5)%,优良率为88%。X线片检查显示颈椎曲度基本正常,椎管中矢状径与椎体中矢状径比值平均为1.2,锚钉无松动,无颈椎不稳及关门。结论: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应用锚定钉固定开窗椎板方法简单可靠,可避免"关门",临床疗效满意。
王义生张弛唐囯皓李军伟李劲峰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多节段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临床疗效48例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髋关节翻修术获得随访48例48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35 ~ 75岁,平均63.5岁.左侧28髋,右侧20髋.应用Harris评分及髋放射学检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获得随访48例,随访时间(0.5 ~8.0)a,平均5.6a.X线片显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1例植骨处愈合不良,1例髋臼、2例股骨假体周围骨质吸收,无假体松动、移位、下沉、骨溶解、断裂、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骨缺损植骨愈合良好.Harris评分术前为(36.5±6.9)分,术后为(89.3±7.3)分,较术前增加(52.8±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中,优16例,良23例,中6例,差3例,优良率为81.3%.结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注重修复重建骨缺损、合理选择假体、手术技巧等均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王永胜乔治张弛王秀利王义生
关键词:翻修术疗效
过氧化物酶增殖子活化受体-γsiRNA腺病毒载体的构建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构建针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γ(PPARγ)基因的siRNA腺病毒载体。方法:依据siR-NA设计原则,在PPARγmRNA(AF013266)序列中设计2个特异性靶序列(36-54、73-91),体外合成对应发卡样DNAs,退火后先将其克隆入pSIREN-Shuttle载体,再亚克隆入pAdeno腺病毒载体,对插入序列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发卡样siRNA单链DNA寡核苷酸退火后,电泳可见明亮靶条带。连接退火寡核苷酸和pSIREN-Shuttle载体得到阳性克隆pSIREN-Shuttle-siPPARγ-36、pSIREN-Shuttle-siPPARγ-73。同源重组后得到亚克隆pAdeno-siPPARγ-36、pAdeno-siPPARγ-73,测序证实插入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2个靶向PPARγ基因的siRNA载体pAdeno-siPPARγ-36和pAdeno-siPPARγ-73。
王义生张弛李月白赵国强王少华李振伟殷力刘宏建
关键词:RNA干扰腺病毒载体克隆
股方肌蒂骨柱加钛网伞状支撑术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5年随访对照研究
的研究对象为(钛网组),为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采用股方肌蒂骨柱加钛网伞状支撑术治疗的ARCOⅡC~ⅢA期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20例(24髋),对照组(骨柱组)为同期采用单纯股方肌蒂骨柱治疗的ARCOⅡC-ⅢA期...
李军伟李鑫王义生张弛
关键词: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
带股方肌蒂的骨瓣移植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观察采用带股方肌蒂的骨瓣移植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自2006年8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355例因股骨头坏死行带股方肌蒂的骨瓣移植术患者的手术相关资料,按照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Ⅰ-C期41例、Ⅱ-A期126例、Ⅱ-B期115例、Ⅱ-C期62例、Ⅲ-A期6例、Ⅲ-B期5例,参照百分法评价该术式的疗效.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门诊随访,随访1 - 8(4.3±1.8)年.与手术前相比,术后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及X线表现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各年龄段患者愈合时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的增长,愈合时间逐渐延长.与手术前相比,各期别患者术后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Ⅰ-C期、Ⅱ-A期、Ⅱ-B期、Ⅱ-C期、Ⅲ-A期、Ⅲ-B期的优良率分别为98.5%、98.0%、92.3%、89.7%、83.5%、81.3%,总体优良率为93.8%.结论 带股方肌蒂的骨瓣移植术是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效果肯定.
张弛孙俊魁王秀利王义生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移植
基于核酸外切酶Ⅲ辅助剪切杂交链式反应双链DNA聚合物构建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21-1 DNA
超灵敏检测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21-1 (CYFRA 21-1) DNA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具有重大意义。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核酸外切酶Ⅲ(Exo Ⅲ)辅助剪切杂交链式反应(HCR)双链DNA聚合物(EADDP...
冯长瑞张弛郭佳欣李改平冶保献邹丽娜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