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兴

作品数:8 被引量:81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腰椎
  • 3篇疏松性
  • 3篇椎体
  • 3篇骨折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3篇骨质疏松性
  • 3篇骨质疏松性椎...
  • 2篇单侧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突出症
  • 2篇皮穿刺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椎体成形
  • 2篇椎体成形术
  • 2篇椎体骨折

机构

  • 8篇苏州大学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张兴
  • 6篇侯善振
  • 2篇李永超
  • 1篇周兵
  • 1篇李铁
  • 1篇杨惠林
  • 1篇刘洪鹏
  • 1篇李永超

传媒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双侧腕舟骨二分骨畸形1例被引量:1
2014年
患者男,36岁,因“跌伤致右腕关节肿痛1h”就诊。查体:右腕关节轻度肿胀,掌侧约2.5 cm ×2 cm皮肤擦伤,鼻烟窝处较对侧略丰满,无明显压痛,第一、二掌骨无明显纵向挤压痛,腕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行腕关节X-P检查,舟骨腰部见横行“骨折线”,考虑其体征与影像学不符,故行对侧X-P比较以及三位CT重建,发现该患者是1例先天双侧腕舟骨二分骨畸形。见图1。
张兴官安红侯善振孙宗进顾邦林
关键词:腕舟骨骨畸形关节肿痛皮肤擦伤关节活动CT重建
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大于80岁)OVCF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高龄(大于80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
李永超张兴官安红侯善振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高龄
单侧PVP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高龄(年龄>80岁)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4—2015-05采用PVP技术治疗的56例(64个椎体)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强度口头评定量表(VRS)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并摄正侧位X线片评估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4~41(31.9±5.4)min,注入骨水泥量2~5(3.4±0.8)ml。5例(5个椎体)出现无症状性骨水泥向椎体外轻度渗漏。2例出现短暂疼痛加重,1例出现局部血肿。51例(54个椎体)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6~25(12.4±4.5)个月。随访中新发椎体压缩骨折6例。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的VRS评分、ODI指数、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术后2 d、末次随访时的VRS评分、ODI指数、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2 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PVP技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李永超饶伟萍官安红侯善振张兴
关键词: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高龄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1年
脊髓损伤是多种外伤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种疾病,针灸可有效治疗脊髓损伤造成的一系列并发症。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部分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但尚不明确。文章总结了近年来针灸疗法治疗该病的机制研究文献,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脊髓损伤区域微环境、促进轴突细胞延伸及神经纤维再生等作用机制对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做进一步阐述,分析目前该领域存在的不足,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田玉张志禹张兴李铁
关键词:针灸脊髓损伤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纯椎间植骨融合与金属椎间融合器植入的远期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比较金属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术与椎间植骨融合术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椎间稳定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28例腰椎间盘突出老年患者在椎间盘摘除后,15例19个椎间隙采用Cage植入(A组);13例17个椎间隙采用单纯椎间植骨融合术(B组)。随访比较术后1周、6个月、24个月各患者X线片及C T片,测量施术节段椎间高度变化,评估两种方法的椎间稳定性。结果 术后6个月A组在维持椎间隙高度方面强于B组;术后24个月A组较B组椎间隙高度低;B组2年后融合率(88.24%)大于A组(84.2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术后6个月之内Cage植入术对腰椎稳定性效果优于单纯椎间植骨融合术;但其的远期效果较差。
侯善振张兴官安红顾邦林孙宗进
关键词:腰椎
Essex-lopresti损伤合并肘关节脱位1例报告
2014年
Essex-lopresti损伤是指桡骨头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前臂及腕、肘部同时受累的损伤[1]。英国Birmingham外科医生Peter Gordon Essex-Lopresti(1918-1951)首先描述这类骨折,故此得名。Levin认为该损伤约占所有桡骨头骨折的1%,所以临床上可因认识不足而在治疗上出现缺陷。本人在临床工作中诊治1例Essex-lopresti损伤合并肘关节脱位患者,现报道如下。
张兴官安红侯善振孙宗进顾邦林
关键词:肘关节脱位下尺桡关节脱位桡骨头外科医生肘部
经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被引量:43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11—2017-03诊治的37例巨大髓核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16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椎板间入路组),21例经椎间孔入路手术(椎间孔入路组)。结果椎板间入路组透视2~4次,椎间孔入路组透视4~10次。椎板间入路组与椎间孔入路组术后直腿抬高角度、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直腿抬高角度、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各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难点,要求临床医师在熟练掌握手术操作的基础上因人制宜并个性化选择,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张兴李永超柯荣军刘洪鹏周兵杨惠林
关键词: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入路微创
单、双侧PVP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优越性探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经单、双侧椎弓根途径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侧组28例和双侧组25例,单侧组经一侧椎弓根行PVP,双侧组经两侧椎弓根行PVP。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程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改善率、椎体高度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VAS改善率、椎骨高度恢复及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侧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侧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均明显少于双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单、双侧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可取得同样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单侧具有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患者痛苦小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张兴官安红侯善振顾邦林孙宗进
关键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