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锦芳
-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南海西北次海盆物源供给模式及油气勘探前景被引量:9
- 2012年
- 基于地震资料,从物源供给模式入手,分析南海北部深水区西北次海盆的沉积层序、物源特征及其油气勘探前景。其物源供给具有相对多期多物源体系特征,初始扩张期沉积中心位于盆地北部边缘,北部陆架-陆坡物源体系作用显著;初始热沉降期,沉积中心开始从盆地边缘向中央转移,北部陆架-陆坡、中-西沙隆起区物源体系具有大规模物源供给,在盆地两侧斜坡坡脚对称发育大量具有下超反射特征的裙积扇以及具有杂乱反射特征的块体搬运沉积体;稳定热沉降期,沉积中心转移至盆地中央,北部陆架-陆坡、西沙海槽物源体系作用存在短期明显加强,中-西沙隆起区物源体系逐渐削弱,盆地内发育大规模深水扇及深水水道。与相邻中—高勘探程度区相比,显示出良好的勘探潜力。
- 刘睿周江羽张莉刘晓峰易海廖锦芳
- 关键词:物源分析深水油气勘探前景
- 南海西北次海盆深水扇系统沉积演化特征被引量:15
- 2013年
- 基于高品质二维地震资料的分析解释,在南海西北次海盆深海平原区识别出大规模深水扇系统。深水扇系统上扇为限制性水道复合体发育区,中扇为多期扇体垂向叠置区,下扇则以水道—朵体沉积为主。琼东南中央峡谷—水道是本区深水扇系统的主要物源通道,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红河、北部陆架—陆坡以及中西沙隆起区。本区深水扇系统可基本划分为晚中新世(Ⅰ)、中新世(Ⅱ和Ⅲ)以及第四纪(Ⅳ和Ⅴ)五期。各期深水扇的空间展布受到先存地形和物源供给强度的控制,双峰海山将深水扇系统分隔为南北两部分,早期沉积的扇体改变了后期扇体沉积地形。在丰富物源供给下,水道的冲溢频率较高,各个深水扇之间存在明显的侧向上叠迁移特征。沉积物源和南海北部"三段式"陆坡地形控制着整个南海北部深水扇系统的发育和演化。
- 刘睿周江羽张莉刘晓峰韦振权钱星帅庆伟廖锦芳
- 关键词:深水扇南海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