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娟娟
-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物表达水平在脓毒症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物(PMA)表达水平在脓毒症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诊治的脓毒症患者41例(脓毒症组)、有感染但未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41例(感染组)和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5名(健康对照组)。脓毒症组根据临床症状进一步分为休克亚组(14例)和未休克亚组(27例)。采用Beckman Coulter公司Navios流式仪器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PMA水平,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利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组间两个指标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MA、PCT、CRP和血小板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PMA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PMA表达水平脓毒症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脓毒症组、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的PMA水平分别为52.66%(27.10%,81.09%)、37.22%(26.52%,54.56%)和15.94%(15.10%,17.02%),PCT水平分别为3.10(0.23,15.35)μg/L、0.15(0.08,0.79)μg/L和0.02(0.02,0.02)μg/L,CRP水平分别为106.6(35.87,175.60)mg/L、76.45(27.20,110.10)mg/L和1.26(0.94,2.42)mg/L,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16.00(90.25,204.30)×10^(9)/L、192.00(147.30,333.00)×10^(9)/L和199.50(178.00,252.80)×10^(9)/L。脓毒症组的PMA、PCT和CR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U值分别为0.00、5.00、1.00,P均<0.001),而血小板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U=47.00,P<0.05),与感染组相比PCT、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84.50、176.50,P均<0.05),而PMA和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55.00、210.00,P均>0.05)。PMA与PCT、CRP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2和0.447(P均<0.001)。休克亚组和未休克亚组的PMA分别为83.54%(76.51%,86.82%)和43.75%(21.59%,62.83%),且休克亚组显著高于未休克亚组(U=12.00,P<0.05)。PMA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750(95%CI 0.657~0.843),最佳截断值为37.99%。PMA≥37.99%的患者与PMA<37.99%的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
- 朱义玲赵卫峰崔娟娟
- 关键词:脓毒症血小板活化单核细胞
- 脓毒症患者细胞因子的动态监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究脓毒症患者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特点并筛选评估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4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95例脓毒症患者,同时招募7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比较脓毒症患者确诊第1天和健康对照者入组时11种细胞因子[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脓毒症患者细胞因子与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各细胞因子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AUC比较采用Delong检验。根据28 d生存情况,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动态监测两组患者确诊第1、3、7、14、21、28天11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分析其变化特征。统计学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195例脓毒症患者的年龄为68.0(55.0,76.0)岁,其中男124例(63.6%),死亡64例,存活131例。脓毒症组患者γ干扰素、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A、TNF-α、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9、-5.42、-4.95、-4.09、-5.05、-11.30、-8.66、-8.23、-5.64、-4.75、-2.12、-10.75,均P<0.05)。脓毒症患者的IL-2(r=0.149,P=0.037)、IL-6(r=0.223,P=0.002)、IL-8(r=0.159,P=0.026)、IL-10(r=0.188,P=0.009)水平与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CRP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989,灵敏度为97.4%,特异度为100.0%,IL-6的AUC为0.953,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97.1%;γ干扰素、IL-1β、IL-2、IL-4、IL-5、IL-8、IL-10、IL-12P70、IL-17A、TNF-α的AUC分别为0.620、0.718、0.699、0.665、0.703、0.850、0.836、0.727、0.691、0.574,这些细胞因子AUC均低于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4、10.24、8.03、8.08、10.64、8.70、5.91、5.17、8.91、9.25、4.10,均P<0.05)。动态监测过程中,脓毒症死亡组γ干�
- 马慧丽崔娟娟肖霜张惠婷刘允诺赵卫峰
- 关键词:脓毒症细胞因子类动态监测
- 循环肿瘤DNA甲基化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DNA甲基化通过调控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进而调节肝细胞脂质代谢、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活化,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是一种由凋亡或坏死的肿瘤细胞释放或由肿瘤细胞直接分泌的血浆游离DNA(circulating free DNA,cfDNA)。ctDNA携带着肿瘤特异性基因表征和表观遗传学特征,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重排、拷贝数变异和甲基化改变等。ctDNA甲基化检测在疾病早筛早诊、治疗监测、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潜在价值。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目前针对HC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尚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本文将探讨ctDNA甲基化在HCC中的作用机制及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应用。
- 马慧丽崔娟娟赵卫峰
- 关键词:DNA甲基化肝细胞癌
- H7N9禽流感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H7N9禽流感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和调节性T(Treg)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3例H7N9禽流感患者(A组)根据临床治疗预后分为治愈(A1)组15例和死亡(A2)组8例,以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B)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前,A组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高于B组[(2.64±1.40)%vs.(0.29±0.21)%](P<0.05)。治疗后,A1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增高[(6.08±1.70)%vs.(3.26±1.64)%](P<0.05),而Th17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下降[(2.12±1.28)%vs.(2.76±1.33)%](P<0.05);A2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7N9禽流感患者存在Th17和Treg细胞比例的改变,监测H7N9禽流感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指标的变化对评估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朱义玲黄燕张星崔娟娟甘建和
- 关键词: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
- 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失衡在药物性肝炎预后中的价值
- 2016年
- 目的探讨Th17、Treg及Th17/Treg在药物性肝炎(drug-induced hepatitis,DIH)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与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57例药物性肝炎,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Treg频数,分析其频数的变化及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1)、凝血酶原时间(PT)的相关性。结果1.Th17在重度药物性肝炎(SDIH)、重型药物性肝炎(GDIH)组明显升高,对照组与任意一组,及重型药物性肝炎组分别与轻中度药物性肝炎(MMDIH)、重度药物性肝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12,-4.432,-4.578,-3.908,-2.823;P〈0.05);Treg在轻中度药物性肝炎、重度药物性肝炎、重型药物性肝炎组明显升高,且对照组与任意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02,.5.055,.5.028;P〈0.05);Thl7/Treg在重度药物性肝炎、重型药物性肝炎组明显升高,对照组分别与重度药物性肝炎、重型药物性肝炎组比较,及重型药肝组与轻中度药肝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4,-4.513,-4.225;P〈0.05)。2.Th17、Th17/Treg均与Tbi1、PT有明显相关性(P〈0.05),且均成正相关。3.药物性肝炎加重组与好转组比较,加重组其Th17、Th17/Treg值均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68,-2.309;P〈0.05)。结论重度及重型药物性肝炎患者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紊乱,Th17、Th17/Treg变化与病情进展相关,且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王艳黄小平顾静崔娟娟甘建和
- 关键词:药物性肝炎TH17TH17/TREG
- 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失衡在重型乙型肝炎前期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Thl7细胞是近年发现的一种CD4+T淋巴细胞亚群,目前尚鲜见关于重型乙型肝炎发生、发展及转归中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变化的报道.本研究即观察重型乙型肝炎前期患者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中Thl7/Treg的变化,以期为重型乙型肝炎免疫调控治疗找到更多的免疫学依据,从而为重型乙型肝炎前期的治疗找到标准化方案,阻止重型乙型肝炎前期患者往肝衰竭中晚期进展[1-2].
- 陆忠华黄小平朱义玲崔娟娟陈卫黄利华蒯守刚杜合娟居朝霞甘建和
-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功能衰竭调节性TH17
-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常见,疾病早期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进行诊断易发生误诊、漏诊。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不仅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还可对疾病进行危险分层、预后判断和治疗反应监测。本文重点阐述了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可溶性受体和细胞表面分子等新兴的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
- 蔡雯崔娟娟赵卫峰
-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可溶性受体细胞表面分子
-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在脓毒症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脓毒症患者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诊治的脓毒症患者47例(脓毒症组)、有感染但未诊断为脓毒症患者31例(感染组)和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5名(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根据临床诊断及预后进一步分为未休克组(32例)、休克组(15例)及生存组(38例)、死亡组(9例)。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血常规项目。比较不同组间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NLR、LMR与PCT、CRP、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中性粒细胞(Neu)、血小板(Plt)及SOFA 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LMR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脓毒症组、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的NLR分别为12.54(7.53,23.42)、3.85 (1.83,5.64) 和1.71(1.39,2.20),LMR分别为1.58(1.07,3.03)、2.81(1.53,4.76)和5.16(4.04,6.59)。NLR与LMR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69(P<0.05)。脓毒症未休克组和休克组的NLR7分别为6.56(3.90,10.72)和15.20(7.53,27.31),入院后7 d NLR-入院后3 d NLR(ΔNLR7)分别为-1.64(-5.75,0.41)和1.98(-0.48,13.79),休克组均显著高于未休克组(P均<0.05);脓毒症生存组和死亡组的NLR7分别为7.10(4.09,12.96)和15.20(10.45,32.82),ΔNLR7分别为 -0.65(-5.58、1.58)和5.02(-1.12,17.06),死亡组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均<0.05)。脓毒症未休克组和休克组的LMR7分别为2.22(1.64,3.78)和1.29(0.66,2.03),入院后7 d LMR-入院后3 d LMR(ΔLMR7)分别为0.38(-0.37,1.17)和-0.19(-0.78,0.25),休克组均显著低于未休克组(P均<0.05);脓毒症生存组和死亡组LMR7分别为2.12(1.49,3.42)和1.09(0.53,1.78),死亡组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NLR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959 1(95%CI:0.910 5-1.000 0),最佳截断值为4.16;LMR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913 6(95%CI:0.846 4-0.980 8),最佳截断值为3.21。结论 NLR和LMR可用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
- 朱义玲崔娟娟李燕双赵卫峰
- 关键词:脓毒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预后
- (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疑诊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231例。根据诊断标准确定是否诊断侵袭性真菌病,分析血清(1-3)-β-D葡聚糖(G试验)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后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G试验灵敏度为50.0%,特异度为91.5%;GM试验灵敏度为70.2%,特异度为83.7%。两者联合试验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7%和78.9%。结论 G试验和GM试验均对侵袭性真菌病具有诊断价值,但两者联合应用可使其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
- 朱义玲崔娟娟甘建和
- 关键词:半乳甘露聚糖侵袭性真菌病
- H7N9禽流感患者外周血3种主要固有免疫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 2018年
- 2013年3月,在上海及安徽3例已死亡的患者体内首次分离出一种新型的禽流感病毒H7N9,该病毒可导致严重的致死性呼吸系统疾病[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苏州市H7N9禽流感的定点收治医院,该院感染病科近5年来共收治26例H7N9禽流感患者,其中18例好转、7例死亡,另有1例自行出院,预后不明。目前认为H7N9禽流感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状况是决定病情发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其中免疫细胞分为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本研究旨在探讨H7N9禽流感患者部分固有免疫细胞的变化,并阐明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 崔娟娟孙蔚张星朱义玲居颂光
- 关键词:NK细胞NKT细胞单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