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严

作品数:24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哲学宗教
  • 5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主义
  • 5篇民主
  • 4篇社会
  • 4篇社会建设
  • 4篇马克思主义
  • 4篇管窥
  • 3篇社会范畴
  • 3篇维度
  • 2篇道德
  • 2篇政治
  • 2篇社会建设理论
  • 2篇视阈
  • 2篇文本
  • 2篇马克思社会
  • 2篇马克思主义大...
  • 2篇毛泽东
  • 2篇民主模式
  • 2篇共产党
  • 1篇大众化
  • 1篇大众化视域

机构

  • 24篇辽宁师范大学
  • 6篇中共中央党校
  • 3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4篇宋严
  • 11篇栾亚丽
  • 2篇宋成东
  • 1篇苑晓杰
  • 1篇史艺军

传媒

  • 3篇湖北社会科学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理论界
  • 2篇大连海事大学...
  • 2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理论学刊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共天津市委...
  • 1篇学术论坛
  • 1篇上海行政学院...
  • 1篇中共成都市委...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辽东学院学报...
  • 1篇“世界社会主...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的后政治民主模式构想——兼析“政治终结”过程中的民主模式
2006年
立足于唯物史观,以巴黎公社为例,马克思准确地阐述了理想社会民主模式的现实前提,分析了这种民主模式的实质和特征。“政治终结”过程中民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民主,具有鲜明的“后政治”时代特征。
宋严栾亚丽
关键词:民主模式
管窥马克思“社会”范畴文本维度及当代启示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考察了马克思"社会"范畴的嬗变逻辑,挖掘了马克思"社会"范畴的丰富蕴涵。在此基础上阐明了马克思对"社会"范畴的科学合理阐释,在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更好地理解"社会"的指向,有效地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启示。
宋严
关键词:社会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色被引量:1
2014年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关键在于它必须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理论体系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时代性的发展问题进行科学解答,彰显了鲜明的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从而构成了该理论体系的基本特色。
宋成东宋严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理论的嬗变与实践
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发展了“三位一体”的社会发展理论,全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明确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宋严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
文献传递
民主集中制发展历程及市场经济视域下的价值诉求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本文在阐述民主集中制形成的基础上,以苏共对其进行抛弃进而导致国家解体为例进行分析,得出执政党应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思考。最后阐述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
宋严
关键词:民主集中制摒弃
文献传递
当代视阈下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探源被引量:1
2013年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大众化思想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经验成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时代依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现实基础。今天,研究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对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巨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宋严宋成东
关键词: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社会”范畴的多维向度被引量:1
2008年
一些西方学者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视角出发,对"社会"范畴界定有唯名论和唯实论两种观点,唯名论和唯实论两种观点从局部上都包含着某些合理的因素,然而这两种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马克思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考察"社会"范畴,在广义层面上超越费尔巴哈的类——社会概念,揭示了社会是一个系统,在狭义层面上超越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认为社会高于国家、决定国家。马克思对"社会"范畴作出了迄今为止最为科学、合理的阐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范畴的正确理解,不仅应重视西方学者社会范畴的启迪作用,更应以马克思"社会"范畴理论为指导。
宋严
关键词:社会和谐社会
马克思社会建设理论的演变历程
2012年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和19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构想的基础上,阐释了关于未来社会建设的思想。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文本挖掘,考察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演变历程。
宋严
关键词:社会建设
现代化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论述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协调互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现代化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所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培育这些素质的条件和途径。这些条件和途径包括:...
宋严
关键词:人学全面发展理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审美素质
文献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演变历程及启示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进行梳理,阐明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经历了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位一体",再到"四位一体"的演变历程,实现了广义社会建设和狭义社会建设的有机统一,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同时提出并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演进的若干启示。
苑晓杰宋严
关键词:社会建设理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