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婵
- 作品数:31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委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声带显微手术50例
- 1996年
- 对50例 ASA 分级1~2级,拟在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患者,依次注入一定剂量的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顺利置入支撑喉镜,术毕拔出喉镜,其血压、心率、呼吸均无显著改变,仅注入异丙酚后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及置入支撑喉镜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升高有显著意义,苏醒时间为5±2分钟。
- 孙婵王建新
- 关键词:静脉麻醉支撑喉镜声带息肉
- 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被引量:2
- 1996年
- 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林派冲1)王越洪1)孙婵2)(1)广东省人民医院麻醉科510080,广州;2)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510630,广州)关键词:喉乳头状瘤;小儿;高频喷射通气;麻醉中图分类号:R726.1;R739.65近几年来小...
- 林派冲王越洪孙婵
- 关键词:喉乳头状瘤小儿麻醉切除术
- 实验性急性肺损伤部分液体通气效应与剂量的关系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对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家兔实施不同剂量氟碳(perfluorocarbon,PFC)的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liquidventilation,PLV),观察其疗效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14只成年健康家兔,麻醉后经气管导管用生理盐水反复肺内灌洗,直至动脉氧分压(PaO2)<13 33kPa(100mmHg)达1h,记录肺气体交换、血液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各参数作为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基础值。随机分为PLV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以呼吸机行常规机械通气,不给予任何治疗措施;PLV组动物于ALI后每30min气管内灌入PFC(FC3280,3M,德国)6mL·kg-1共3次,总量为18mL·kg-1。以上述呼吸参数行机械通气。最后一次灌注后继续行机械通气3h,每小时记录各参数次。结果:PLV组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HbO2)在灌注第一个剂量的PFC后即显著改善,并与剂量呈相关性;PaCO2在灌注第一个PFC剂量后较ALI时显著降低,但并不随剂量的增加而继续降低。结论:以氟碳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可明显改善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家兔的肺氧合,并呈剂量相关性,同时呼吸动力的改善与剂量无关。
- 孙婵王仲红彭雪梅邹鹏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部分液体通气氟碳
- 部分液体通气与吸入NO对急性肺损伤动物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对肺灌洗(Lavage)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家猪实施以氟碳(PFC)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PLV)及吸入20 ppm的一氧化氮(NO),比较二者对肺气体交换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4头健康家猪,麻醉后经气管导管肺内以生理盐水反复灌洗,直至动脉氧分压(PaO2)<100mmHg达1 h,记录气体交换及血液动力学各参数作为急性肺损伤的基础值。随机分为PLV组、NO组及对照组,PLV组肺内灌以相当于肺功能余气量(30ml/kg)的PFC,然后以普通呼吸机行常规气体通气,补充PFC4ml·kg-1·h-1以弥补蒸发损失;NO组吸入20 ppm:NO,对照组不给予其它治疗,各组每小时记录气体交换及血液动力学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PLV组实施PLV1 h后,PaO2即从ALI时的(53±11)mmHg升高至(142±133)mm Hg,4h后达(318±109)mm Hg,与ALI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PLV1 h后Qs/Qt从ALI时的(57±9)%降至(42±13)%,4 h后降至(26±10)%,较ALI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于2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组的MPAP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O组吸入NO 1 h后,PaO2即呈上升趋势,4 h后从ALI时的65±14升至(114±36)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肺内分流(Qs/Qt)及肺泡-动脉氧压差(AaDO2)降低。MAP及体循?
- 孙婵谷继U Kaisers
- 关键词:液体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损伤血液动力学
- 部分液体通气对猪急性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在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ALI)家猪实施以氟碳 (PFC)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 (PLV) ,观察其对肺气体交换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并比较PLV及气体通气两种方式对肺形态学的影响 ,以探讨PLV改善肺气体交换的机制。方法 :12头体重为 2 5 - 30kg的健康雌猪 ,麻醉后经肺灌洗建立ALI模型。随机分为PLV组及CV(气体通气组 )。对照组以呼吸机行常规机械通气 ,PLV组动物经气管导管肺内灌以 15mL/kg的PFC ,然后以与对照组同样的呼吸参数行机械通气。每小时记录肺气体交换及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于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 ,取肺标本送病理分析。结果 :PLV组肺气体交换明显改善 ,而血液动力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基本维持稳定。组织学检查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两组均为肺不张、肺气肿及肺过度膨胀交替出现 ,肺泡间质因水肿及细胞渗出而扩展。PLV组与CV组比较显示较轻微的肺不张、肺内炎性细胞渗出、肺出血及肺间质扩张。PLV组动物腹侧肺组织学损伤改变明显较背侧轻微。结论 :在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幼猪 ,以氟碳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可明显地改善肺气体交换 ,并无明显的血液动力学损伤。同时可见PLV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减轻的肺组织学损伤及肺泡扩张 ,证实PLV具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 孙婵颜亮蒋光愉王仲红彭雪梅谷继邹鹏李经华
-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氟碳化合物液体通气
- 部分液体通气用于家猪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对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家猪实施以氟碳(PFC)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PLV),观察其对肺气体交换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6头体重为(25±3)kg的健康幼猪,麻醉后经气管导管注入生理盐水反复肺内灌洗,直致动脉氧分压(PaO2)<100 mm Hg达1h,记录肺气体交换及血液动力学各参数作为肺损伤基值。随机分为PLV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以呼吸机仅行常规机械通气,PLV组动物经气管导管肺内灌以30ml/kgPFC,然后以与对照组同样的呼吸参数行机械通气,每小时补充4ml/kg的PFC以弥补蒸发损失量。每小时记录各肺气体交换及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实施PLV1h后,PaO2即从 ALI的(53.2±10.81)mm Hg升高至(14.07±133.42)mmHg,4h后高达(318.51±108.97)mm Hg,显著高于对照组。实施PLV1h后Qs/Qt从ALI的57.10%±8.88%降至42.3%±12.78%,4h后降至26.05%±10.56,并于2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PLV组血液动力学无显著性的改变。结论 以PFC为媒介的PLC可明显地改善急性肺损伤的肺气体交换,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 孙婵U.Kaisers
-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呼吸窘迫综合征部分液体通气急性肺损伤疗效观察
- 腔镜下甲亢手术麻醉40例分析
- 2004年
-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亢手术中二氧化碳(CO2)对机体的影响,以及麻醉的特殊表现及特殊处理。方法:腔镜下行甲亢手术的择期病人,监测并记录充气前及充气后5、10、15、30、60、120、180、240min的心率(HR)、体温(T)、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血气分析及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根据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进行及时的麻醉处理。结果:在CO2充气后,血压、心率和体温迅速出现上升趋势,于60min达到高峰,但上升幅度与充气前基础值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5)。PETCO2、PaCO2于充气后迅速升高,充气60min时变化达最高峰,与充气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pH值于充气后60min显著低于充气前,与充气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二氧化碳充气后机体的各项指标在60min内显著变化,60min后处于相对稳定,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测呼吸和循环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变化并及时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 彭雪梅孙婵王仲红邹鹏
- 关键词:甲亢手术二氧化碳甲亢危象
- 吸入NO对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家猪血液动力学及肺气体交换的影响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评价吸入一氧化氮 (NO)对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ALI)气体交换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6头健康家猪 ,麻醉后经气管导管肺内以生理盐水反复灌洗 ,直至动脉氧分压(PaO2 ) <10 0mmHg达 1h ,记录气体交换及血液动力学各参数作为急性肺损伤的基础值。随机分为NO组及对照组 ,NO组吸入 2 0ppm的NO ,对照组不予治疗 ,记录各组每小时的气体交换及血液动力学参数 ,并观察高铁血红蛋白 (MetHb)的改变。结果 NO组的MPAP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显著低于对照组。NO组吸入NO 1h后 ,PaO2 即呈上升趋势 ,4h后从ALI的 (6 5 2 9± 14 37)mmHg升至(114 5 2± 36 5 )mmHg ,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同时Qs/Qt及AaDO2 降低。MAP及SVR相对于对照组无显著性改变。MetHb无显著升高。结论 在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家猪 ,吸入 2 0 ppm的NO选择性降低肺动脉压 ,改善肺氧合 。
- 孙婵谷继
-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血液动力学急性肺损伤
- 氟碳在液体通气中的抗炎效应被引量:1
- 2005年
- 液体通气(1iquid ventilation,LV)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以液体氟碳化合物(perfluorocarbon,PFC)为通气媒介的一种新型技术,它改变了人的思维定势,在治疗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 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等方面显示其独特优势。1962年Kylstar和Tissing。在一篇题为“鼠似鱼”的文章中提出了液体通气的概念。
- 李经华颜亮孙婵
- 关键词:抗炎效应DISTRESS碳化合物促炎细胞因子
- 654-2静脉点滴对胆系手术胆心反射的影响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 (6 5 4 - 2 )静脉点滴对胆系手术胆心反射的预防作用。方法 :美国麻醉学会ASAⅠ~Ⅱ级成年病人 2 0例 (Ⅰ组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胆系手术 ,于推注试验剂量的麻醉药后静脉快速点滴林格氏液 5 0 0mL内含山莨菪碱 10mg ,在进腹或牵拉胆囊前输毕 ,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牵胆囊、置“T”管、术毕观察平均动脉压 (MAP)与心率 (HR)变化 ,并与同期条件类同但未静脉点滴 6 5 4 - 2的 2 0例病人对照组 (Ⅱ组 )相比较。结果 :Ⅰ组病人在麻醉后至术毕MAP与HR均较平稳 ,内脏牵拉反应轻 ;Ⅱ组病人则循环抑制明显 ,牵胆囊、置“T”管期的MAP与HR均明显低于麻醉后及I组同期所测值 ,两组在吸氧情况下 ,术中血氧饱和度均能维持正常。结论 :硬膜外麻醉下静脉点滴 6 5 4 - 2对胆系手术胆心反射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 邹鹏孙婵
- 关键词:胆心反射硬膜外麻醉山莨菪碱胆系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