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业乐

作品数:45 被引量:25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3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气溶胶
  • 13篇有机气溶胶
  • 13篇污染
  • 13篇颗粒物
  • 12篇化学组分
  • 8篇细粒子
  • 6篇气象
  • 5篇溶胶
  • 5篇细颗粒
  • 5篇细颗粒物
  • 5篇二次有机气溶...
  • 5篇PM1
  • 5篇大气颗粒
  • 5篇大气颗粒物
  • 4篇沙尘
  • 4篇示踪
  • 4篇消光
  • 4篇消光系数
  • 3篇有机物
  • 3篇沙尘暴

机构

  • 40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城...
  • 2篇暨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合...

作者

  • 45篇孙业乐
  • 13篇王自发
  • 5篇江琪
  • 4篇庄国顺
  • 3篇潘小乐
  • 2篇李锐
  • 2篇赵坤
  • 2篇谢付莹
  • 2篇韩力慧
  • 2篇银燕
  • 2篇张英杰
  • 2篇盖鑫磊
  • 1篇王俊涛
  • 1篇胡伟
  • 1篇辛金元
  • 1篇张运江
  • 1篇李柏
  • 1篇李爱国
  • 1篇杨婷
  • 1篇杨荣康

传媒

  • 4篇科学通报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大气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大气与环境光...
  • 1篇科学世界
  • 1篇第四届全国大...
  • 1篇2015年中...
  • 1篇2016中国...
  • 1篇2015年中...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05
  • 4篇200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地区冬季二次有机气溶胶:从城市到乡村
我国空气质量近些年大幅改善,然而华北乡村地区尤其是秋冬季,重污染仍时有发生。为了更好地了解乡村地区二次气溶胶来源和生成机制,我们先后利用气溶胶质谱等仪器在北京和河北固城秋冬季开展了多次观测并对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孙业乐徐惟琦陈醇
关键词:华北平原有机气溶胶二次有机气溶胶液相反应光化学反应
中国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业务发展被引量:1
2025年
气象观测技术是现代气象科学的基石,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和业务的进步。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近代气象科学形成初期,老一辈气象学家就提出了“谋气象学术之进步与测候事业之发展”的中国气象学会宗旨。中国气象观测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人工到自动化、从地面到空间的跨越式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面观测、高空探测、卫星遥感等多元化的业务观测体系。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气象观测的不断发展,使得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及时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从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探测、海洋气象观测、空间天气观测、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地基和空基遥感系统等7个方面概述中国气象观测系统业务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气象观测试验作为气象探测技术发展、探测方法研究、探测装备体系建设的重要创新驱动力在中国观测系统升级换代中发挥了重要的先导和技术支撑作用。概要介绍了中国多源综合观测与大型试验情况。气象观测系统不仅仅是对现有工程技术的应用,更是一个充满未知科学问题、技术挑战和应用领域发展的学科分支。随着观测技术的更新换代,更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更先进的遥感设备的应用,中国现有的观测设备需要不断更新以保持技术的前沿性和数据的准确性。气象观测系统正在朝着智能化、立体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将在未来气象观测系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张鹏张鹏李锐赵坤王劲松王劲松夏祥鳌雷勇夏祥鳌咸迪赵培涛陈玉宝杨荣康吴蕾颜鹏赵培涛王鑫郭启云刘磊杨荣康黄浩李翠娜颜鹏刘超王鑫桂华侨黄勇关敏李柏何建新刘黎平王宾宾傅云飞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探测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地基
APEC前后北京SO2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对二次硫酸盐生成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SO_2是北京大气中重要的污染气体.为探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前后北京大气SO_2的垂直分布及其对二次硫酸盐(SO_4^(2-))生成的影响,我们于2014年10月21日至11月30日在地面和北京325 m气象塔260 m高度处同步开展了气体SO_2和亚微米颗粒物中硫酸盐(SO_4^(2-))实时连续在线观测.结果显示,采暖前,北京地面SO_2浓度较低,但高层由于显著受到区域输送的影响浓度较高,两层污染物变化趋势也存在明显差异.采暖后,即APEC后,受本地供暖排放影响,SO_2和SO_4^(2-)浓度显著增加,两层的总体差异也相应减小,变化趋势也更为一致.湿度对SO_2的液相转化起关键作用.我们发现近地面SO_2的转化率(SOR)显著高于260 m,这主要与地面较高的湿度相关.事实上,SOR随着湿度增加而迅速增大,进一步凸显了湿度对SO_2液相氧化的影响.另外,我们也发现SO_2特别是260 m在低湿范围(RH<40%)内随湿度增加而逐渐升高,但在高湿范围(RH>50%)内则呈下降趋势,说明不同湿度范围内的来源或者生成机制可能有所不同.SO_4^(2-)和PM_(2.5)浓度均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湿度范围,增加速率不同.通过相关性和和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区域输送(特别是途经北京西部和南部的气团)和本地燃煤排放分别是采暖前后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陈辰高志球徐惟琦杜蔚韩婷婷王晴晴王自发张英杰石立庆孙业乐
关键词:APECSO2硫酸盐
基于北京325米气象塔的边界层理化垂直结构研究
华北地区频频发生的重霾污染不仅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还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然而,重霾污染的来源、成因和输送等仍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是当前大部分外场观测集中在地面,缺乏高空实时在线观测。本研究基于北京325 米气象塔,利用...
孙业乐王自发杜蔚王晴晴徐惟琦陈辰韩婷婷张英杰傅平青
一种结合无机矩阵中有机物的贡献细分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来源解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无机矩阵中有机物的贡献细分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来源解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含氮碎片和含硫碎片比值标定;S2、区分有机硝酸酯和无机硝酸盐的最佳温度确定;S3、PMF的浓度矩阵确定;S4、PMF的误差矩...
徐惟琦孙业乐张子珺
2013~2020年北京市城区PM_(2.5)及其化学组分正增长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2013年以来,北京市城区细颗粒物(PM_(2.5))质量浓度年均值呈逐年降低趋势,但PM_(2.5)重污染事件仍旧频发,污染出现快速甚至爆发增长的成因和理化机制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基于北京市城区2013~2020年常规气象要素、PM_(2.5)及其化学组分观测资料,分析了PM_(2.5)在缓慢、快速和爆发三种增长机制下的颗粒物浓度和组分的阈值及其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013~2020年,北京市城区PM_(2.5)在增长时段(1~24 h间隔)中平均累积速率呈逐年放缓的趋势,大气污染累积阶段中缓慢增长的比重逐年升高。在判别标准逐渐严苛的前提下,爆发增长的比重逐年变化不大(4%~7%)。2013~2016年爆发增长的PM_(2.5)浓度阈值为62μg m^(-3),2017年后,该阈值严苛至45μg m^(-3)。82μg m^(-3)为2018年以来极易出现PM_(2.5)爆发增长的界限值,高于此值后爆发增长的概率将大幅提升。有机物(Org)在爆发增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一时间间隔Org在亚微米气溶胶(PM1)增长浓度中的贡献缓慢增长<快速增长<爆发增长,其中一次有机气溶胶(POA)在快速和爆发增长中对Org增长浓度的贡献平均超过50%,高于研究时段40%的平均占比。无机组分中,硫酸盐(SO_(4)^(2−))在PM1增长浓度中的贡献爆发增长(13%)>快速增长(11.8%)>缓慢增长(11.1%),硝酸盐(NO3-)的贡献相反。二次气溶胶(SPM)在累积阶段的贡献高于一次气溶胶(PPM),但爆发增长中,PPM在污染增长中贡献(最高达45%)明显高于平均时段的33%,PPM在爆发增长中的贡献不可小觑。秋冬季的爆发增长开始后,温度和气压均有所降低,而湿度明显升高。北京城区爆发增长中主要的气团来向为偏南向(三个高度占比分布为69%~82%),其次为偏东方向(12%~20%)。
江琪张碧辉赵有龙王飞孙业乐
关键词:化学组分阈值气象要素
大气有机氮化物的在线鉴别与表征
在大气气溶胶、云滴雾水以及雨水中普遍存在含氮有机物(organic nitrogen,ON),其比重可高达大气氮总量的30 %和大气氮沉降的25 %;我国雨水中有机氮平均浓度则可占总氮的28 %3.
盖鑫磊孙业乐陈敏东张琦
北京市 2018年夏季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
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气候、环境及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北京市夏季大气细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化学组成的变化特征,本研究于 2018年 5月 20日-6月 23日利用两台飞行时间颗粒物化学组分在线监测仪(ToF-A...
何瑶孙业乐
关键词:PM2.5化学组分污染
测量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重力波理论的原创算法——重力波梯度法获取边界层高度,直接将气溶胶在重力波作用下的垂直分布引入到算法理论中,更适用于当前中国高灰霾污染环境真实边界层高度的获取。
杨婷王自发王喜全孙业乐张伟
文献传递
北京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本地源与外来源——元素示踪法估算矿物气溶胶外来源
本文首次提出一种崭新的元素示踪法,用于估算和区分北京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组成矿物气溶胶的外来源和本地源。通过采集、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可覆盖全北京所有地区的大量气溶胶、地面扬尘以及外来源代表地区内蒙多伦等地的表层土,发现气...
韩力慧庄国顺孙业乐王自发
关键词:沙尘矿物气溶胶沙尘暴扬尘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