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敏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状腺乳头状癌差异基因筛选的初步研究
- 2014年
- 目的:初步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肿瘤组织和甲状腺正常组织间,及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间的基因差异表达。方法:收集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的肿瘤组织及对侧甲状腺正常组织,根据肿瘤和正常组织,淋巴结是否转移进行分组,抽提总RNA,质检合格后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初步分析各组间的差异基因表达。结果:通过DiffGene算法筛选出肿瘤组和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间表达有显著差异的基因。肿瘤组和对照组间显著差异表达基因2 028条,上调1 022条,下调1 006条。结论:差异基因的筛选为进一步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研究方向和实验基础。
- 姜敏吕靖诸江陈海珍陈曦张一帆李宏为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差异基因基因芯片
- 甲状旁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附30例报告)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癌(parathyroid carcinoma,PC)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30例PC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10例,女性20例,占同期收治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vroidism,PHPT)病人的8.2%。30例病人均经手术治疗,8例术后1~11年复发,不同的初次术式预后差距较大。结论Pc术前、术中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实验室资料、术中探查等综合分析。诊断为PC的病人基本术式应为病变甲状旁腺切除+同侧甲状腺全切除。对于首次手术单纯切除病变旁腺或连带部分同侧甲状腺切除而后石蜡确诊PC的病人,应在初次术后2~3周内尽快行二次补充手术。
- 陈海珍薛松陈曦沈晓卉姜敏丁家增李宏为
- 关键词:甲状旁腺癌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甲状腺髓样癌中的高表达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和VEGFR-2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carcinoma,MTC)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MTC病人临床数据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评估24例MTC病人的石蜡包埋组织VEGFR-1和VEGFR-2的表达,回顾收集病人的临床数据。结果:24例病人平均年龄(44.9±14.1)岁,8例(33.3%)为遗传性,其中6例为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MEN)-2A,2例为MEN-2B。VEG-FR-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为91.7%(22/24),VEGFR-2为87.5%(21/24)。年龄与VEGFR-2染色强度为正相关(r=0.609,P=0.002)。VEGFR-2与肿瘤分期(肿瘤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病人血清CEA及降钙素在手术前后的相对降幅间没有关联。然而,VEGFR-1与肿瘤分期呈负相关(r=-0.660,P=0.0005),而与MTC病人血清CEA及降钙素在手术前后的相对降幅之间均呈正相关(CEA:r=0.869,降钙素:r=0.849,P<0.0001)。我们也观察到VEGFR-1信号强度与疾病治愈间为正相关(r=0.523,P=0.009)。经(5.0±2.8)年的随访,VEGFR-2与疾病结局无相关(P=0.407)。遗传性与散发性MTC病人间VEGFR-1与VEGFR-2染色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EGFR-1和VEGFR-2在MTC病人中高表达,且可能参与肿瘤的进展。
- 康永利陈曦姜敏周光文
- 关键词:甲状腺髓样癌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