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宗圆 作品数:27 被引量:93 H指数:6 供职机构: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课题基金 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手部高压注射伤的治疗 被引量:29 2003年 目的 报告6例手部高压注射伤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所有伤指(手)均经2或3次清创,清创后的创面均采用手背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结果 1998年10月至2001年10月,用该法治疗手部高压注射伤6例,皮瓣全部存活,伤指运动功能良好。结论 2~3次的清创和早期用皮瓣覆盖创面是保存伤指良好运动功能的关键。 王涛 顾玉东 姜宗圆 杨剑云关键词:高压注射伤 手部损伤 外科皮瓣 清创术 瘢痕挛缩 关节外下尺桡固定术治疗慢性下尺桡关节背侧不稳定:一种新的软组织重建方法 目的:探讨采用锚钉结合尺侧伸腕肌腱关节外捆绑法治疗下尺桡关节慢性背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尺侧伸腕肌腱关节外捆绑法结合锚钉技术治疗慢性单纯下尺桡关节背侧不稳定患者6例,其中男1例,女5... 夏江 姜宗圆 马涛 徐磊 胡才智 王寅泽 胡斌关键词:下尺桡关节 软组织重建 两种常用胸腰椎骨折分类系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Denis和Gertzbein分类系统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急性胸腰椎骨折的X线片和CT提供给10位骨科医生,用Denis和Gertzbein两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3个月后再分类。用Kappa(k)指数评价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可信度。结果Denis四类型观察者间的平均Kappa(k)指数为0·588,16亚型为0·342;Gertzbein三类型为0·603,9亚型为0·420。Denis四类型观察者内的平均Kappa(k)指数为0·706,16个亚型为0·432;Gertzbein三类型为0·746,9亚型为0·511。结论Denis和Gertzbein分类系统都只呈中等程度的相符性和可重复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夏良政 徐宏光 姜宗圆 王姚斐 谢加兵椎弓根固定加360°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和360°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25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和360°融合术治疗。其中Ⅰ度滑脱5例,Ⅱ度滑脱17例,Ⅲ度滑脱3例。L3滑脱3例,L4滑脱16例,L5滑脱6例。峡部裂性滑脱21例,退变性滑脱4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月,平均11月。25例术后症状均消失,X片显示完全复位11例,部分复位10例,未复位4例。1例术后出现健侧神经症状,经保守治疗1周后消失;2例出现脑脊液漏,对症处理后愈合。植骨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Cage下沉及移位。根据Steffe方法评定临床结果,优13例、良8例,优良率84%。结论:后路腰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和360°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满意。 丁国正 姜宗圆 徐宏光关键词:腰椎滑脱 椎板减压 内固定 关节外下尺桡固定术治疗慢性下尺桡关节背侧不稳定:一种新的软组织重建方法 目的:探讨采用锚钉结合尺侧伸腕肌腱关节外捆绑法治疗下尺桡关节慢性背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尺侧伸腕肌腱关节外捆绑法结合锚钉技术治疗慢性单纯下尺桡关节背侧不稳定患者6例,其中男1例,女5... 姜宗圆颈7神经根切断后靶肌肉运动终板形态和功能学研究 第一部分:SFMEG用于颈7神经根切断后运动终板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运用刺激性单纤维肌电图(sSFMEG)对肌肉内运动终板功能变化进行细胞水平的研究,来探索颈7神经根切断后的代偿过程和可能机制。 方法:36只雄... 姜宗圆关键词:免疫荧光染色 轴突出芽 运动终板 颈7神经根切断后靶肌肉内乙酰胆碱受体γ/ε亚基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采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研究颈,神经根切断后靶肌肉内乙酰胆碱受体γ-和ε-亚基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来探索颈,神经根切断后的代偿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右侧建成颈,神经根切断模型,左侧为健康对照组。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术后第1、2,4、6、8、12周肱三头肌内乙酰胆碱受体γ-、ε-和α-亚基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曲线。收集所有数据后,用SPSS12.0软件进行均值、标准差计算和方差统计学分析。结果s-AchR的mRNA在颈,神经根切断术后第1—6周下调表达(P〈0.05),第6周下降到谷底,在第12周基本恢复到健康对照组水平。γ-AchR的mRNA表达在颈,神经根切断术后第1周就开始上升,到第6周达顶峰(P〈0.05),在第12周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运用SYBRGreenⅠ荧光RT-PCR技术,证实在SD大鼠颈,神经根切断后第1—6周内,其靶肌肉内γ-AchR/ε-AchR会出现失神经的转换,但在第12周左右恢复正常表达。 姜宗圆 陈立 蒋军建 徐雷 徐建光关键词:乙酰胆碱 颈7 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的磁共振(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的磁共振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7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的磁共振表现, 根据T1加权像横断面磁共振表现将患者分为中央型突出及后外侧突出,T1加权像矢状面表现将患者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 陈学武 徐宏光 丁国正 王弘 刘平 黄德刚 姜宗圆 宣华兵 王凌挺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 磁共振 MRI 关节外固定术治疗慢性下尺桡关节背侧不稳定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尺侧伸腕肌腱关节外捆绑法结合锚钉技术治疗下尺桡关节(distalradioulnarioint,DRuJ)慢性背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2年12月,采用尺侧伸腕肌腱关节外捆绑法结合锚钉技术治疗慢性单纯DRUJ背侧不稳定患者6例。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22~35岁,平均27-3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腕部外伤史;病程6个月~15年,平均4.8年。术后摄X线片了解锚钉有无松动;通过“琴键征”试验和前臂旋转试验判断DRUJ功能恢复情况;记录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肢的握力、关节活动度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功能以前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评估,并与术前比较。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未出现术中尺骨颈骨折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7个月。患者的DRUJ均重获稳定,术后3、6个月常规复查x线片示DRUJ关节间隙增宽,尺骨头脱位均明显改善,患者腕关节“琴键征”试验和前臂旋转试验均呈阴性。末次随访时,患肢握力、DASH评分、VAS评分及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尺侧伸腕肌腱关节外捆绑法结合锚钉技术治疗DRUJ慢性背侧不稳定在达到稳定固定的同时,很好地保护了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且操作简便,是一种较好方法。 姜宗圆 夏江 马涛 徐磊 胡才智 王寅泽 胡斌关键词:下尺桡关节 韧带重建 颈7神经根切断后靶肌肉运动终板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刺激性单纤维肌电图的Jitter和FD在研究代偿过程中的运用 姜宗圆 朱艺 陈立 黄亚福 徐雷 徐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