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东

作品数:21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肺癌
  • 11篇细胞
  • 8篇肿瘤
  • 7篇肺肿瘤
  • 6篇歧化酶
  • 5篇氧化物歧化酶
  • 5篇诱发性
  • 5篇超氧化物
  • 5篇超氧化物歧化...
  • 4篇紫杉
  • 4篇紫杉醇
  • 4篇活性
  • 4篇IL-4
  • 3篇细胞癌
  • 3篇小鼠
  • 3篇鳞癌
  • 3篇鳞状
  • 3篇鳞状细胞
  • 3篇鳞状细胞癌
  • 3篇肺癌细胞

机构

  • 21篇湖北医科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华中理工大学

作者

  • 21篇夏东
  • 16篇刘铭球
  • 12篇喻伦银
  • 11篇邹祖玉
  • 8篇刘晓翌
  • 8篇田鸿生
  • 8篇江曼
  • 7篇舒清波
  • 7篇刁路明
  • 6篇杨飞
  • 4篇吴天鹏
  • 3篇陈德基
  • 3篇胡雪峰
  • 3篇张正彬
  • 3篇余峰
  • 2篇李蓓芸
  • 2篇钟山
  • 2篇郭广松
  • 2篇张华亭
  • 2篇郭煜

传媒

  • 5篇湖北医科大学...
  • 3篇氨基酸和生物...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肿瘤
  • 2篇中国癌症研究...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年份

  • 9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 3篇199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OD及其抑制剂DDC对诱发性大鼠肺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1996年
SOD及其抑制剂DDC对诱发性大鼠肺癌作用的实验研究刘铭球,喻伦银,张永幸,张琴,夏东,刘晓翌,邹祖玉,余天明,吴天鹏,周洁,唐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超氧化物自由基(或HO)的清除剂,用SOD及其抑制剂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钠(DDC)对诱发动物肺...
刘铭球喻伦银张永幸张琴夏东刘晓翌邹祖玉余天明吴天鹏周洁唐华
关键词:抑制剂诱发性不典型增生肺鳞癌
鳞癌相关抗原在诱发性肺鳞癌癌变过程中动态监测的研究
2000年
目的:探讨肺癌形成发展过程中鳞癌相关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及糖链抗原(CA153)的动态变化,为寻找有意义的肺癌早期诊断指标提供依据。方法:经肺叶支气管内灌注甲基胆蒽碘油溶液对91只Wistar大鼠诱癌,分别于灌注后第20d、40d、50d、60d、70d、80d分批处死动物并取血清。从经病理确诊为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各阶段的动物模型组中各选取3~7例,应用微粒子酶免疫试验技术(MEIA)测定血清中SCCAg、CEA、CA153的水平。结果:在不典型增生、原位癌阶段,3种标志物均无改变;但在早期浸润癌阶段,SCCAg明显增高,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CEA、CA153无明显改变。结论:血清SCCAg在肺鳞癌早期即升高,表明SCCAg是肺鳞癌早期诊断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
胡雪峰杨飞陈德基夏东邹祖玉江曼凌长明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
SOD活性与肺癌细胞染色体异常及DNA合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1994年
用SOD及其活性抑制剂分别提高和降低体外培养的A549肺癌细胞内的SOD活性,以达到改变细胞内自由基浓度的目的,动态地观察了SOD活性与肺癌细胞的染色体核型、畸变率、S期细胞比率和细胞增殖指数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受SOD处理的细胞其S期细胞比率由第1天的63.4下降到第5天的38.0,增殖指数由第1天的0.66下降到第5天的0.44;培养后第16天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减少,染色体的干系范围由对照组的56~60条下降到40~55条。而受SOD活性抑制剂处理的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增高,并表现出一定的毒性变化。结果提示,在细胞生物学水平上,提高细胞内SOD活性可以部分地促进人肺癌细胞的某些遗传表型向正常方面转化,而降低SOD活性则可增加细胞毒性损害作用。
喻伦银刘铭球舒清波田鸿生刁路明邹祖玉夏东陈道平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染色体畸变
p53和PCNA与肺癌发生、类型、分期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1996年
355例肺组织标本,其中正常组织10例,单纯支气管粘膜上皮增生11例,不典型增生15例,原位癌13例,浸润癌306例,用抗p53单抗Do-7,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研究。结果发现:①正常支气管粘膜上皮和单纯增生上皮内p53蛋白染色呈阴性;②p53蛋白过量表达可见于40.0%(6/15)不典型增生,46.2%(6/13)的原位癌和52.9%(162/306)的浸润癌;③p53阳性的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频率明显高于p53阴性组织;④p53蛋白过量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和生存时间呈明显负相关,但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级无关。
喻伦银刘铭球邹祖玉夏东张正彬
关键词:肺肿瘤P53PCNA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钠对诱发性大鼠肺鳞状细胞癌的作用被引量:14
1994年
应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抑制剂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钠(DDC)分别给用甲基胆蒽(MCA)碘油溶液诱发Wistar大鼠肺鳞状细胞癌的过程中用药。在35、40天诱癌中,发现DDC组50只大鼠3例发生肺鳞癌,4例支气管上皮呈不典型增生,SOD组52只未发生肺癌,1例发生不典型增生;对照组42只1例发生肺鳞癌,2例不典型增生。肺癌发生情况DDC组与SOD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DDC与化学致癌物质MCA诱癌有协同作用,使诱发性肺鳞癌提前发生。SOD可能有抑制肺癌发生的作用。作者还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刘铭球喻伦银舒清波田鸿生夏东刁路明邹祖玉刘晓翌吴天鹏张龙记
关键词:肺肿瘤鳞状细胞癌
应用图象分析观察平阳霉素抗癌作用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关系
1995年
研究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平阳霉素在体外和体内的抗癌作用有明显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讨SOD活性与平阳霉素抗癌作用的机理,本实验运用图象分析方法连续一周动态地观察了SOD活性与平阳霉素对肺癌细胞的DNA福尔根光密度、S期细胞比率、细胞增殖指数、核面积的影响,结果发现,降低SOD活性可明显增强平阳霉素对肺癌细胞的作用,使癌细胞的S期细胞比率和增殖指数明显降低;而提高SOD活性则明显降低了平阳霉素的作用.另外,本文还就实验中发现的受药物作用后的癌细胞的核面积和DNA福尔根光密度的变化作了讨论.
喻伦银舒清波刘铭球田鸿生夏东邹祖玉刁路明江曼余峰杨飞
关键词:抗肿瘤超氧化物歧化酶平阳霉素
紫杉醇对小鼠Lewis肺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近几十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不断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由于手术部位特殊,内科治疗依然是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随着抗肿瘤药物的飞速发展,有许多新的化学药物正应用于肺癌的治疗中,紫杉醇是其中很有特色的化疗药物之...
江曼余峰刘铭球林宜先刁路明夏东刘晓翌李蓓芸肖静杨飞
关键词:紫杉醇肺癌
文献传递
IL-4、紫杉醇对Lewis肺癌细胞核形态DNA含量及AgNORs的影响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 IL - 4、紫杉醇对 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L ewis肺癌细胞 (1.2 5× 10 6 个 /鼠 )接种于 C5 7BL/ 6小鼠皮下。将 40只小鼠随机分为 、 、 、 组 ,接种后第 5天起分别给予生理盐水、IL - 4、紫杉醇、IL - 4+紫杉醇。第 18天处死动物。利用图像分析仪对肿瘤细胞核形态、DNA含量及 Ag NORs计数进行测量。结果  组核的面积为 37.0 37± 7.0 2 7μm2 ,周长为 2 2 .76 2± 4.312μm ,平均直径为 (3.136± 0 .35 1) μm,积分光密度为 (4 .2 94± 0 .992 ) ,Ag NORs计数为 (7.6 35± 1.16 0 ) ; 组核面积 (2 4.2 0 2±5 .0 12 )μm2 、周长 (18.6 2 5± 4.180 )μm、平均直径 (2 .6 42±0 .2 91) μm、积分光密度 (3.412± 0 .910 )、Ag NORs计数(5 .313± 0 .82 0 )比 组小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 组核面积 (18.373± 4.833)μm2 、周长 (16 .5 2 2± 2 .5 18)μm、平均直径 (2 .40 1± 0 .2 88) μm、积分光密度 (3.0 96± 0 .771)、Ag NORs计数 (2 .6 70± 0 .40 1)比 组小 ,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 ; 组核面积 (16 .6 6 4± 4.6 71) μm2 、周长(15 .90 1± 2 .70 0 ) μm、平均直径 (2 .2 83± 0 .30 8) μm、积分光密度 (2 .70 7± 0 .80 7)、Ag NORs计数 (1.
胡雪峰刘铭球喻伦银陈德基刁路明刘晓翌江曼夏东李蓓云
关键词:LEWIS肺癌细胞核形态AGNORSIL-4紫杉醇
组织胺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抑制作用的病理学研究被引量:9
1994年
通过组织胺(Ht)对小鼠Lewis肺癌(LLC)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实验研究,现在了Ht对小鼠LLC癌细胞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影响以及LLC的病理形态的改变,结果发现Ht能明显抑制LLC细胞ACP活性。组织学观察可见Ht处理后LLC中心坏死率高,且中心坏死区大,并出现显著的周边坏死。而这种坏死在对照组LLC组织中未曾发生。电镜观察发现Ht处理后小鼠LLC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以致坏死。表明Ht对小鼠LLC具有直接的破坏作用。
吴天鹏刘铭球田鸿生夏东梁浩麟胡晓萍陈保平
关键词:组胺肺肿瘤病理学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针吸细胞学及电镜观察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针吸细胞学形态特征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17例淋巴瘤及 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用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 ,并将针吸标本用 2 0 %琼脂作依托再按常规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技术分别制样观察 ,部分手术切除标本用石腊切片HE染色 ,常规透射电镜制样供观察。结果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细胞形态多样呈弥漫分布 ,有T、B细胞来源的 ,可见大、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结论 瘤细胞形态具有明显异型性以及单一性 ,T细胞淋巴瘤和B细胞淋巴瘤瘤细胞各有不同的超微病理学特征 。
夏东刘晓翌杨桂芳江曼杨飞胡雪峰唐志姣李蓓芸张永幸徐惠琴刘铭球
关键词:细针吸取细胞学电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