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伟 作品数:25 被引量:84 H指数:5 供职机构: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科技厅项目 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咪达唑仑对大鼠海马癫癎模型神经元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 2025年 目的探究咪达唑仑对大鼠海马癫癎模型神经元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采用无镁溶液建立癫癎神经元模型,用不同浓度咪达唑仑处理海马神经元,筛选咪达唑仑40 ng·mL^(-1)为最佳作用浓度。将海马神经元分为正常组(无处理)、模型组(癫癎模型神经元)、咪达唑仑(40 ng·mL^(-1))组、咪达唑仑(40 ng·mL^(-1))+脂多糖(LPS,10μg·mL^(-1))组。采用CCK-8检测海马癫癎模型神经元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IL-1β、IL-6、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leaved caspase-3和TLR4/TRAF6/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咪达唑仑40 ng·mL^(-1)组可升高大鼠海马癫癎模型神经元活力,且对正常培养的大鼠海马癫癎模型神经元无明显毒性。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神经元活力和Bcl-2蛋白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IL-1β、IL-6和TNF-α水平、Bax、cleaved caspase-3、TLR4、TRAF6、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水平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咪达唑仑组海马神经元活力、Bcl-2蛋白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IL-1β、IL-6和TNF-α水平、Bax、cleaved caspase-3、TLR4、TRAF6、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水平降低(均P<0.05);TLR4激活剂LPS可显著减弱咪达唑仑对大鼠海马癫癎模型神经元凋亡和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结论咪达唑仑可抑制大鼠海马癫癎模型神经元凋亡和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TRAF6/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王湘炜 唐吉伟 汤霆 李勇 廖莎关键词:咪达唑仑 海马神经元 凋亡 炎症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核因子ΚB 纳美芬对高选择性癫痫病灶切除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在高选择性癫痫病灶切除术后应用盐酸纳美芬后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癫痫手术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25)和盐酸纳美芬组(N组,n=25)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而纳美芬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从术后第1天开始静脉滴注盐酸纳美芬8μg/(kg·d),持续6 d。C组与N组患者均于术前(d0),术后第2天(d2)、第4天(d4)、第6(d6)时抽取空腹血,测定皮质醇及血糖值。选取手术前一天与手术后的第7天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测试(MMSE),进行评分并计算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性别比、年龄、BMI、ASA的分级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2、d4、d6各时间点,N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血糖浓度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同C组比较N组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选择性癫痫病灶切除术后应用盐酸纳美芬可通过降低术后应激反应降低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唐吉伟 李勇 张柏银关键词:纳美芬 癫痫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应激反应 银杏叶提取物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脑膜瘤切除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银杏叶提取物组(G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G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银杏叶提取物,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in(T1)、手术结束拔管时(T2)、术后24 h(T3)三个时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中NSE、S100β、TNF-α、IL-6、SOD、MDA的浓度。术前1 d与术后3 d分别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测试量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和记忆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结果与T1时比较,T2、T3时两组患者血清NSE、S100β、TNF-α、IL-6、MDA浓度升高,SOD浓度降低(P <0. 05);与C组比较,T2、T3时G组血清NSE、S100β、TNF-α、IL-6、MDA浓度更低,SOD浓度更高(P <0. 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3 d两组患者MMSE量表、数字累加、数字广度(顺向)、词汇联想、数字符号替换评分明显降低,循迹连线时间明显升高。C组数字广度(逆向)、视觉再生评分明显降低(P <0. 05)。与C组比较,G组术后3 d数字累加、数字广度(顺向与逆向)、视觉再生评分明显更高(P <0. 05)。术后3 d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G组明显低于C组(P <0. 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可降低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早期POCD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性反应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蔡伯涛 黎村艳 邓志英 唐吉伟 张柏银关键词:植物提取物 脑膜瘤 神经外科手术 鞘内注射依那西普对完全弗氏佐剂致痛大鼠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依那西普(etanercept)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所致大鼠炎性疼痛的影响,进一步探讨TNF-α在炎性痛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8组(n=6)。A组为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B组为腹腔注射依那西普;C组为腹腔注射NS,足底注射CFA;D组为腹腔注射依那西普,足底注射CFA;E组为鞘内注射NS;F组为鞘内注射依那西普;G组为鞘内注射NS,足底注射CFA;H组为鞘内注射依那西普,足底注射CFA。测量各时间点大鼠左足50%缩足阈值。结果腹腔注射和鞘内注射etanercept均升高CFA致痛大鼠的痛闽(P〈0.05),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鞘内注射依那西普升高CFA致痛大鼠的痛阈,提示TNF—α在CFA所致炎性疼痛的外周致敏和中枢致敏中均起作用。 文益云 唐吉伟 戴如萍 徐军美关键词:痛觉过敏 鞘内注射 腹腔内注射 依那西普 完全弗氏佐剂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行阴式子宫切除术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低剂量的罗哌卡因与芬太尼或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5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L、F和S三组,每组15例。L组腰麻用药为罗哌卡因15mg,F组腰麻用药为罗哌卡因7.5mg与芬太尼25μg,S组罗哌卡因7.5mg与舒芬太尼5μg。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痛觉阻滞持续时间,最高阻滞平面、三组最大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F组和S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L组(P<0.05);感觉阻滞持续时间F组和S组均明显长于L组(P<0.05),且S组明显长于F组(P<0.05)。L组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稍高于F组和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和S组最大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均明显小于L组(P<0.05)。L组患者麻醉后5~10minMAP明显降低,与麻醉前相比P<0.05。L组有三例患者出现恶心,F组有两例患者出现恶心,S组未出现这种情况。结论实施阴式子宫切除术,小剂量罗哌卡因与25μg芬太尼或舒芬太尼5μg联合使用行腰硬联合麻醉能提供有效的麻醉,且舒芬太尼优于芬太尼。 张柏银 唐吉伟 李峰 钱自亮关键词:阴式子宫切除术 腰硬联合麻醉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芬太尼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银翘散治疗小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活性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寻银翘散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活性化合物。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Pharmacological,TCMSP)、PubChem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挖掘获取银翘散中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牛蒡子、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甘草、芦根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应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银翘散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银翘散作用靶标的PPI网络;通过WebGestalt数据库和KOBAS 3.0数据库对银翘散作用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潜在通路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共筛选出153个银翘散生物活性成分和580个靶点,核心靶点为PTGS2、HSP90AA1、AR、PCP4、F7,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细胞凋亡途径、细胞衰老通路、非小细胞肺癌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类黄酮、山柰酚等核心化合物与COVID-19推荐用药的亲和力相似。结论:初步揭示了银翘散可能通过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和丝氨酸蛋白酶(recombinant transmembrane protease serine 2,TMPRSS2)等结合,作用于PTGS2、HSP90AA1、AR、PCP4、F7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其整体调节效应而治疗COVID-19。 曹学帅 刘乐平 徐昕怡 龙茜 唐吉伟 顾晖关键词:银翘散 网络药理学 丝氨酸蛋白酶 右美托咪定调控Sirt1/FOXO1介导的自噬通路对抑郁症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框蛋白O1(FOXO1)介导的自噬通路对抑郁症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2.5μg/kg)DEX(DEX-L)组、高剂量(10μg/kg)DEX(DEX-H)组及DEX-H+EX-527组(10μg/kg DEX+50μg/kg SIRT1抑制剂EX527),每组10只;通过连续56 d对大鼠进行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构建抑郁症模型,DEX-L组、DEX-H组及DEX-H+EX-527组大鼠于第29天起进行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对照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共28 d;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旷场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抑郁行为和认知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尼氏(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Sirt1/FOXO1通路相关蛋白、LC3和beclin-1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Sirt1/FOXO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糖水偏爱度、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穿越平台次数、神经元数目、LC3-II/LC3-I比值及beclin-1、Sirt1和FOXO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不动时间(FSIT)、逃避潜伏期和海马病理损伤程度显著增加(P<0.05);相较于模型组,DEX-L组及DEX-H组糖水偏爱度、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穿越平台次数、神经元数目及LC3-II/LC3-I比值及beclin-1、Sirt1和FOXO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FSIT、逃避潜伏期和海马病理损伤程度显著降低(P<0.05);相较于DEX-H组,DEX-H+EX-527组糖水偏爱度、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穿越平台次数、神经元数目LC3-II/LC3-I比值及beclin-1、Sirt1和FOXO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FSIT、逃避潜伏期和海马病理损伤程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DEX通过激活Sirt1/FOXO1通路来促进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改善认知功能。 邓志英 龙景新 顾晖 唐吉伟 皮倩关键词:抑郁症 细胞自噬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蒲公英-夏枯草”药对治疗乳腺癌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蒲公英-夏枯草"药对治疗乳腺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出"蒲公英-夏枯草"药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建立"成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检索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采用Cytoscape 3. 6. 1软件构建"疾病-靶点"PPI网络。基于Cytoscape 3. 6. 1软件的Merge功能,合并"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的PPI网络,筛选出主要核心网络,借助David数据库、Reactome数据库及Omicshar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动物实验,验证"蒲公英-夏枯草"药对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结果:筛选得到含383个节点、594条连接的"蒲公英-夏枯草"药对"成分-靶点"PPI网络,含500个靶点的乳腺癌"疾病-靶点"PPI网络。利用网络合并,最终建立了含61个核心靶点的"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基因GO功能分析结果主要与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有关;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免疫系统、性激素分泌以及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有关。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蒲公英-夏枯草"药对能提高乳腺癌模型小鼠白细胞介素6水平,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结论:"蒲公英-夏枯草"药对治疗乳腺癌的可能机制与调节免疫系统、性激素分泌以及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有关。 唐吉伟 郑叁 曹学帅 张柏银 顾晖 郭亦杰关键词:蒲公英 夏枯草 乳腺癌 网络药理学 右美托咪啶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通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通路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PD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30只大鼠分为PD组、L-Dex组、M-Dex组、H-Dex组(腹腔分别注射25、50、100μg/kg的Dex)、Dex+重组RIPK1(rRIPK1)组(腹腔注射100μg/kg的Dex+8μg/kg rRIPK1),每组6只;另选取6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和PD组灌胃和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21 d。检测各组大鼠的旋转行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大鼠黑质区神经递质[多巴胺(dopamine,DA)、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HVA)、3,4-二羟基苯乙酸(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DOPAC)、5-羟色胺(5-hydroxytrptamine,5-HT)]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黑质组织中RIPK1/RIPK3/MLKL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神经元形态结构完整且排列整齐;PD组神经元数量显著变少,排列散乱且体积明显缩小,细胞核发生不规则形变,出现显著的神经元损伤;L-Dex组、M-Dex组、H-Dex组神经元的损伤程度依次减轻;Dex+rRIPK1组神经元损伤程度进一步加重。PD组旋转圈数、逃避潜伏期、凋亡率、TNF-α、IL-1β、磷酸化RIPK1(p-RIPK1)/RIPK1(1.07±0.18 vs 0.36±0.11)、磷酸化RIPK3(p-RIPK3)/RIPK3(1.32±0.21 vs 0.47±0.14)、磷酸化MLKL(p-MLKL)/MLKL(0.79±0.11 vs 0.18±0.05)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DA、DOPAC、5-HT、HVA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L-Dex组、M-Dex组、H-Dex组旋转圈数、逃避潜伏期、凋亡率、TNF-α、IL-1β、p-RIPK1/RIPK1、p-RIPK3/RIPK3、p-MLKL/MLKL表达显著低于PD组,DA、DOPAC、5-HT、HVA表达 廖莎 唐吉伟 汤霆 吴镝 王中鸣 李勇关键词:右美托咪啶 帕金森病 神经病学表现 盐酸戊乙奎醚对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术前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对预防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脑胶质瘤患者70例,年龄30—69岁,体质量50~80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c组),盐酸戊乙奎醚组(w组)。两组麻醉诱导以及麻醉维持方法相同。w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30rain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20μg/kg(2ml),C组以等容量0.9%氯化钠替代。于术后72h内记录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组和w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10/35)和11.4%(4/35)。与c组比较,w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术前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20μg/kg可预防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廖莎 唐吉伟关键词:神经胶质瘤 盐酸戊乙奎醚 围手术期医护 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