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宜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2012年宜宾市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了解影响宜宾市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因素,探索提高全市儿童预防接种率的方法。方法全市10个县(区)全部参与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入户调查1岁、2岁、3岁和4岁各270名儿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080名1岁、2岁、3岁和4岁儿童,建证1078人,建证率99%;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麻风减毒活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3.05%、95.93%、94.00%、95.00%和92.22%,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92.22%。新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甲肝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和A+C流脑疫苗接种率分别为85.06%、85.43%、88.15%和86.30%。城镇地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较农村地区低;新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较原免疫规划接种率低。结论宜宾市1~4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城镇接种点少、管理困难、宣传力度不够、查漏补种工作开展不扎实等,影响了宜宾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需合理增设接种单位,配足专业人员,提高专业素质,加强规范化管理,落实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和查漏补种工作,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护儿童健康。
- 赖仁红侯明书赵素容周萍郑岳鸣于力力刘贤丽
- 关键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2017-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结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2017-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媒介伊蚊密度水平及变化趋势,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23年每年5-10月,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和双层叠帐法在宜宾市各蚊虫监测点进行监测,计算BI、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和帐诱指数,运用SPSS 2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BI和帐诱指数相关性,χ^(2)检验和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比较不同年份、月份白纹伊蚊季节消长、不同容器类型、监测生境等组间的蚊虫监测指标差异。结果2017-2023年BI为2.50~16.22,CI为3.85%~10.14%,HI为2.33%~10.65%,帐诱指数为0.54~5.72只/(顶·h)。BI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CI和HI变化趋势与BI基本相同,与B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8(P<0.001)和0.939(P<0.001);BI高峰前移至5-7月,帐诱指数高峰在6-9月,整体均呈双峰分布,BI与帐诱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帐诱指数)=0.28x(BI)+0.63;盆景、水生植物孳生容器阳性率最高(CI=8.92%),3类生境中公园的帐诱指数最高,为5.04只/(顶·h);168次幼蚊监测中,64次(38.10%)BI显示有登革热传播及以上风险,258次成蚊监测中,47次(18.21%)帐诱指数超过成蚊控制水平。结论宜宾市BI和帐诱指数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登革热传播风险持续存在,应建立长效机制,将伊蚊密度持续控制在传播阈值以下,防止登革热本地疫情的发生发展。
- 刘燿周萍肖权泉谭气香李嘉琪
- 关键词:登革热媒介监测白纹伊蚊
- 2021年宜宾市中心城区鼠类感染病原体状况调查
- 2023年
- 目的 了解宜宾市中心城区鼠类密度、鼠种构成及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汉坦病毒和恙虫病东方体3种病原体在鼠体内的感染状况,为鼠传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笼夜法捕获鼠类并解剖采集其肝、肺、脾、肾脏器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病原体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共捕获鼠类200只,鼠密度为14.10%,鼠种仅有黄胸鼠和褐家鼠。不同生境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5,P<0.001);3种病原体中仅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检出阳性,阳性率为19.00%(38/200),不同城区、鼠种、生境、性别的鼠类检出钩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是宜宾市中心城区鼠类动物中流行的主要病原体,对当地人群具有一定的致病风险。
- 谭气香王喆文周萍
- 关键词:鼠传疾病实时荧光定量PCR致病性钩端螺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