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上慢加急性肝衰竭及失代偿终末期患者肝内细胆管反应特点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及乙型肝炎肝硬化终末期患者肝组织内胆管增生的特点。方法选择20例HBV-ACLF和2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终末期患者移植前肝脏的病理标本,制成石蜡切片后进行HE染色和细胞角蛋白-7(CK-7)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HBV-ACLF组在大块或亚大块坏死带四周的汇管区有大量CK-7阳性的细胆管增生并向坏死带中心扩延,在增生的细胆管中可见较多已分化的中间型肝细胞。乙型肝炎肝硬化终末期组的肝组织内可见少量细胆管环绕在肝硬化结节表面,在灶状炎症坏死区域可见局部轻度的细胆管增生,中间型肝细胞则罕见或少见。结论 HBV-ACLF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终末期组患者肝组织胆管增生的表现形式截然不同,进一步阐明了二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差异。
- 董晓君陈萦晅周婷婷李淑婷栗雅杰杨淑殷薛峰李海王泰龄
-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胆管增生
-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然病程进展与血清乙肝病毒复制载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背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HBV-DNA载量水平与自然病程生存率关系的研究甚少。目的:研究血清HBV-DNA载量水平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然病程的影响并评估3年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05年1月~2010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以HBV-DNA载量水平<1000、103~104、104~105、105~106、>106copies/mL分为A~E 5个队列,收集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行肝功能评分,随访至终点事件发生或研究终点(2012年2月29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明确3年生存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依纳入排除标准共收入连续病例257例,中位Child-Pugh评分10(8,12)分,MELD评分14(11,18)分。A~E组之间人口学、生化、临床基线数据相比差异基本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7%、81.2%、60.7%、76.5%和71.3%(P=0.318),3年累积生存率依次为50.8%、52.4%、39.1%、44.2%和34.9%(P=0.2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HBV-DNA载量水平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年生存无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年龄、肝性脑病、INR、总胆红素、血肌酐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和血清钠为保护因素。结论:血清基线HBV-DNA载量水平并不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然进展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淑婷高婷杨淑殷沈黎蔚周婷婷董小君曾菠李海
-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毒载量
- 无血清培养体系原代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被引量:3
- 2013年
- 背景: 以含血清培养基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存在着进一步应用的障碍。目的: 建立无血清培养体系原代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方法: 取脐带华通氏胶(Wharton’sJelly),采用机械法将组织胶切碎,1-3mm3大小,分别培养到含胎牛血清完全培养液中以及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第11,14,17天收获细胞并进行相关检测。在符合2006年制定的干细胞最低评估标准的基础上,以集落形成单元指标评估何种培养体系能获得较多高质量的原代细胞。结果与结论: 无血清培养体系相对于经典的含血清的培养体系而言,细胞生长速度更快。另外,培养第11天,集落形成实验表明无血清培养体系下能获得更多的集落。因此,无血清培养体系可以保持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为替代含血清培养体系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提供了可能。
- 周婷婷卫超陈晓东李海汪铮
- 关键词: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无血清
- 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免疫失衡状态下单核细胞的研究
- 2012年
- 目的研究免疫失衡状态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单核细胞在凋亡和抗原提呈方面的改变。方法收集26例乙型肝炎ACLF患者、20例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18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凋亡和增殖(Ki67)的改变,以及单核细胞表面抗原提呈分子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和B7分子(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ACLF组患者单核细胞膜联蛋白V的表达(64%)明显高于CHB组(28%)和健康对照组(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75和27.23,P值均〈O.01),提示单核细胞凋亡增加。ACLF组单核细胞Ki67的表达(32%)低于健康对照组(61%)和CHB组(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1和4.83,P值均〈O.05),提示活化的单核细胞减少。ACLF组患者单核细胞HLA—DR和CD86的平均荧光强度为22.85和11.63,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CHB组,提示单核细胞抗原提呈能力受损。ACLF组死亡患者单核细胞膜联蛋白V阳性表达(63%)明显高于存活者(46%)。结论处于免疫失衡状态下的乙型肝炎ACL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凋亡增加,活化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导致单核细胞抗原提旱能力的下降。
- 沈黎蔚王介非董晓君宫钰高婷周婷婷李淑婷杨淑殷李海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乙型肝炎单核细胞流式细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