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传友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池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股骨
  • 1篇蛋白
  • 1篇移位型
  • 1篇移位型股骨颈...
  • 1篇隐性失血
  • 1篇远端
  • 1篇远端骨折
  • 1篇掌侧
  • 1篇失血
  • 1篇髓内
  • 1篇髓内固定
  • 1篇锁定钢板
  • 1篇臀中肌
  • 1篇青壮年
  • 1篇桡骨远端
  • 1篇桡骨远端骨
  • 1篇桡骨远端骨折
  • 1篇围术期
  • 1篇螺纹钉

机构

  • 3篇池州市人民医...

作者

  • 3篇周传友
  • 1篇周俊
  • 1篇陈武
  • 1篇匡文忠

传媒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Henry入路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16
2023年
目的探讨采用Henry入路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科行Henry入路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4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6~83岁,平均55岁,均为新鲜闭合性单侧骨折。骨折AO分型:A3型16例,B3型18例,C1型14例,C2型9例,C3型7例。比较手术前后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术后患侧与健侧的腕关节活动度及握力,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 d复查X线示掌倾角、尺倾角基本恢复,关节面平整,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患侧手部握力及腕关节活动度均小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3个月两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6个月。无感染、肌腱断裂、螺钉松动、骨折移位及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复查X线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4周,平均11.4周。末次随访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优43例,良15例,可6例,优良率达90.6%。结论Henry入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骨折固定可靠,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周传友疏建程恺周骏武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解剖型锁定钢板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髓内固定围术期隐性失血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髓内固定围术期隐性失血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接受髓内固定治疗的1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0例,女76例;年龄35~92岁,平均(65.4±7.2)岁,纳入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髓内固定术后评价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通过Gross线性方程计算,将隐性失血量≥470 mL定义为隐性失血阳性组,隐性失血量<470 mL定义为隐性失血阴性组。对比两组收集患者基线特征[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术前贫血、低蛋白血症)、受伤至入院时间、麻醉方式、吸烟史、骨折改良Evans分型、术前口服血管活动药物、内固定方式[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或股骨可控加压髓内钉(Intertan)]、术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手术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术期隐性失血阳性的影响因素,同时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效能。结果136例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为(685.7±142.0)mL,根据Gross线性方程,45例为隐性失血阳性,为阳性组,其余91例隐性失血阴性,为阴性组。阳性组年龄较阴性组大,术前白蛋白较阴性组低,高血压、术前口服血管活性药物占比较阴性组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1.115,95%CI=1.047~1.189)、高血压(OR=2.602,95%CI:1.114~6.077)、术前口服血管活性药物(OR=2.652,95%CI:1.093~6.432)为围术期隐性失血阳性的危险因素,术前白蛋白水平(OR=0.879,95%CI=0.807~0.958)为围术期隐性失血阳性的保护因素(P<0.05);建立的Nomogram模型预测围术期隐性失血阳性的C-index为0.785(95%CI:0.705~0.864),且校正曲线还显示出观测值与预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较多,年龄、高血压、术前白蛋白、术前口服血管活性药物可预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应着重加强高龄、合并基础疾病
程恺匡文忠周传友疏建江顺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白蛋白
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空心加压螺钉联合臀中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对27例移位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Ⅳ)患者采用改良Smith-Peterson入路(S-P)空心加压螺钉联合臀中肌骨瓣移植治疗。结果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0个月,平均36个月。骨性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5个月,骨折愈合25例,愈合率93.3%,股骨头坏死3例、其中2例骨折不愈合后期发展为股骨头缺血坏死、另1例为内固定取出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率为10.0%。结论采用改良S-P入路对股骨头周围血供破坏小,臀中肌骨瓣移植联合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对提高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愈合率和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使用。
周俊周传友陈武
关键词:空心加压螺纹钉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