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帮伟
- 作品数:23 被引量:106H指数:7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应力控制模式下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为提高沥青混合料在不同交通环境条件下的疲劳性能,本文以SMA-13,Sup-20和Sup-25等3种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为试验对象,分别添加不同种类的沥青和纤维,制备成7种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车辙模板,采用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进行疲劳损伤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的掺入对沥青混合料在疲劳损伤时耗散角的影响较小.在3个应力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弯拉劲度模量的变化都可分成3个阶段.另外,在单对数坐标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与应力水平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 沈钱超吴帮伟沈燕范钊
-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玄武岩纤维
- 水玻璃喷洒强化对再生粗骨料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提高再生粗骨料的强化效率以及降低材料成本,本文提出了使用水玻璃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喷洒强化的方法。经过不同浓度的水玻璃喷洒后,再生粗骨料的相关物理性能都能有所改善,其中当浓度为10%时,对再生粗骨料的强化效果最好,再生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吸水率分别下降7.0%与16.1%,表观密度略有上升。与此同时,与传统的浸泡强化相比,喷洒强化对再生粗骨料的改善效果相当,但能大幅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
- 夏季吴帮伟蒋承志刘永涛王鑫
- 关键词:再生粗骨料
- 高性能再生微粉基地聚合物注浆料的活化制备及性能研究
- 2024年
- 本研究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骨料过程中产生的再生微粉制备了一种高性能低碳型地聚合物注浆料。通过对再生微粉进行热-机械协同活化处理并在碱激发剂的作用下制备再生微粉基地聚合物注浆料,研究了活化制度对注浆料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泌水率、24 h自由膨胀率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性能测试表明除24 h自由膨胀率外,当热活化温度不变时,再生微粉基地聚合物注浆料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泌水率均随微粉球磨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当球磨时间不变时,注浆料的性能随热活化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再生微粉热活化温度为750℃、机械球磨时间为10 min时,制备的再生微粉基地聚合物注浆料的性能最佳。微观分析表明热-机械协同活化极大地提高了再生微粉的活性和比表面积,进而改善了注浆料的致密程度,活化制度的改变对注浆料的性能和结构的影响极为显著。再生微粉基地聚合物注浆料的制备为高值化处理废弃混凝土提供了新思路。
- 徐俊康爱红吴正光龚泳帆寇长江吴帮伟张垚肖鹏
- 关键词:再生微粉工作性能
- 钢渣粉低碳胶凝材料组成与水化机理研究
- 2025年
- 为了更好地推进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工作的开展,以钢渣粉、矿渣粉、石膏和铝酸钙为原料进行了钢渣粉低碳胶凝材料制备试验,研究了钢渣粉的细度对其胶凝活性的影响,并确定了钢渣粉的最佳细度范围;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配比,并分析了不同石膏类型对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借助p H计、电导率仪、微量热仪探明了胶凝材料的水化反应特征,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硬化浆体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机械粉磨15min的钢渣粉活性指数可达82.70%。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配合比,钢渣粉与矿渣粉的掺比为2∶3,铝酸钙掺量为5%,二水石膏掺量为20%。与半水石膏和无水石膏相比,二水石膏激发效果最显著,提供了大量的SO_(4)^(2-),通过吸收Ca(OH)_(2)促进了体系中钙矾石的生成,降低了溶液的p H值,早期反应水化放热较小,水化产物以钙矾石和C-(A)-S-H凝胶为主。研究表明,低碳胶凝材料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对钢渣的资源化利用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 龚泳帆贾梦晓刘欣吴帮伟吴正光袁雪莲
- 关键词:钢渣粉二水石膏水化热水化机理
- 纤维与沥青胶浆粘附性新型测试仪器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为推广应用自制的新型沥青胶浆纤维拉拔试验机,使用其对沥青胶浆和玄武岩纤维之间的粘附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最大粘结强度来表征二者的粘附性。采用两种不同产地的玄武岩纤维,在4种粉胶比(0.8、1.0、1.2、1.4)、3种纤维埋置长度(12、20、30 mm)下进行试验,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大粘结强度与粉胶比成正相关关系;纤维与沥青胶浆的粘附性与纤维的埋置长度、聚集状态关系不大;在纤维埋置长度20 mm下试验数据最为稳定,建议作为试验测试条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和推算可以在试验范围内较好地量化表征玄武岩纤维与沥青胶浆的粘附性指标,经过研究提出了几种常用沥青混合料规范计算粉胶比对应的拉拔试验粘结强度要求,可以作为市场上玄武岩纤维质量检验的参考,为玄武岩纤维与沥青胶浆粘附性评价及不同生产厂家玄武岩纤维的质量检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吴星康爱红吴正光吴正光吴帮伟肖鹏
- 关键词:沥青胶浆玄武岩纤维粉胶比
- 不同形态纤维对SMA-13路用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 2023年
- 为研究不同形态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采用车辙试验、低温小梁试验、IDEAL开裂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对4种不同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整体性能要优于木质素纤维沥青混合料,但玄武岩纤维的形态对沥青混合料的影响不大,木质素纤维的形态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动稳定度提升了8.8%)和中温抗裂性(抗裂指标提升了17.9%)影响较大,对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影响较小。
- 陈闯闯吴帮伟刘永涛蒋承志王鑫
- 关键词:道路工程纤维沥青混合料纤维形态路用性能
- 基于原生参数的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预估被引量:3
- 2022年
- 抗剪强度是沥青混合料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受沥青、级配、油石比等多种参数的综合影响,这导致往往需要大量试验才得到较满意的沥青混合料设计结果。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考虑多种因素影响的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预估模型以指导沥青混合料设计。首先在分析混合料抗剪强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原生参数作为建模所需的输入参数,并比选了原生参数的代表性指标(矿料合成毛体积密度、集料表面能、沥青不可恢复蠕变柔量J_(nr)3.2、级配指数、矿料比表面积、油石比和旋转成型次数);其次,通过分析建模参数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影响,构建了合适的模型形式,并采用Origin软件拟合了101组(3种集料类型、7种级配类型、2种沥青类型、4种油石比、4种压实功)不同参数组合的沥青混合料数据,初步建立了抗剪强度预估模型;最后,采用18组其他数据对预估模型的预估精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不同参数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影响较为复杂,不同参数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仅依靠单一参数无法精确调控抗剪强度;基于预估模型的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可用于预估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这对于认识不同因素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综合影响规律具有理论意义。
- 吴帮伟刘黎萍肖鹏孙立军
-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
- 沥青混合料矿料间隙率预估模型的评估
- 2023年
- VMA是沥青混合料重要的设计参数,对混合料的高温和抗裂性能均有重要影响,对其进行精准预估是道路行业的关键问题之一。对数种VMA预估模型的精准性进行了评估。首先介绍了当前所用的4种VMA预估模型(Hudson模型、沈士蕙模型、Inoue模型和Yu模型)。其次,基于已公开发表刊物上的5位其他研究者的沥青混合料数据(共计126组),采用不同模型对所选取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VMA预估。最后,从精确度和准确度两个方面,对不同模型的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从VMA影响因素的完备性、预估方法的理论性等方面,分析了不同模型预估结果差异性的原因。结果表明:(1)所有预估模型对不同来源数据的预估精准度均表现出非一致性。所有模型对刘红瑛数据的预估效果均较好,而对Foreman数据的预估效果则均较差,说明当前所有模型对影响VMA大小的因素(如油石比、压实功等)还未能充分考虑;(2)Yu模型是基于颗粒堆积理论推导得到的,理论基础较强,对大部分所选数据预估结果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均较好,而Hudson模型的预估精准度是最差的,沈士蕙模型和Inoue模型预估的精准度介于二者之间。建议通过纳入油石比、压实功等其他VMA影响因素、优化颗粒形状指标等手段,进一步提升VMA模型的预估精准度,使其更好地指导沥青混合料设计。
- 吴帮伟罗楚凡肖鹏
- 关键词:道路工程矿料间隙率沥青混合料
- 混凝土表面涂层防护性能试验研究
- 2025年
- 为了研究表面涂层对于混凝土的防护能力,选取4种防护涂层(氟碳面漆、聚氨酯、硅烷浸渍、硅丙漆)对混凝土试件表面进行处理,并对其进行冻融试验、紫外老化试验、吸水率试验、耐高温试验、电通量试验和碳化试验,研究4种混凝土表面涂层的防护性能并确定最佳防护涂层。结果表明:混凝土表面处理后,氟碳面漆、聚氨酯、硅烷浸渍、硅丙漆4种防护涂层均不同程度的提升了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碳化性能,有效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其中聚氨酯涂层的综合防护效果最佳。经过100次冻融循环后,聚氨酯防护涂层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仍高于80%,紫外老化后的涂层拉拔强度为6.2 MPa,6 h电通量比空白组降低了94.2%,经过56 d碳化试验后未出现碳化现象。
- 龚泳帆贾梦晓孙钦举吴帮伟吴正光唐佳佳
- 关键词:混凝土涂层聚氨酯碳化
- 基于粉胶比的SBS沥青胶浆性能的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为评价粉胶比对SBS沥青胶浆性能的影响,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弯曲梁流变仪,对4种不同粉胶比的SBS沥青胶浆的高低温性能进行研究,同时采用新型纤维沥青拉拔仪[1]进行试验,提出失稳拉拔功的概念来反映粉胶比对沥青胶浆和纤维之间黏附性的影响,综合试验结果,确定了SBS沥青胶浆最佳粉胶比。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温度和粉胶比对SBS沥青胶浆的车辙因子、复数黏度和相位角的影响。结果表明,粉胶比对沥青胶浆的各项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在试验范围内,粉胶比越大,沥青胶浆的高温流变性能和其与纤维之间的黏附性也会更好,综合高低温测试结果和失稳拉拔功计算结果确定沥青胶浆最佳粉胶比为1.2;同时依据矿粉筛分结果,给出了沥青混合料设计中的粉胶比(0.075 mm通过率/有效沥青含量),以及0.6 mm矿料通过率与有效沥青含量的比值的建议值。
- 吴星康爱红吴帮伟吴帮伟潘晓慧寇长江
- 关键词:流变性能黏附性粉胶比沥青胶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