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左卡尼汀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微炎症状况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应用左卡尼汀能否改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及微炎症状况.方法 检索 PubMed,EM-BASE,Highwire,the Cochrane Library,医文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检索时间从200... 吴婷关键词:左卡尼汀 血液透析 营养 微炎症 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WM)是一种较少见的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以淋巴浆细胞骨髓浸润和血清单克隆IgM副蛋白血症为主要特征,主要临床表现是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淋巴结病,WM肾损害多表现为轻、中度蛋白尿,肾病综合征、肾衰竭少见[1]。 於文丽 水华 肖晖 吴婷 吴小燕关键词: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首发表现 B淋巴细胞 增殖性疾病 副蛋白血症 关于左卡尼汀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微炎症状况的Meta分析 吴婷 吴小燕以反复消化道出血为突出表现的小肠间质瘤1例 2013年 病例:患者女,61岁,因“间断黑粪伴暗红色血便3年,加重5d”于2013年1月21日收治入院。患者3年来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黑粪,伴暗红色血便,每次约50~200mL。发作时间间隔为1个月至半年不等,每次发作均排3—5次黑粪,并伴暗红色血便,有时成形,有时不成形。便前偶有上腹部隐痛和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渣样物或血凝块,便后腹部隐痛可缓解。 吴婷 齐健 朱瑞平 夏冰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 小肠 出血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后的临床特征与结局 2024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后的临床特征、结局以及死亡危险因素,为MHD人群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7日至2023年1月31号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透室维持性行MHD的183例患者,收集Omicron感染情况及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研究这些因素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结果:在纳入研究的183人中,17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95.6%;感染者分为两个亚组,死亡组(n=22)与幸存组(n=153),死亡率为12.6%。感染者临床症状以发热(62.9%)、咳嗽(61.7%)等临床症状多见,少数患者有咽痛、腹泻、味觉丧失、神经系统表现等症状。两个亚组之间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示死亡组年龄较大、男性更多、有更多的卒中史、更严重的肺部感染(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肺部感染是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肺部感染、年龄联合肺部感染预测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0.862、0.903。结论:MHD患者感染Omicron后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多见。年龄较大、肺炎面积增加是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联合肺部感染对死亡结局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张欢欢 於文丽 胡纯 吴婷 水华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 独立危险因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例报告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肾病内科收治2例尿毒症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此疾病的特征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例肺炎患者均伴有呼吸道症状;血液常规表现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降钙素原、IL-6升高;胸部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伴有小叶间隔增厚。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与一般病毒性肺炎类似;高分辨率CT有助于鉴别诊断,隔离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有助于防止疾病扩散。 何虹 廖聪 王睿 吴婷 张娟 胡纯 水华关键词:血液透析 狼疮性肾病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狼疮性肾病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病因及发病特点。方法:本文报道1例狼疮性肾病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患者的病例,并系统地回顾国内外报道的45篇文献报道的该病临床表现、发病诱因、影像学检... 吴婷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病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 CXC趋化因子受体2和白细胞介素-8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2016年 背景: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为G蛋白耦联受体超家族成员,主要参与肿瘤生长、血管形成以及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有研究显示其参与炎症性肠病(IBD)发病,但相关作用仍未明确。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8(IL-8)与CXCR1和CXCR2的相互作用在IBD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CXCR2和IL-8在IBD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纳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活动期IBD患者121例,分为克罗恩病(CD)组和溃疡性结肠炎(UC)组,选取7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HC)组。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和肠黏膜组织IL-8和CXCR2 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肠黏膜组织CXCR2蛋白表达。结果:UC组外周血IL-8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C组(P=0.017);CD组、UC组和HC组外周血CXCR2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285)。CD组、UC组和HC组肠黏膜组织IL-8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206);CD组和UC组肠黏膜组织CXCR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C组(P=0.002;P<0.001),且UC组显著高于CD组(P=0.005)。UC组和CD组肠黏膜组织CXCR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C组(P=0.049;P=0.080)。结论:IBD患者肠黏膜组织CXCR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且以UC患者为著,下调肠黏膜CXCR2表达可为治疗UC提供新靶点。IL-8主要在UC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提示IL-8主要与UC发病相关。 朱锋 王晓兵 刘适 吴婷 夏冰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CROHN病 白细胞介素8 达格列净联合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尿足细胞相关蛋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160例DN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依那普利、达格列净联合依那普利,均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AE)、尿白蛋白与肌酐之间比值(A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并测定患者尿液膜蛋白(Podocin)、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 UAE水平、ACR值、Scr、BUN均低于对照组(P<0.05),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尿Podocin水平、Nephrin和血清IL-6、TNF-α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能够更有效地减轻患者蛋白尿,改善肾功能,提高对DN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缓解足细胞损伤有关。 连欢 胡纯 邓旋 吴婷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依那普利 肾功能 足细胞损伤 炎症 神经肽S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的研究 2015年 背景:研究表明神经肽S受体1(NPSR1)基因多态性与欧洲人群炎症性肠病(IBD)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但尚无研究探讨两者在中国人群中的相关性。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NPSR1基因多态性与IBD的关系。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57例确诊IBD患者[溃疡性结肠炎( UC)组355例,克罗恩病( CD)组102例]和500名健康对照者,以PCR和测序技术分析NPSR1基因rs323922( C→G突变)、rs740347( G→C突变)位点多态性。结果:UC组与对照组间、CD组与对照组间rs323922、rs740347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基因型与IBD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分析显示:①rs323922位点突变型 CG基因型与男性 CD( OR:0.441,95% CI:0.230~0.844)和结肠型CD(OR:0.425,95% CI:0.199~0.911)相关,为保护因素。②rs740347位点突变型CC基因型与CD早期发病(〈16岁)相关( OR:15.019,95% CI:2.634~86.470),突变型C等位基因与结肠型CD相关( OR:2.142,95% CI:1.709~4.294),两者均为危险因素。结论:NPSR1基因rs323922、rs740347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的IBD遗传易感性无关,但与IBD的某些临床表型有关。 刘适 王晓兵 周峰 吴婷 周瑞 刘静 夏冰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疾病遗传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