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
- 作品数:21 被引量:9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丽水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黄芩炮制前后主要成分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2
- 2015年
- 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现代临床所用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1]。历代黄芩炮制方法繁多,但沿用至今,常用的炮制品有生黄芩、酒黄芩和黄芩炭3种[2]。
- 吴婷周军挺王丽
- 关键词:黄芩黄芩苷黄芩素总黄酮中药研究
- 畲医药物疗法概况与应用被引量:4
- 2018年
- 畲族医药是我国特有的民族医药之一,是畲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为适应生存环境和生活健康要求,积累探索出的一门自然学科。畲民多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的生活环境,多凭祖传经验自诊、自采、自制、自配、自用中草药治病。畲医防病治病以青草药为主,故又称“青草医”。畲医药物疗法是畲民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最基本、常用的治法,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有独特的医疗方法和用药习惯,现介绍如下:1畲族医药特点1.1畲医药理论基础雷后兴等[1]通过深入畲族民间调查,归纳总结出的畲族医药理论主要有六神学说、疳积理论、痧症理论。
- 吴婷周军挺鄢连和
- 关键词:药物疗法畲医畲族医药防病治病医药理论民族医药
- 浙江畲族民间药膳资源调查与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通过挖掘、整理浙江畲族民间药膳资源,对资源现状开展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民间资料整理、数据库检索、民间走访等方法,收集浙江畲族民间药膳组方,对收集到的药膳组方进行深入剖析。结果浙江畲族民间药膳资源丰富,其流传区域较窄,目前仅满足民间自给自足,尚待开发利用。结论浙江畲族民间药膳发展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但不乏地方、民族特色;浙江畲族药膳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合理利用自身优势,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 朱美晓鄢连和杨婷婷吴婷
- 关键词:资源调查
- 延胡索不同组织器官中内生真菌菌群结构与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明确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不同组织器官中内生真菌菌群结构与多样性。方法通过形态和分子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延胡索块茎、叶、茎、根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菌群结构分析。结果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2161株,根据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划分成106个形态型,分子鉴定为57个分类单元,归属到41个属,其中木霉属Trichoderma、毛链孢属Monilochaetes为块茎的专有属,腐霉属Pythium、白僵菌属Beauveria为叶的专有属,亚球壳属Sphaerulina、核瑚菌属Typhula为茎的专有属,小囊菌属Microascus为根的专有属;相似性分析表明,延胡索不同组织器官内生真菌组成结构上存在差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Simpson指数分析显示延胡索根和茎中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丰度均显著高于块茎和叶。结论延胡索组织器官中内生真菌资源丰富,为延胡索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 吴婷吴婷黄情儿朱波朱波
- 关键词:延胡索内生真菌组织器官菌群结构多样性
- 小檗碱抗人结直肠腺癌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讨黄连的主要药用成分小檗碱的抗结直肠腺癌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小檗碱作用于人结直肠腺癌(HCT-15)细胞后,用显微镜观察人结直肠腺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细胞染色方法观察细胞凋亡和自噬;细胞计数分析(CCK-8)检测小檗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小檗碱对人结直肠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相关指标的影响;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小檗碱的体内抑制肿瘤生长活性。结果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小檗碱作用HCT-15细胞后细胞数量减少、间距增大、皱缩。小檗碱能够抑制HCT-15细胞增殖,对HCT-15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50μmol/L。免疫荧光和印迹法显示0、50、100μmol/L的小檗碱处理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凋亡和自噬对应的标志物明显上升。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小檗碱诱导HCT-15细胞自噬和凋亡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小檗碱诱导细胞自噬和凋亡主要通过激活p38途径。裸鼠实验结果表明小檗碱能够有效缩小体内肿瘤体积,0、10、20 mg/kg的小檗碱的抑瘤率分别为0、32%、74%。结论小檗碱在体外对HCT-15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p38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自噬和凋亡,并能有效抑制体内肿瘤的生长。
- 周军挺王丽吴婷杨婷婷鄢连和
- 关键词:小檗碱自噬凋亡
- 畲药食凉茶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畲药食凉茶的生物学特性与野生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全文数据库,汇总1989-2014年间食凉茶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对食凉茶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结果:食凉茶野生资源分布较窄;其主要含有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等化学物质;食凉茶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菌等药理作用。结论:通过对食凉茶研究进展的阐述,为进一步扩大食凉茶的种植、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食凉茶保健品及其他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可靠支撑。
- 王丽鄢连和杨婷婷吴婷
-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 栀子的炮制沿革及炮制品现代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5年
- 查阅相关古籍和文献,对历代栀子炮制方法加以归纳、总结,理清栀子炮制的发展过程。并通过查阅现代栀子炮制研究文献,综述栀子炮制品的制备工艺、成品质量控制和药理作用等研究进展。
- 吴婷鄢连和朱美晓
- 关键词:栀子历史沿革
- 补虚益心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补虚益心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症状、心功能改善及实验室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0例慢性心衰患者依入院奇偶顺序分为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和补虚益心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评定疗效,治疗前后对心悸、气短、胸闷或痛、面肢浮肿等主要症状体征进行评分,超声心动图观察LVEF(左室射血分数)变化,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水平,进行6 min步行距离(6 MWD)测试。结果:经8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4%)显著高于对照组(74.3%)(P<0.05);两组患者心悸、气短、胸闷或痛、面肢浮肿等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LVEF有所提高(P<0.05),血浆BNP水平下降(P<0.05),6 MWD有所增加(P<0.05);观察组上述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补虚益心方辅助治疗慢性心衰有助于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周军挺朱美晓朱珊珊吴婷刘丽仙吕元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脑钠肽
- 探究中药经典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多靶点调控网络及核心成分的筛选
- 2025年
- 目的探讨中医经典方剂在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中的用药规律与组方特征,并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阐释其核心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临床常用于RA治疗的5种经典方剂(麻黄加术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宣痹汤、独活寄生汤及补肾驱寒治尪汤)。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复方活性成分并预测潜在作用靶点,同时结合GeneCards数据库获取RA相关靶点基因,采用Venn分析获得5种方剂的共同作用靶点及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基于拓扑学参数筛选关键调控靶点,并在R 4.4.2中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解析其作用机制。结果5种方剂共包含37味中药,去重后获得287种活性成分,对应695个潜在作用靶点。其中,β-谷甾醇、豆甾醇、山奈酚、槲皮素和儿茶素为出现频率最高的5种活性成分。5方共有199个共同靶点,RA相关靶点共4210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140个,连接度最高的5种化合物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汉黄芩素和β-谷甾醇。核心作用靶点包括蛋白激酶B(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TP53和IL-1β等。GO功能分析表明,这些靶点主要涉及外源性药物反应、分子刺激应答、激酶调节活性、细胞膜与囊泡功能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其主要作用通路包括糖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动脉粥样硬化及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上述5种经典方剂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发挥治疗RA的作用。本研究为RA的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 朱珊珊周军挺吴婷
-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多靶点
- 谈谈几种药食两用的畲药
- 目的:增强对药食两用畲药的认识.方法:对食凉茶、嘎狗噜、山里黄、山枣、回绵这几种药食两用畲药从饮食、养生文化、功效、主治等方面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对药食两用畲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促进药食两用畲药的开发、利用.
- 周军挺吴婷王丽李慧珍鄢连和
- 关键词:畲药山枣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