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培基

作品数:1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理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电气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6篇超导
  • 3篇导体
  • 3篇有机超导体
  • 3篇复合物
  • 3篇超导体
  • 2篇带材
  • 2篇导线
  • 2篇电荷
  • 2篇电荷转移
  • 2篇电荷转移复合...
  • 2篇悬浮列车
  • 2篇液氮温区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光谱
  • 2篇有机导体
  • 2篇钇钡铜氧
  • 2篇温区
  • 2篇列车
  • 2篇光谱
  • 2篇TCNQ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延边大学

作者

  • 17篇吴培基
  • 13篇朱道本
  • 3篇杨学勇
  • 3篇陈尚贤
  • 2篇方万全
  • 2篇武小军
  • 2篇张其春
  • 2篇孙树清
  • 2篇王德禧
  • 2篇白凤莲
  • 2篇刘杰三
  • 2篇姚幼新
  • 2篇陈德俊
  • 1篇陈萍
  • 1篇朱玉兰
  • 1篇李玉良
  • 1篇叶成
  • 1篇李柱石
  • 1篇孙树清
  • 1篇候可悦

传媒

  • 6篇科学通报
  • 2篇功能材料
  • 2篇首届中国功能...
  • 1篇合成化学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化学进展
  • 1篇第三届中国功...

年份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3
  • 5篇1992
  • 1篇1990
  • 1篇1988
  • 2篇1982
  • 1篇197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液氮温区超导线材,带材及其制法
本发明是关于钇钡铜氧化物体系的液氮温区超导线材和带材及其制造工艺。制备工艺是将钇钡铜氧体系先利用高分子化合物粘接,变成容易加工成不同形状,尺寸的前躯体,然后进行热处理制成线材和带材成品。这种可供实用的液氮区超导线材和带材...
朱道本王德禧吴培基刘杰三陈德俊候可悦姚幼新方万全武小军
文献传递
有机导体及超导体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2
2000年
有机固体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型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具有磁性、光导、电导等特殊性质的分子体系的设计、合成与应用。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对有机导体及有机超导体的发展历程、结构规律、导电性质作了总结 ;并对有机导体及超导体的单晶培养、晶体电导率的测量方法作了描述。目前 ,有机超导体的超导温度最高己达 12 .8K ,科学家除了改变不同的阴离子与现有的给体培养单晶外 ,还对现有的给体进行修饰和设计并合成了新的给体 ,本文对这一方面也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有机导体及超导体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张其春吴培基朱道本
关键词:有机导体有机超导体电性能
有机电子给体Twin—ET和[2,2]-ET—Phane的合成
1993年
为了得到具有高的临界转变温度的有机超导体,我们设计并合成了新的有机电子给体Twin—ET 和[2,2]-ET—Phane。并对 Twin-ET 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杨学勇吴培基朱道本
关键词:有机超导体
新的有机导电材料电性能与结构
引言自1973年人们发现了具有类似金属电导的TTF·TCNQ有机电荷转移复合物之后,对有机固体导电性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特别是1980年发现(TMTSF)PF有机晶体具有超导性以来,对有机导电材料的研究已越来越引...
邢学超吴培基朱道本
关键词:有机导电材料晶体结构
文献传递
液氮温区超导线材,带材及其制法
本发明是关于钇钡铜氧化物体系的液氮温区超导线材和带材及其制造工艺。制备工艺是将钇钡铜氧体系先利用高分子化合物粘接,变成容易加工成不同形状,尺寸的前躯体,然后进行热处理制成线材和带材成品。这种可供实用的液氮区超导线材和带材...
朱道本王德禧吴培基刘杰三陈德俊侯可悦姚幼新方万全武小军
Cu-(TCNQ)<,2>纳米微粒的制备和电开关性质
反相微乳液方法,采用Triton X-10O-正丁醇-环已烷-水体系制备了纳米级的Cu-(TCNQ)&lt;,2&gt;微粒,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微粒的粒径分布在10~20nm之间。测量了这些徽粒粉末压片的电开头性质,...
孙树清吴培基朱道本
关键词:纳米微粒电开关
有机导体和超导体
1992年
至今,人类已合成了七百万种有机化合物,并且每年仍在以十几万种的速度在增加。在这样众多的有机化合物中,绝大部分是绝缘体和半导体,而具有金属电导和超导特性的有机化合物只占其中的几万分之一。所以,长期以来。
吴培基戈传生杨学勇朱道本
关键词:有机导体电荷转移复合物超导特性临界磁场TCNQ迈斯纳效应
2,6-萘二甲酸二甲酯及其高聚物的激基复合物的荧光光谱
1982年
pH对氨基酸的荧光光谱有较大的影响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有机酸和无机酸对非电离型的有机化合物荧光光谱的影响是近十年来才开始研究的课题。而其相互作用的机理尚不清楚。1969年,Smith报道甲氧基苯的荧光可以被酸淬灭,并用同位素交换法证明在激发态有质子交换。1978年Bunce等人研究了一系列化合物与三氟乙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三氟乙酸能淬灭这些化合物的荧光。
陈尚贤白风莲吴培基
关键词:荧光光谱
C60的溴化
自从Kr(?)tschmer,Huffman和他们的同事首先报导了较大量制备C和C的方法后。大量的关于C和C物理化学性质及性能的研究论文大量出现,但只有极少量论文讨论研究C的化学反应。
李玉良吴培基杨德亮朱道本
关键词:石墨电极HUFFMAN
文献传递
萘在聚苯乙烯膜中的荧光光谱
1982年
自从1954年Förster发现激基缔合物(Excimer)荧光光谱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由于吸收光谱没有变化,因此以往都认为在基态没有预先形成的激基缔合物位置。而只有当分子处于激发态时,通过分子运动达到一定的距离,而后由控制步骤的扩散过程形成一定的几何构型才能形成激基缔合物。
陈尚贤吴培基白凤莲
关键词:荧光光谱激基缔合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