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佳

作品数:61 被引量:334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省骨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关节炎
  • 15篇疗效
  • 12篇关节
  • 11篇疗效观察
  • 10篇电针
  • 9篇强直
  • 9篇强直性
  • 9篇膝骨
  • 9篇脊柱
  • 9篇脊柱炎
  • 8篇强直性脊柱炎
  • 7篇针灸
  • 7篇膝骨关节
  • 7篇膝骨关节炎
  • 7篇骨关节
  • 7篇骨关节炎
  • 6篇针法
  • 5篇针刀
  • 5篇小针刀
  • 5篇类风湿

机构

  • 37篇四川省骨科医...
  • 25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成都体育学院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江油市人民医...
  • 1篇眉山市中医医...
  • 1篇四川医科大学

作者

  • 61篇吴佳
  • 25篇梁翼
  • 18篇李敏
  • 16篇沙湖
  • 16篇余文景
  • 16篇李胜吾
  • 15篇胡幼平
  • 11篇王翠平
  • 7篇张镭潇
  • 5篇薛红
  • 4篇吴晓惠
  • 4篇陆鹏
  • 4篇刘敏
  • 3篇兰颖
  • 3篇杨仕年
  • 3篇蔡素芬
  • 3篇唐羽
  • 2篇王俊娟
  • 2篇谈辉
  • 2篇惠茹婷

传媒

  • 6篇四川中医
  • 5篇中国针灸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华西医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2012‘四...
  • 1篇World ...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四川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痰湿体质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身体质量指数、体脂含量与炎症活动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与探索痰湿体质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体质指数、体脂比与炎症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5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分为痰湿体质型(41例)与非痰湿体质型(44例),通过身体成分分析,计算出身体质量指数(kg/m^2)、体脂比(%)、体脂含量(kg)与临床表现积分,实验室监测血脂、血糖、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统计比较痰湿体质型患者与非痰湿体质型患者在上述指标中的差异性,分析痰湿体质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体质指数、体脂含量与炎症活动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痰湿体质型与非痰湿体质型两组患者相比,痰湿体质型患者体质指数较高(P<0.05),痰湿体质型患者偏重及肥胖区间人数相对较多,痰湿体质型患者的血沉、关节肿胀程度评分较高(P<0.05)。针对痰湿体质患者的体质指数、体脂含量分别与血尿酸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两者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352P<0.05;r=0.522P<0.05;),将血尿酸水平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体脂含量、血沉与血尿酸水平存在有意义的正相关关系(r=0.456P<0.05;r=0.601P<0.05;r=0.521P<0.05)。结论:痰湿体质患者的体质指数、体脂含量、炎症活动程度更高,并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为中医辨证,纠正痰湿体质,缩短急性发作病程,稳定缓解期症状提供理论依据。
余文景梁翼李敏沙湖王翠平吴佳
关键词:身体质量指数体脂含量
肌力训练联合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以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力训练联合关节膝关节灌注玻璃酸钠及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8月期间符合1995年ACR膝骨关节炎分类标准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13例随机分...
沙湖梁翼李敏余文景吴佳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帕金森病举隅
为寻求控制帕金森病的针灸治疗方法,我们使用头针加电针,再辨证施治配合体针疗法,取得较好的疗效。
吴佳胡幼平
关键词:帕金森病震颤
文献传递
祛寒定痛饮加味联合西药对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患者疗效及BASFI、BASMI评分的影响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观察祛寒定痛饮加味联合西药对强直性脊柱炎(AS)肾虚督寒证患者疗效及巴氏AS功能指数(BASFI)、巴氏AS计量指数(BASMI)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诊治的96例AS肾虚督寒证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治疗方法是在此基础上加用祛寒定痛饮。观察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还将两组临床症状(胸廓活动度、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疼痛关节数)、中医证候积分、炎症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沉(ESR)]和BASFI、BASMI评分的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廓活动度、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疼痛关节数、CRP、TNF-α、ESR、中医证候积分、BASFI和BASM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驱寒定痛饮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的疗效好,安全性高,能明显改善BASFI、BASMI评分。
吴佳梁翼李敏余文景沙湖
关键词:定痛饮强直性脊柱炎
古代医家治疗眩晕的腧穴应用规律被引量:4
2011年
从先秦时期到清末现存的医籍中筛选针灸治疗眩晕的条文,对其用穴规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用穴频次高的腧穴有足临泣、风池、前顶、阳谷、百会等;以头颈部及四肢远端部位腧穴最多见。历代医家治疗眩晕运用腧穴具有循经取穴与广泛运用特定穴的特点。
吴佳李胜吾胡幼平
关键词:眩晕针灸处方
隔姜灸“脐中四边穴”配合体针治疗慢性腹泻临床举隅被引量:3
2013年
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又称久泻。临床上以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稀薄或混有少量脓血粘液,久泻不愈、反复发作,症状持续21d以上为主症,同时还可伴有食欲不振、身体消瘦以及四肢乏力等症状。WHO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腹泻病例达30~50亿例次,人群中持续腹泻〉4周发生率可达3%~5%[1]。
张镭潇吴佳兰颖陆鹏刘敏张永辉胡幼平
关键词:慢性腹泻临床举隅体针治疗隔姜灸症状持续排便次数
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综观近十年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可以发现针灸治疗UC疗效确切,临床研究中针灸治疗UC疗法众多,有灸法、针刺、温针灸、针灸结合中药、穴位埋线及注射等。腧穴方面主要选用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任督脉穴位。实验研究方面,认为针灸治疗UC主要通过对细胞因子、黏附因子、环氧合酶、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等免疫系统及相关基因的调节,保护结肠黏膜,防治结肠纤维化,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王伟吴佳谈辉胡幼平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针灸治疗
血糖、血脂指标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联分析
2025年
目的 通过定量分析血糖和血脂水平,评估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RA患者60例为病例组,同中心非RA患者中根据年龄、性别等匹配抽样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中,P<0.10的变量被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吸烟史、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LDL-C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7,P=0.001;t=3.714,P=0.001;t=2.205,P=0.0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固醇是RA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47,P=0.020)。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血脂、血糖水平与RA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尤其是胆固醇的独立风险,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血脂异常在RA发病中的作用,并为RA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潜在的临床指导。
刘尚丽刘磊潘谕浩钟义兰吴佳曾勤余艳左亚梁翼杨茂益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糖血脂病例对照研究
"运动针法"调理阴阳跷脉对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改善情况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发病机制未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免疫性疾病。本研究纳入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四川省骨科医院风湿骨关节病科收治的7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将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NSAIDs药物及DMARDs药物治疗。治疗组在NSAIDs药物及DMARDs药物基础上加用运动针法,针刺申脉、赵海二穴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利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对两种疗法进行疗效对比分析。
吴佳梁翼
关键词:脊柱运动针法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影响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口服来氟米特片,20 mg/次,每日1次;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苷片,20 mg/次,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疾病缓解率、疾病低活动度率均高于常规组,疾病中等活动度率、高活动度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和晨僵时间均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
沙湖梁翼余文景王翠萍王磊吴佳李敏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片来氟米特类风湿关节炎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