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汝贤

作品数:32 被引量:27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哲学宗教
  • 6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主义
  • 9篇哲学
  • 9篇社会主义
  • 5篇生产力
  • 5篇马克思主义
  • 5篇马克思主义哲...
  • 5篇产力
  • 4篇社会
  • 4篇唯物
  • 4篇唯物史观
  • 3篇邓小平
  • 3篇社会科学
  • 3篇马克思哲学
  • 3篇解放生产力
  • 3篇发展生产力
  • 2篇道德
  • 2篇第一生产力
  • 2篇学社
  • 2篇以人为本
  • 2篇哲学社会

机构

  • 32篇中山大学
  • 2篇肇庆学院
  • 1篇广东行政学院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社会科...
  • 1篇中共广东省委...
  • 1篇广东教育学院
  • 1篇高等教育出版...
  • 1篇广东省社会科...
  • 1篇广东省经济体...
  • 1篇广州市委党校

作者

  • 32篇叶汝贤
  • 2篇王晓升
  • 2篇邱亿通
  • 2篇张以明
  • 2篇黎玉琴
  • 1篇张尚仁
  • 1篇马中柱
  • 1篇邹永图
  • 1篇郑炎潮
  • 1篇李恒瑞
  • 1篇张华夏
  • 1篇梁渭雄
  • 1篇丘挺
  • 1篇梁庆寅
  • 1篇蒋斌
  • 1篇梁琼芳
  • 1篇袁惠民
  • 1篇范英

传媒

  • 11篇现代哲学
  • 4篇马克思主义研...
  • 3篇哲学研究
  • 3篇学术研究
  • 2篇马克思主义与...
  • 2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理论视野
  • 1篇特区实践与理...
  • 1篇第五届马克思...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发型国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被引量:1
1997年
叶汝贤邱亿通
关键词:政府职能社会主义后发国家先发国家资本主义
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的核心主题被引量:15
2007年
马克思在分析哲学与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扬弃了独立的哲学,而建立一种以分析现实社会矛盾为任务的新唯物主义。这种新唯物主义在分析现实社会矛盾的基础上寻求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并把它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按照这种哲学观,哲学的研究就是要从"人间上升到天堂",而不是"从天堂下降到人间",从而达到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马克思的每个人的自由的核心命题包含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它从解决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从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从人和他自身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思路入手探讨每个人的自由所必须解决的矛盾。
叶汝贤王晓升
关键词:核心主题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座谈会发言摘要
1992年
最近,广东哲学学会召开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座谈会。与会者结合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联系广东改革开放的实践,围绕着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问题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以下是部分与会者的发言摘要。
郑炳初梁琼芳马中柱叶汝贤李恒瑞袁惠民
关键词: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标准邓小平同志
从实践哲学的视域看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
一、问题的提出实践概念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概念,它也往往被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当作马克思哲学的标志性特征。最能说明马克思哲学实践品格的是马克思本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的那句名言:
叶汝贤张以明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康德哲学实体化黑格尔辩证法哲学革命实践哲学
文献传递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被引量:6
1999年
叶汝贤
关键词:唯物史观费尔巴哈历史规律历史发展
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深入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发的唯物史观被引量:46
2008年
叶汝贤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形态》
为教育公平辩护
2007年
叶汝贤
关键词:教育公平辩护教育哲学教育领域教书匠
哲学社会科学界的责任
1996年
六中全会的决议,意义重大。开放改革、转向市场经济造成经济高速发展多年之后,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反映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非常及时的。 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叶汝贤
关键词:社会科学界社会主义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主义本质经济高速发展
执政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2003年
社会主义的理想,在马克思以前,就有不少思想家加以描述,这种描述相当深刻地表现了人类追求建立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平等自由,富裕幸福社会的共同理想。但在马克思以前,所有对这种社会主义理想的表述都只是一种虚构、一种空想。原因在于,这些思想家缺少科学的社会历史观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叶汝贤
关键词:执政党人民群众意识形态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摸着石头过河”: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模式及其意义被引量:11
2009年
"摸着石头过河"是三十年来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务实的实践模式,它有一个历史的形成过程和丰富内涵,是关于社会认识和社会治理实践智慧的通俗表达,其精髓是对理论与实践本真关系的回归。
叶汝贤黎玉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