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医院感染
  • 2篇药物
  • 2篇医务
  • 2篇医务人员
  • 2篇菌药
  • 2篇抗菌
  • 2篇抗菌药
  • 2篇抗菌药物
  • 2篇管理与控制
  • 2篇病原
  • 2篇病原菌
  • 1篇毒剂
  • 1篇药物使用
  • 1篇药物应用
  • 1篇医疗废物
  • 1篇医疗废物管理
  • 1篇医疗纠纷
  • 1篇医院服务
  • 1篇医院感染率
  • 1篇医院感染危险...

机构

  • 5篇河南平顶山煤...
  • 2篇河南省平顶山...
  • 1篇平顶山煤业(...

作者

  • 8篇史文昕
  • 7篇周薇丽
  • 6篇李静峰
  • 6篇史文晶
  • 1篇黄国斌
  • 1篇杨丽华
  • 1篇高毅丽
  • 1篇丁莲芝
  • 1篇丁秀华
  • 1篇史文彬
  • 1篇李会峰

传媒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医院医疗废物的管理被引量:1
2005年
史文昕史文晶李静峰周薇丽
关键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内医院感染预防污染环境感染性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与控制被引量:3
2006年
为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本院建立健全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培训;制定了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严把购药关,有计划地更新换代药物品种;对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认真督察,把督查结果以多种形式向全院各科室反馈,并对滥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个人进行经济处罚,使抗菌药物的滥用得到有效控制。本文对本院采取的管理与控制措施进行介绍。
史文昕史文晶李静峰周薇丽
关键词:抗菌药
病原菌季度耐药性监测分析研究
为了明确引起感染性疾病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变化规律,对临床及时诊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我们将2001年药敏结果按季度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内容包括:1.四季度标本分离率:尿标本分离率第二、三季度较第一、四季度高,考...
史文昕黄国斌史文晶周薇丽李静峰
关键词:耐药性监测病原菌抗菌药物使用分离率
文献传递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采取主动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2008年9月~2009年9月我院1142例肿瘤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142例肿瘤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83%,高于同期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78例感染病例中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4.87%。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31.2%),葡萄球菌属(18.8%),假单胞菌属(15.6%),白色假丝酵母菌(9.4%)等。放疗化疗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住院时间越长,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使用2种或2种以上抗菌药物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0.25%。结论:加强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是预防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关键。
史文昕史文彬李会峰
关键词:肿瘤患者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2005年
史文昕史文晶李静峰周薇丽
关键词:医院感染因素医院感染率医务人员
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医疗纠纷的原因探讨其防范措施被引量:3
2004年
杨丽华丁莲芝丁秀华高毅丽史文昕周薇丽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医疗纠纷中医医务人员医院服务
消毒剂在临床使用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2006年
目的:分析消毒剂质量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提出质量管理措施,保障医疗安全。方法:采取5项质量管理措施,即完善制度、明确责任,严把消毒剂购入关,严格控制使用中污染,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加强消毒知识培训。结果:使用中消毒剂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标准。结论:消毒剂质量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史文昕史文晶李静峰周薇丽
关键词:消毒剂质量管理
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调查我院院内获得性肺炎感染危险因素和致病菌的分布特点。方法对临床确认并做痰菌培养的393例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3例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中年龄>60岁者占60.1%;患各种严重基础疾病者占100%;住院时间>30d者占46.6%;30.8%的患者接受了气管插管、22.6%的患者接受了胃管等侵入性操作。分离出的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80.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为24.3%,大肠埃希氏菌为21.5%,铜绿假单胞菌18.7%。其他各类革兰阴性杆菌为肠杆菌属、沙雷菌属、不动杆菌等共计为15.9%。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为32.7%,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为28.3%。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为主。结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有严重基础疾病、高龄、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和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中产ESBLs菌所占比例较高。
李静峰史文昕史文晶周薇丽
关键词: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