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明红
- 作品数:26 被引量:139H指数:7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临床医学应用技术项目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染料排斥法体外药物敏感试验预测急性白血病化疗的反应被引量:3
- 1996年
- 使用改良染料排斥法测定17例20人次的白血病患者对常用的9种化疗药物体外的敏感性,其中急性白血病14人(初治7人,复发3人,难治4人),FAB分型ANLL10人(M11人,M25人,M53人,M61人),ALL4人(L23人,L31人),MDS-RAEBT1人CML急变2人,体外药敏结果显示:体外药敏实验与体内疗效总符合率为59.2%,阳性符合率65.82%,阴性符合率48.91%。初步表明该法对指导临床白血病个体化治疗,选用有效的化疗药物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方法还具有准确率高、操作简便、所需标本少和实验时间短的优点。
- 孙自敏吴晓亚包明红宋继娥潘理明孟刚沈际佳王祖贻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药物疗法
- 萘普生在鉴别癌性发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1997年
- 对30例长期发热患者使用萘普生(375mg12小时1次,7天)试验性治疗,观察退热反应,发现19例癌性热中15例完全反应,2例部分反应,2例无反应(1例恶性淋巴瘤合并右下肺炎,1例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6例感染性发热,无1例出现完全反应,风湿病5例仅1例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出现完全反应。结果显示:癌性热对萘普生的完全反应率明显高于非癌性热的完全反应率(P<0.05)。同时也明显高于感染性热的完全反应率(P<0.005)。认为萘普生可以用作初筛癌性热和非癌性热的一种毒副作用小、较为有效的药物。
- 孙自敏范西真陈超包明红王祖贻
- 关键词:萘普生癌性发热发热
- 培美曲塞联合洛铂治疗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评价国产培美曲塞联合国产洛铂一线治疗中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40例经病理确诊为中晚期肺腺癌患者,国产培美曲塞500mg/m2,静脉滴入,d1;国产洛铂30mg/m2,静脉滴入,d1,21d为1个周期,并口服地塞米松、叶酸和肌肉注射维生素B12以减轻毒副作用。按照1981年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毒副作用。结果:4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5.0%),部分缓解16例(40.0%),稳定13例(32.5%),疾病进展9例(22.5%),总有效率为45.0%(18/40),疾病控制率为77.5%(31/4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6个月。ⅢB和Ⅳ期患者之间的疗效没有明显差异。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Ⅲ/Ⅳ度毒性作用发生率仅2例(5.0%),无脱发、肾毒性及神经毒性发生。结论:国产培美曲塞联合国产洛铂一线治疗中晚期肺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包明红章俊强梅晓冬
- 关键词:药物疗法培美曲塞洛铂
- 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经气管镜肺减容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报告1例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成功经气管镜活瓣置入施行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并就该技术的适应证和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对1例80岁患者按COPD诊疗指南进行病情评估,予以高分辨CT、肺功能和6 min步行试验检查,确定其病情分级为D级,肺功能重度损害,有不均质肺气肿,符合肺减容手术适应证。予常规气管镜检查准备后,经鼻腔插入气管镜,使用Chartis导管插入侧枝通气各肺叶段检测后,选择左下叶内前基底段予以支气管单向活瓣置入。结果患者良好耐受手术。单向活瓣置入位于左下叶内前基底段开口处,活瓣固定良好,随患者呼吸运动开闭正常。术后患者胸闷症状有所减轻,6 min步行距离增加。手术一周后胸片检查,活瓣无移位,活瓣远端肺透亮度较前降低。结论高龄重度肺功能损坏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可使用单向活瓣置入术经气管镜肺减容术治疗,该技术需要更多病例应用并长期观察以进一步确定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 王晓婧梅晓冬包明红章俊强蒋旭琴夏大庆胡代菊
- 关键词:肺气肿肺切除术
- 鞣酸对LLC/cMOAT细胞多药耐药性的逆转机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本研究探讨鞣酸(Tannic acid,TA)对LLC/cMOAT细胞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LLC/CMV和LLC/cMOAT细胞对各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及在不同浓度的TA处理下细胞的存活状态;确定TA的非细胞毒性浓度以及在该浓度下各梯度浓度处理时细胞的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使用非细胞毒性浓度的TA处理前后LLC/cMOAT细胞内柔红霉素(DNR)浓度变化、细胞周期阻滞及对凋亡的影响。结果LLC/cMOAT细胞对羟基喜树碱(CPT-11),阿霉素(ADM),顺铂(DDP)和长春新碱(VCR)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耐药倍数分别是2.08、3.02、4.01和9.31,对依托泊苷(VP-16)、紫衫醇(TAX)无明显耐药,10.0μmol/L浓度以下的TA对LLC/CMV和LLC/cMOAT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2.5、5.0、10.0μmol/L浓度的TA能显著降低LLC/cMOAT细胞的IC50(P<0.05),其逆转倍数分别为5.09、6.33、7.76倍;细胞内DNR荧光强度随着TA浓度的增高而明显增强;TA作用细胞12h可使G1期细胞数百分比由(46.35±3.74)%增至(66.43±5.87)%,阻滞细胞于G1期;TA与VCR联合处理细胞24h和48h时凋亡率分别为12.1%和19.0%,与处理前(1.65%)相比提高明显;使用2.5μmol/L、5.0μmol/L和10.0μmol/L浓度的TA与VCR共同处理细胞24h后,凋亡率由处理前的4.96%分别提高到11.2%、17.9%和25.1%。结论TA能部分逆转LLC/cMOAT细胞的多药耐药,显著提高耐药细胞内DNR荧光强度并呈浓度依赖性,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化疗药物外排、增加细胞内药物浓度以及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 蒋旭琴包明红梅晓冬
- 关键词:鞣酸多药耐药逆转细胞凋亡
- 潘生丁对KB细胞株多药耐药逆转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观察了潘生丁对KB细胞株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使用MTT法检测比较KB母细胞和耐药细胞株对长春新碱 (VCR)的药物敏感度并观察潘生丁对耐药的逆转程度 ;用3H标记的VCR检测细胞内药物浓度的变化。结果 :潘生丁作用下 ,KB母细胞和耐药细胞株的药物敏感度均有增高并呈剂量相关关系 ,有MRP表达的耐药细胞株对VCR的敏感度比母细胞株高 17倍。母细胞株和耐药细胞株细胞内的药物蓄积均有明显增加。结论 :潘生丁能通过增加细胞内的VCR蓄积 ,显著提高KB细胞对药物的敏感度 ;耐药细胞株与母细胞株相比 ,有较大程度的逆转 ,可能与MRP的表达有关 。
- 梅晓冬包明红夏淮玲陈哲生任晓琴秋山坤
- 关键词:潘生丁逆转KB细胞多药耐药
- 周围型肺癌的纤支镜检查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分析纤支镜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方法对 2 2 6例患者进行观察。结果 经纤支镜检查明确诊断 10 6例 ,占总数的 4 6 9%。其中有 9例根据影像定位在盲检及刷检情况下也获得了阳性结果。 2 9例影像检查病灶在外周 ,而纤支镜可见主气管和 (或 )左、右支气管已经受累 ,本组周围型肺癌以腺癌及鳞癌为多见 ,占总数的 6 6 4 % ,其次为小细胞癌 (19% ) ,未定性癌 (9 3% ) ,腺鳞癌 (3 5 % )和大细胞癌 (1 8% ) ,周围型肺癌纤支镜下特征以间接征象为多见 ,主要表现为粘膜的浸润、充血水肿、糜烂、管腔狭窄。有 10 3例 (45 6 % )镜下未见异常。结论 纤支镜对周围型肺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周围型肺癌以腺癌和鳞癌多见 。
- 包明红梅晓东
-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支气管镜
- 槲皮素对多药耐药细胞株KB-MRP的耐药逆转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rcetin)对多药耐药细胞株KB—MRP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槲皮素对细胞株KB—MRP的抑制率,确定其非细胞毒性浓度。用MTF法分别检测阿霉素(ADM)、依立替康(CPT-11)、长春新碱(VCR)、环磷酰胺(CTX)对细胞株KB-3—1、KB—MRP以及使用槲皮素处理后的KB—MRP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KB-3-1、加入槲皮素前后KB—MRP细胞内的化疗药物阿霉素(ADM)的荧光强度以及加入槲皮素前后多药耐药细胞株KB—MRP的MRP1蛋白表达。结果:终浓度为0~40μmol/L的槲皮素对KB—MRP无明显细胞毒作用。KB—MRP对ADM、VCR、CPT-11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但对CTX不耐药。使用20μmol/L槲皮素处理后KB—MRP对上述ADM、CPT-11、VCR的敏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胞内的化疗药物阿霉素(ADM)的荧光强度增强。槲皮素的浓度提高至40μmol/L时,KB—MRP对上述药物的敏感程度提高更明显。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经槲皮素处理后KB—MRP细胞MRP1表达明显下降。结论:槲皮素可以逆转KB—MRP的多药耐药,逆转效果与剂量相关,逆转机制可能与MRP1的表达下调有关。
- 杜方兵包明红梅晓冬
- 关键词:槲皮素多药耐药逆转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香烟暴露大鼠模型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香烟诱导的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吸烟模型组,每组14只。采用烟熏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光镜下观察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和分类,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HMGB1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HMGB1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与人类慢性支气管的特点相一致。BALF中模型组细胞总数、单核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HMGB1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免疫组化染色可见HMGB1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HMGB1的表达强度明显增强(P<0.05)。结论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HMGB1可能在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 王震梅晓冬蒋旭琴徐飞包明红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支气管炎吸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联合吸入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 2011年
- 目的探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硫酸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雾化液联合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疗效。方法将8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吸氧、抗感染、静脉茶碱类及对症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吸入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和异丙托溴铵混悬液雾化吸入,对照组单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雾化吸入,对两组患者用药7 d后的呼吸困难、血气分析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变化情况进行对照分析。同时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呼吸困难、PaO2、PaCO2、FEV1%、平均住院日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和异丙托溴铵混悬液雾化吸入的多靶点抗炎治疗对AECOPD能够迅速缓解病情,改善肺功能,是治疗AECOPD的有效选择。
- 包明红梅晓冬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