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穗华 作品数:36 被引量:205 H指数:8 供职机构: 广州市胸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结核性胸液T细胞组成和细胞因子表达的探讨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液中CD3T、CD3CD4T、CD3CD8T细胞和CD4/CD8比值及细胞因子表达。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胸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3CD4、CD3CD8和CD4/CD8比值。ELISA法检... 劳穗华 李丽 李琴 张贤兰 乔丹 付笑迎 吴长有关键词:结核性胸液 细胞因子表达 细胞组成 文献传递 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结核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中的应用 2007年 目的:探讨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结核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抢救中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71例重症肺结核并发MOF病例在强调内科治疗同时应用IPPV/as-sist或P-SIMV模式机械通气,观察其血气、病情变化等指标。结果:所有病例抢救成功40例,死亡31例,抢救成功率56.3%,死亡率43.7%。结论:在重症肺结核并发MOF的抢救中应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是可行的,是有效抢救病人生命措施之一。 劳穗华 王娟 李德宪关键词:重症肺结核 多器官功能衰竭 机械通气 结核重症监护室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结核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的变化及意义,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ICU住院患者126例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普通结核科住院患者6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送检,采用流失细胞仪分别检测两组人员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另将观察组按CD4^+检测水平分成低水平组(CD4^+<400 cell/ul)和正常水平组(CD4^+≥400 cell/ul);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CD4^+水平,并统计分析ICU不同CD4^+水平组患者的APACHII评分及预后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95.33±242.17 vs 635.03±318.78 cell/ul,P<0.01);ICU低CD4+水平组患者的APACHII评分(23.40±5.05 vs 20.41±3.55)及死亡率(66.2%vs 15.5%)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比普通结核科患者而言,结核重症监护室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更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可协助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死亡预后。 俞朝贤 李德宪 王娟 黄苏 卢庭裕 劳穗华 李艳关键词:结核 重症患者 淋巴细胞亚群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与肺结核的高分辨CT影像对比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与肺结核的高分辨CT影像特点。方法 选取84例NTM肺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84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高分辨CT检查,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病变累及部位及空洞部位、CT影像学主要特征。结果 两组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盗汗、白细胞(WBC)升高、血红蛋白(Hb)降低、血清白蛋白(ALB)降低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女性占比、病程、合并肺基础疾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变累及左肺上叶舌段、右肺中叶的比例分别为83.33%、71.43%,均高于对照组的27.38%、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洞累及左肺上叶舌段、右肺中叶的比例分别为27.38%、26.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2%、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变和空洞累及的左肺上叶前段及尖后段、下叶和右肺上叶、下叶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累及肺叶个数、单发空洞、多发空洞、结节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薄壁空洞、支气管扩张比例大于对照组,厚壁空洞、肺实变、肺内钙化、肺门纵隔淋巴结钙化、肺不张、肺毁损、肺体积缩小、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的比例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M肺病与肺结核的高分辨CT影像特征有一定差异, NTM肺病以薄壁空洞、支气管扩张为主要特点,而肺结核以厚壁空洞、肺内钙化、肺实变等为主,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 江颖仪 陈华 李德宪 梁瑞云 劳穗华 梁燕琼 李俊红关键词:非结核分枝杆菌 肺结核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治疗的价值入选标准年龄≤85岁。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肺结核的诊断标准【2】。血气分析PaO2<60mmHg且氧合指数<300,或... 李德宪 俞朝贤 陶岚 谭守勇 王娟 陈志宏 劳穗华 卢家泽 顾玉红 申雁鸣 梁燕琼关键词:肺结核 临床对照研究 合并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视黄醇结合蛋白、尿素氮肌酐比值、降钙素原在诊断肺结核并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感染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尿素氮肌酐比值(BUN/Cr)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预测肺结核合并终末期肾病(ESDR)患者发生肺炎及腹部感染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结... 江颖仪 俞朝贤 陈华 李德宪 劳穗华 梁燕琼 李俊红关键词:终末期肾病 肺结核 降钙素原 视黄醇结合蛋白 结核性胸液中NK细胞的亚群及表型功能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液(PFC)中NK细胞的亚群分布及表型功能特征。方法以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作对照,利用多种标记抗体进行表面和细胞内细胞毒效应分子染色,再利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结核性胸水中NK细胞亚群的异质性和生物学特征。结果 NK细胞可以分为CD56+CD16-、CD56+CD16+和CD56-CD16+三个亚群,与PBMC中的NK细胞相比,PFC中CD56+CD16-NK细胞亚群明显增加,而CD56+CD16+NK细胞亚群比例明显下降;结核性胸液中CD56+CD16-及CD56+CD16+NK细胞亚群表达较低水平的颗粒酶B,CD107a/b的比例在结核性胸液中3个NK细胞亚群中均有增加(P<0.05)。结核性胸液中NK细胞表达高水平表面抑制性受体NKG2A及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活化分子CD69及CD25在结核性胸水中NK细胞上的表达均有所增加(P<0.05)。结论结核性胸液中的NK细胞比例与PBMC相比发生变化,结核性胸液中的NK细胞表达低水平杀伤分子颗粒酶B但表达高水平活化分子CD69,提示NK细胞在结核感染中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付笑迎 李丽 李琴 乔丹 劳穗华 杨滨燕 吴长有关键词:NK细胞 结核性胸膜炎 颗粒酶B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对1例21岁伴毛细血管扩张、B淋巴细胞减少、低丙种球蛋白血症(IgG1.38g/L,IgA0.25g/L,IgM0.17g/L)及反复肺部感染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及其母亲的单核细胞Bruton酪氨酸激酶(BTK)表达,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cDNA,PCR产物测序发现BTK基因突变,经相对应部位的DNA序列PCR产物测序进一步证实。患者母亲DNA也在相应部位扩增并测序。结果患者及其母亲细胞内BTK表达分别为96.9%和97.8%。BTK基因点突变位于16外显子(cDNA1706G>A),为错义突变(R525Q)。患者母亲也被证实为携带者,存在相同的基因突变。经高剂量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2g/kg),1个月后IgG上升至5.79g/L,临床症状、肺功能及影像学表现均明显改善,毛细血管扩张好转。结论明确了1例伴毛细血管扩张的成人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基因诊断;高剂量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效果好。应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 李德宪 王晓川 谭守勇 劳穗华 陈志宏 王艳红 李方知 梁燕琼 王娟关键词: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基因 视黄醇结合蛋白、肌酐尿素氮比值、降钙素原在诊断肺结核并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感染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肌酐尿素氮比值(Cr/BUN)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预测肺结核合并终末期肾病(ESDR)患者发生肺炎及腹部感染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结... 江颖仪 俞朝贤 陈华 李德宪 劳穗华 梁燕琼 李俊红关键词:终末期肾病 肺结核 降钙素原 视黄醇结合蛋白 采用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并经过临床确诊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利奈唑胺的疗效,以及比较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血肌酐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计数资料应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采用利奈唑胺治疗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50例中,细菌消除率和临床总有效率均为82.0%(41/50),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在治疗前分别为(14.52±6.88)×109/L、(12.44±7.01)×109/L、(112.28±82.59)μg/L、(66.28±37.71)mm/1h;治疗后分别为(9.94±3.43)×109/L、(7.64±3.46)×109/L、(57.19±59.23)μg/L、(50.56±27.15)mm/1h。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14、4.345、3.163、2.098,P值均<0.05。血小板治疗前为(306.54±150.94)×109/L,治疗后为(259.18±140.39)×109/L,治疗前后比较,t=1.625,P=0.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肌酐治疗前为(104.88±118.54)μmol/L,治疗后(118.15±122.18)μmol/L,t=-0.535,P=0.5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奈唑胺作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用药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经验性用药。 劳穗华 俞朝贤 陈华 肖芃关键词:肺炎 乙酰胺类 恶唑烷酮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