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被引量:28
- 2019年
-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均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加服氯吡格雷。对比2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Hcy及HDL-C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血清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 王成友刘维洲
- 关键词:阿替普酶氯吡格雷急性脑卒中同型半胱氨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急性脑梗死筛查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铜陵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随机选取非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超声检查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及斑块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ACI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86.67%)、颈动脉斑块检出率(90.00%)均高于对照组(50.00%和26.67%)(P<0.05);ACI组患者多发斑块检出率(70.37%)高于对照组(25.00%)(P=0.039)。ACI组患者斑块低回声及混合性回声检出率(88.89%)高于对照组(50.00%)(P=0.033)。结论:ACI患者中颈动脉斑块以多发斑块及不稳定性斑块多见,颈部超声检查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
- 胡海燕李国杰刘表虎胡献金刘维洲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颈动脉超声
- 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进展性运动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穿支动脉疾病(PAD)型脑梗死发生进展性运动障碍(PM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36例PAD型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早期是否发生PMD分为PMD组42例与非PMD组94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D型脑梗死早期发生PMD的危险因素。结果:136例PAD型脑梗死患者中42例发生PMD,发病率30.88%。单因素分析显示,PAD型脑梗死发生PMD与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舒张压、放射冠后部梗死、脑桥下部梗死、梗死灶最大处直径均相关(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82,95%CI:1.028~1.138)、入院时舒张压越高(OR=1.068,95%CI:1.016~1.122)、梗死灶最大处直径大(OR=1.836,95%CI:1.410~2.391)为PAD型脑梗死发生PM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放射冠后部梗死(OR=0.188,95%CI:0.059~0.594)、脑桥下部梗死(OR=0.006,95%CI:0.001~0.044)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龄、入院时舒张压越高、梗死灶最大处直径大是PAD型脑梗死早期发生PM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临床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很好依据。
- 陈向宇陈佳黄显军丁贤慧刘维洲
- 关键词:脑梗死
- 神经传导检测对急性面神经炎预后的临床价值
- 2013年
- 目的:分析面神经炎患者早期面神经传导检测(NCS)指标,探讨其在急性面神经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面神经炎患者在发病1周内进行双侧面神经传导检测,并比较患侧、健侧的潜伏期与振幅,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评估其面肌恢复情况。结果:68例患者患侧潜伏期不同程度延长,振幅不同程度降低,其中2例患者诱发不出运动传导振幅,呈病理电静息状态,患侧与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43例痊愈,18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7.06%。结论:面神经传导检测可作为面神经损伤早期评价的客观指标之一,并可帮助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 刘维洲陈佳
- 关键词:面神经炎神经传导预后
- 院内卒中与脑低灌注45例分析
- 2013年
- 院内卒中(in—hospital stroke,IHS)是指非卒中原因住院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卒中。随着近年来老年患者的增多及各种诊疗手段的不断更新,其发生率在逐年增加。由于该类卒中发生时间和地点的特殊性,极易诱发医患纠纷。深入探讨其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发病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地早期评估,
- 刘维洲潘华陈佳
- 关键词:脑卒中高血压脑低灌注
- 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是脑内小血管病变所致的以微量血液外漏为特征的脑实质亚临床损害。因临床上常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常规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rized to 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均不敏感,所以较少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 陈佳刘维洲潘华
- 关键词:脑梗塞脑出血磁共振成像
- 血栓弹力图参数联合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0
- 2022年
-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参数联合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检测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94例ACI患者。根据发病72 h内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为END组32例,<2分为非END组62例,比较END组与非END组、不同预后患者TEG参数如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T)、血块形成速率(KT)、凝固角(α-Angle)及弹力图最大振幅(MA)、PLA变化情况。分析TEG参数、PLA与ACI患者病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TEG参数、PLA单一与联合检测对ACI患者END的预测价值。结果END组RT、KT值均较非END组短,PLA较非END组高(P<0.05);两组α-Angle及M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KT值较预后不良组高,α-Angle、MA值及PLA较预后不良组低(P<0.05);但两组R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与ACI患者NIHSS、mRS评分均呈负相关,PLA与上述评分呈正相关(P<0.05);α-Angle、MA与ACI患者NIHSS评分无相关性(P>0.05),与mRS评分呈正相关(P<0.05);RT值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mRS评分无相关性(P>0.05)。TEG参数、PLA联合检测预测ACI患者END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检测。结论TEG参数、PLA检测可有效预测ACI患者END、评估患者预后,联合检测TEG参数、PLA的预测价值更高。
- 孙冰莲胡雅娟靳伟李克和刘维洲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血栓弹力图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预后
- 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散发性克-雅病1例
- 2023年
- 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是一种由朊蛋白异常折叠引起的罕见且致命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迅速出现进行性痴呆、肌阵挛、小脑、锥体、锥体外系、视觉症状和精神症状,其中散发性CJD占病例的85%左右,遗传性CJD约占5%~15%;医源性CJD和变异型CJD通常占不到1%^([1])。克-雅病临床早期症状不典型,给该病早期识别和诊断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介绍1例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散发性克-雅病。
- 张季刘维洲
- 关键词:克-雅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朊蛋白头晕病例报告
- 卒中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3年
- 卒中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然而多数患者不是死于卒中本身,而是死于并发症,其中包括肺部感染。
- 曹昌权刘维洲
- 关键词:卒中肺炎
- 不典型DWI表现的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目的报告1例不典型DWI表现的成年起病的散发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结合患者病史...
- 周方杰张洁琼刘维洲
- 关键词:DWI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