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燕南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文学批评
  • 1篇迪达
  • 1篇狄金森
  • 1篇行为艺术
  • 1篇艺术
  • 1篇意图
  • 1篇引申
  • 1篇引申义
  • 1篇隐喻
  • 1篇人情
  • 1篇诗人
  • 1篇诗学
  • 1篇诗学观
  • 1篇诗学观点
  • 1篇乔伊斯
  • 1篇情感
  • 1篇外语
  • 1篇外语专业
  • 1篇文学课

机构

  • 6篇黑龙江大学

作者

  • 6篇刘燕南
  • 2篇白劲鹏

传媒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2
  • 2篇199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流亡乔伊斯:一种文学行为艺术
2008年
乔伊斯在四十多年的流亡生涯中,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自己的流亡美学思想,然而身体的背离与思想的放逐却始终是一个悖论。一方面他极力要挣脱本土文化的束缚,另一方面他的作品又脱离不了爱尔兰文化。因此,乔伊斯的自我放逐行为更多的是一种姿态,一种行动中体现的抽象与深刻。
刘燕南
关键词:乔伊斯行为艺术
英美语言文学中“玫瑰”一词的运用被引量:1
2002年
玫瑰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 ,深受普通人和艺术家们的青睐。随着语言的发展 ,玫瑰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由玫瑰构成的习语和派生词具有了深层的比喻义和引申义。与玫瑰相关的修辞很多 ,它既可用于比喻具体的物象 ,也常用于隐喻某些抽象的概念和意义。但无论玫瑰被赋予何种寓意 ,它始终不能脱离玫瑰本质的属性。作为一种象征 ,玫瑰给人更多阐释的可能性。它既可以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约定俗成的公共象征 ,也可以是独辟蹊径的私人象征。
刘燕南
关键词:玫瑰隐喻引申义
英语专业文学课功能
1999年
英语专业开设英美文学课由来已久,然而正是它们的传统性使一些教师和学生忽视了文学课的意义,把文学课的作为既成事实接受下来,而不去深入考察它的意义。因此,在实践中,文学课只是作为高年级的一门必修课;它作为外语专业骨干课型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刘燕南
关键词:文学课感悟能力狄金森文学批评外语专业词源学
论艾米莉·勃朗特小说的悲剧艺术被引量:1
1999年
十九世纪.艾·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问世不久,在一片强烈的反驳声中,有评论大声惊呼,艾·勃朗特在本质上是不可多得的悲剧天才,《呼啸山庄》是一部可与《李尔王》相提并论的悲剧小说。尽管艾·勃朗特被誉为最少受别人影响的天才作家.但我们仍不难看出古希腊传统戏剧和莎士比亚戏剧对她的影响。古典戏剧是作家蛰居偏僻的霍渥斯荒原所能接触到的不多的经曲作品。
刘燕南
关键词:艾米莉·勃朗特悲剧艺术悲剧小说李尔王勃朗特姐妹希克
接受美学意图观批判
2011年
接受美学试图将文学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读者的接受上,强调读者在作品意义实现中的重要地位。虽然接受美学有深远的哲学渊源,但是它所提出几个论断和核心概念却很值得商榷。总体上来看,接受美学有三个失误:其一,它将对艺术品的欣赏等同于对自在物的欣赏;其二,它认为阅读能够决定意义;其三,它将个别误认为普遍,犯了一个理论决策上的错误。接受美学的"有知识的读者"、"暗隐的读者"和"召唤结构"等概念均指向文本,而与所谓读者的接受关系甚微。因此,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我们所期待的新意。
白劲鹏刘燕南
关键词:意图
艾略特诗学观点质疑被引量:3
2002年
本文从艾略特撰写的评论文章及其创作实践出发 ,分析了他的诗学观点 ,并就其有关诗人 ,传统 ,批评和读者几方面的论断提出质疑。通过分析 ,本文指出艾略特的诗学观点是围绕着“情感”、“传统”这些概念展开的 ,但是在确定这些概念时 ,艾略特出现了失误 ,他把个人情感驱逐出诗歌 ,而又没能明确界定作为其替代物的“艺术情感”,在他的诗学观点中留下了令人疑惑的空白。他的“传统”无疑只是一个个人想象的建构 ,是从个人对个体文化的认知中虚构出来的。他的诗学观点不仅排斥文学批评的有效参与 ,而且也忽视了读者的现实存在和需要。因此 ,艾略特的诗学观点对文学的创作和欣赏鲜有助益。
刘燕南白劲鹏
关键词:诗学观艾略特个人情感文学批评诗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