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祥
- 作品数:100 被引量:368H指数:11
-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专项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核科学技术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155份玉米自交系的类群鉴定和主成分分析被引量:15
- 2012年
- 测定了155份玉米自交系的播种至出苗天数、出苗至抽雄天数、出苗至散粉天数、出苗至吐丝天数、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粗、千粒重、叶片数、雄穗分枝数14个性状指标,并对其性状值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大穗、穗粒数、株高、散粉、环境、千粒重为玉米的7个主成分,每个主成分都比较客观地反映所控制的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7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5.5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阈值为4.16时,将供试材料划分为5个类群:类群1含有15个品种,占9.7%,属早熟类群;类群2含有28个品种,占18.1%,属黄改系类群;类群3有31个品种,占20%,属先玉335选系类群;类群4有61个品种,占39.4%,属改良Reid类群;类群5有20个品种,占12.9%,属Lancaster类群。
- 刘忠祥寇思荣何海军王晓娟周玉乾李志明杨彦忠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玉米百粒重主效QTL ZmqKW3定位克隆及功能验证
- 周玉乾周文期连晓荣杜明进赵泽普杨彦忠何海军刘忠祥
- 玉米粒重与玉米产量高度正相关。开展粒重相关QTL/基因的定位克隆和功能分析,不仅可以解释粒重的遗传基础,也为玉米粒重的遗传改良提供重要基因资源和筛选标记。课题组前期工作中以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材料,将控制百粒重的主效QTL...
- 关键词:
- 关键词:玉米基因表达植物生长发育
- 玉米叶夹角基因ZmLA1.02的图位克隆及功能分析
- 何海军刘忠祥王晓娟潘振远王振锋赵海燕杨彦忠连晓荣周玉乾周文期李永生
-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该项目为国家自然基金(地区),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②研究目的与意义:玉米叶夹角是影响高密度育种的一个重要性状,与株型育种及产量高度相关;鉴定更多的叶夹角相关QTL/基因不仅有助于剖析叶夹角的遗...
- 关键词:
- 关键词:玉米基因表达育种方法
- 化学药剂诱导太谷核不育小麦孤雌生殖效应研究初报被引量:3
- 1994年
- 化学药剂诱导太谷核不育小麦孤雌生殖效应研究初报刘忠祥,窦有恒,王永芳(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兰州730070)诱导孤雌生殖也属单倍体育种的范畴,它是指植物体内经过正常减数分裂胚囊中未经过受精的单倍性卵细胞,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单独地分裂发育成胚的现象。...
- 刘忠祥窦有恒王永芳
- 关键词:小麦孤雌生殖核不育药剂诱导
- 作物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的NX-ms模式
- 本文简述了前人关于细胞遗传学方法实现作物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的几个设计方案及其实例,重点介绍了笔者近年来关于4E-ms杂种小麦生产体系创建及其育种应用研究进展,由此提出了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作物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优势...
- 周宽基王世红刘忠祥冯毓琴张永生袁明璐王根轩
- 关键词:细胞遗传学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小麦
- 文献传递
- 干旱胁迫下玉米自交系抗旱性评价及抗旱骨干自交系筛选
- 筛选抗旱玉米骨干自交系,为抗旱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亲本材料,以39个玉米优良自交系为材料,在全国玉米制种基地甘肃省张掖市设置田间自然抗旱鉴定试验,筛选抗旱鉴定指标,综合评价玉米自交系抗旱性.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39份玉...
- 周玉乾寇思荣何海军刘忠祥杨彦忠王晓娟连晓荣周文期
- 关键词:玉米干旱胁迫骨干自交系抗旱性
- 高产多抗玉米新杂交种陇单5号的选育
- 2009年
- 陇单5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2003年以外引系K12为母本、自育系LY32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大穗中晚熟玉米杂交种。2005-2007年参加甘肃省中晚熟组玉米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和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甘肃有效积温≥2600℃地区种植。2009年1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09001。
- 寇思荣何海军周玉乾刘忠祥杨彦忠李志明王晓娟
- 关键词:多抗玉米新杂交种选育玉米杂交种
- 甘肃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被引量:31
- 2017年
- 分析了甘肃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甘肃省玉米产业的发展对策:加快普通玉米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高育种技术创新研究水平,加大适宜全程机械化生产玉米品种的选育力度,大力发展青贮玉米,加强玉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措施。
- 周玉乾寇思荣何海军刘忠祥杨彦忠王晓娟连晓荣周文期
- 关键词:玉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 玉米品种陇单6号丰产稳产性分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以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为基础,对玉米品种陇单6号的高产稳产性、生产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陇单6号是一个适应性较广、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的晚熟玉米新杂交种。在甘肃晚熟区各点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推广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 何海军寇思荣周玉乾刘忠祥王晓娟李志明杨彦忠
- 关键词:玉米品种丰产性稳产性
- 玉米新品种陇单601选育
- 2019年
- 陇单601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江苏金华隆种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自交系NC222为母本,自交系NC235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新杂交种.2019年1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9013.甘肃省玉米区域试验表明,陇单601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7.3%,抗茎基腐病,感穗腐病和丝黑穗病,高感大斑病.适宜在甘肃河西及中东部年有效积温在2600℃以上的地区推广种植.
- 寇思荣柏大鹏何海军周玉乾刘忠祥王晓娟杨彦忠连晓荣周文期
- 关键词:玉米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