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平
- 作品数:32 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全球基金内蒙古科技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呼和浩特市2015年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为进一步制定麻疹、风疹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抽取呼和浩特市2个县区,每个县区在健康人群中随机抽取〈1岁、1岁-2岁、3岁-6岁、7岁-11岁、12岁-20岁、21岁-29岁、30岁以上共7个年龄组的175人,全市共350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疹、风疹Ig G抗体。结果2015年共检测350人,其中麻疹Ig G抗体阳性328人,阳性率93.7%;风疹Ig G抗体阳性309人,阳性率88.3%。不同地区间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715、7.894,P〈0.05),不同年龄组间的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690、15.368,P〈0.05)。结论建议继续提高麻疹、风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率,针对大年龄组人群开展强化免疫,青少年组开展查漏补种,同时继续加强麻疹、风疹监测,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 刘小平李娜任先云康慧杰
- 关键词:麻疹风疹抗体
- 呼和浩特市2009~2010年回民区居民主要死因监测结果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2009~2010年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居民主要死因。方法利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09~2010年死亡登记信息系统数据和公安局提供的人口资料对回民区居民的主要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0年回民区平均粗死亡率为566.77/10万,标化死亡率为570.70/10万。处于死因前5位的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275.35/10万)、肿瘤(177.21/10万)、呼吸系统疾病(63.85/10万)、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18.85/10万)和消化系统疾病(8.82/10万)。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该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损伤和中毒是造成该区青壮年"早死"的主要原因。
- 刘小平董连英高晨菲
- 关键词:死因死亡率
- 2011—2020年呼和浩特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分析呼和浩特市2011—202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呼和浩特市2011—2020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数据进行监测分析,描述其分布及趋势。结果 呼和浩特市2011—2020年共报告流腮病例6 176例,年均发病率20.60/10万,其中2012年发病率最高为40.17/10万,2020年发病率最低为7.08/10万,2012年和2020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641,P<0.001),10年间流腮发病呈波动下降趋势。流腮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11月至次年1月和4—7月出现2个发病高峰。年龄分布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60.83%。流腮病例最多人群是学生,占总病例数的61.08%。结论 流腮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应加强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和流腮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必要时开展6~15岁学生为目标人群的应急接种。
- 刘小平宋永胜乌云桑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 2009-2011年呼和浩特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了解2009-2011年呼和浩特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呼和浩特市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对2009-2011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呼和浩特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9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35/10万。全年均有发病,以4、5月份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50%;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区,占总病例数的90.90%。发病年龄最小为3月龄,最大为41岁,幼托及散居儿童和20岁以上成年人为高发人群。结论加强对城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定期开展薄弱地区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同时要考虑对大年龄组人群接种麻疹疫苗。
- 刘小平王志平李娜任先云温海英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疾病特征
- 呼和浩特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基因型别的研究
- 张凤贤张玉敏薄福宝郭强任先云王大伟刘梦来杨月清刘小平
- 课题来源与背景:1995年呼和浩特市首次发现存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自然疫源地。但多年来,一直未从病原学上确定该市HFRS的基因型或血清型。为了发现呼和浩特市HFRS新的宿主种类以及从病原学上确定汉坦病毒(HV)...
- 关键词: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
- 呼和浩特市2009~2018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总结呼和浩特市2009-2018年期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全市手足口病防控目标及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呼和浩特市2009~2018年期间手足口病资料进行分析,探索影响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因素。结果:2009~2018年间呼和浩特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682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0.42/10万,居全市报告丙类传染病之首,全年有2个发病高峰,7月份出现全年发病最高峰,10月份为次高峰。89.34%的病例分布在市区,其中玉泉区平均发病率最高。男女性别比:1.38∶1,85.79%的病例为5岁以下儿童。职业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1.82%。结论:要以托幼机构为工作重点,做好学龄前儿童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
- 宋永胜郭强吴娜刘小平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儿童
- 呼和浩特市2012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进一步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抽取呼和浩特市4个县区,每个县区随机抽取2-4岁、7-9岁、13-15岁、20-25岁、30-35岁5个年龄组的健康人员约75人,全市共300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疹Ig G抗体。结果 2012年共检测300人,其中麻疹Ig G抗体阳性282人,阳性率94.0%。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组间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03,P〈0.05),不同地区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8,P〉0.05)。结论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其中0-4岁组最高,20-25岁组最低,建议继续提高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尤其是针对大年龄组人群开展强化免疫,同时继续加强麻疹监测,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 李娜刘小平
- 关键词:麻疹抗体
- 2009-2015年呼和浩特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2009-2015年麻疹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控制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呼和浩特市2009-2015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呼和浩特市近年来麻疹发病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发病形式主要为散发。流动人口麻疹发病率高于本地人口,城区麻疹发病率(3.36/10万)高于农区(1.33/10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高峰在4-6月份(占77.80%)。在518例确诊病例中,<8月龄和>20岁麻疹病例所占比例较大,占55.79%。在确诊病例中,有免疫史者仅占17.95%,无免疫史者占44.02%,免疫史不详者占38.03%。结论近几年该市麻疹发病年龄特征发生较大变化,<8月龄和>20岁麻疹发病增多。应提高2剂次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率和满8月龄婴儿MV及时接种率,同时加强流动人群和成人麻疹防控工作,应适时开展成人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
- 任先云云成李娜刘小平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麻疹疫苗
- 呼和浩特市暗娼人群艾滋病 梅毒感染及相关行为调查被引量:11
- 2006年
- 任先云薄福宝鲍卓强许汝琪周滨鹏刘小平云中平徐玉霞孙忠义郭强姚静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暗娼人群梅毒感染性行为特征
- 呼和浩特市不同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的研究
- 薄福宝王大伟任先云鲍卓强姚静刘小平杨月清
- 课题来源于背景: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委托开展“呼和浩特市不同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的研究”。在该市开展大规模艾滋病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查、行为学调查,已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防控艾滋病的战略...
- 关键词:
-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