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会
- 作品数:75 被引量:257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耳炎颞骨并发症影像诊断
- 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病,可累及颞骨诸结构,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面瘫、耳聋等,严重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疗效,挽救生命的关键。HRCT和MRI是早期诊断中耳炎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方法。因此本研究总结某院中耳...
- 刘兆会王振常鲜军舫
- 关键词:中耳炎影像学
- 文献传递
- 不同颅内压状态下乙状窦源性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 2023年
- 目的 探讨高颅内压和正常颅内压状态下乙状窦源性耳鸣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入选乙状窦源性耳鸣患者66例(乙状窦沟骨板缺损55例,乙状窦憩室11例)。基于颅脑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用横窦狭窄指数(index of transverse sinus stenosis,ITSS)将患者分为高颅内压组41例,正常颅内压组2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指标、耳鸣特征及血生化检查的差异。结果 高颅内压组和正常颅内压组体重指数(BMI)分别是24.98 kg/m^(2)(22.87 kg/m^(2),28.46 kg/m^(2))和24.01 kg/m^(2)(20.34 kg/m^(2),25.03 kg/m^(2)),耳鸣障碍评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评分分别是45.59±23.47和33.84±20.13。高颅内压组的BMI和THI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颅内压组(P分别是0.047和0.042)。两组间年龄、性别、左右利手、耳鸣侧别、平均动脉压、耳鸣持续时间、耳鸣频率、耳鸣响度及血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颅内压和正常颅内压的乙状窦源性耳鸣患者临床特征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高颅内压的耳鸣患者BMI和THI评分明显升高。
- 陈澜月马晓博周梦迪曲晓霞刘兆会
- 关键词:耳鸣颅内压人体质量指数搏动性耳鸣乙状窦
- 中耳炎侵犯迷路的影像表现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中耳炎侵犯迷路的HR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与局限。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24耳),经临床综合诊断为中耳炎侵犯迷路患者的HRCT和MRI表现。结果:骨迷路破坏8耳,HRCT诊断7耳,表现为骨迷路破坏,中耳内病变与迷路腔相通。迷路腔淋巴液受侵14耳,HRCT显示骨迷路破坏9耳,骨迷路完好5耳。MRI示8耳迷路腔淋巴液于T1WI上信号升高,T2WI信号无变化,其中7耳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1耳轻度强化;5耳迷路腔淋巴液于T1WI信号升高,T2WI信号减低,其中4耳明显强化,1耳轻度强化;1耳迷路腔淋巴液于T1WI和T2WI信号无变化,增强后明显强化。迷路增生、硬化1耳,HRCT显示耳蜗骨迷路骨质增厚、硬化,迷路腔变窄;MRI上表现为蜗腔变细。骨迷路广泛破坏1耳,位于耳蜗后部骨迷路内,HRCT显示骨迷路内大片软组织密度影,周围骨质破坏,内部可见形态不规则死骨;MRIT1WI和T2WI显示骨迷路内均呈混杂信号,增强后有不均匀强化。结论:HRCT和MRI可显示中耳炎侵犯迷路的程度,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 刘兆会王振常鲜军舫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中耳炎迷路
- 一种脑部CT图像分类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脑部CT图像分类方法及装置,涉及医学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脑部CT图像构建数据集,对所述数据集进行预处理,获取多种尺度的超像素图;提取所述超像素图中每个超像素区域的语义信息,所述语义信息包括表...
- 刘兆会张晓丹王新艳李晓理李铮王博岳曲晓霞
- 鼻腔鼻窦睾丸核蛋白中线癌影像学分析一例被引量:5
- 2020年
- 睾丸核蛋白中线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多位于上段气管、纵隔中线及旁中线区,而发生于鼻腔鼻窦的睾丸核蛋白中线癌影像表现报道罕见。通过回顾1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鼻腔鼻窦睾丸核蛋白中线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总结其CT、磁共振表现,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 何雪颖刘兆会张倩
- 关键词:鼻腔鼻窦影像学诊断磁共振
- 乙状窦憩室和骨壁缺损致搏动性耳鸣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 目的研究乙状窦区病变致搏动性耳鸣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12年4月期间因该病在北京同仁医院住院治疗的5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病例特点和影像学特点结果54例患者中,女性51名,...
- 龚树生王国鹏曾嵘刘兆会梁熙虹鲜军鲂夏寅韩德民王振常
- 关键词:搏动性耳鸣乙状窦
- 颞骨双期增强CT诊断搏动性耳鸣病因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颞骨双期增强CT(DPCT)诊断搏动性耳鸣(PT)病因的价值。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9-2012年行DPCT检查的单侧PT患者157例,其中同期行颞骨HRCT检查71例,耳部MRI80例,全脑DSA89例。对比分析DPCT与HRCT、MRI和DSA对胛病因诊断能力。结果71例行HRCT和DPCT的患者中,共发现68个病因,DPCT的诊断率100%,明显高于HRCT的77.9%。80例行MRI和DPCT的患者中,共有83个病因,DPCT的诊断率94.0%,明显高于MRI的8.4%。89例行DSA和DPCT的患者中,共有99个病因,DPCT的诊断率91.9%,明显高于DSA的15.2%。结论DPCT对PT病因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其他影像检查,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 刘兆会赵鹏飞王国鹏鲜军舫梁熙虹姜虹曾荣吕晗龚树生王振常
- 关键词:搏动性耳鸣血管造影术
- 基于MRI的乙状窦沟骨板缺损性耳鸣患者脑脊液流场及体积变化特征
- 2025年
- 目的基于MRI探讨乙状窦沟骨板缺损性耳鸣(SSWD-PT)患者的脑脊液流场和体积变化特征。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前瞻性收集2019年10月至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SSWD-PT患者55例(SSWD-PT组),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35例)。基于相位对比MRI对中脑导水管水平的脑脊液进行分析,获得流场信息参数。基于T 1加权梯度场回波序列,采用ITK-SNAP软件分割脑脊液并计算脑脊液体积。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各参数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分析,获得SSWD-PT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联合参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诊断SSWD-PT的效能。结果SSWD-PT组的平均流量、平均流速、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反流分数和脑脊液体积高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正向流量、反向流量、每搏输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平均流量(OR=0.497,95%CI 0.305~0.808,P=0.005)和反流分数(OR=1.809,95%CI 1.040~3.147,P=0.036)是SSWD-PT的独立影响因素。平均流量和反流分数诊断SSWD-P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41(95%CI 0.517~0.766)和0.675(95%CI 0.564~0.786),两者联合参数的AUC为0.724(95%CI 0.614~0.833)。结论SSWD-PT患者存在脑脊液流场和体积异常改变,脑脊液平均流量和反流分数对诊断SSWD-PT具有一定价值。
- 陈澜月李薇马晓博曲晓霞周梦迪王锡文孙善斌刘兆会
- 关键词:耳鸣脑脊液相位对比
- 视神经鞘膜内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 2022年
- 47岁女性,左眼视力逐渐下降伴色觉减退4年。视力光感,左侧相对性传入性瞳孔功能障碍(RAPD)阳性,鼻侧视盘色偏淡,视野缺损。眼眶MRI:左侧眶尖区眶内段视神经旁占位性病变,T1WI低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增强明显强化。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为视神经鞘膜内海绵状血管瘤。(眼科,2022,31:204-206)
- 张利荣李薇白玉萍张倩张怀宇陈青华刘兆会
- 关键词:视神经鞘海绵状血管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单侧搏动性耳鸣的影像学研究
- 搏动性耳鸣是临床常见症状,在我国约有900万患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引起抑郁症和自杀等严重后果。大多数患者期望早日消除耳鸣折磨。治疗搏动性耳鸣的重要前提是明确引起耳鸣的病因,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虽然国内外有较多文献...
- 刘兆会
-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影像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