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亮 作品数:16 被引量:76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坡耕地不同作物及有无树篱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为研究种植不同作物及有无树篱的坡耕地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是否有差异,以湖北秭归张家冲水土保持站试验田坡耕地有无树篱及3种典型作物(茶树、柑橘、花生)搭配共计6种样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的理化性质,并通过16S rDNA测序法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作物及有无树篱均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有显著影响(p<0.05);花生样地含有最多种类的土壤微生物(p<0.05),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最高;无树篱样地土壤微生物门和目的数目高于有树篱样地;研究样地中土壤微生物优势种类在门的水平上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总数的23.22%、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6.59%、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14.81%、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9.38%,在属的水平上有DA101属11.34%、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8.77%、出芽菌属(Gemmata)6.19%、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5.05%;土壤微生物分布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细菌丰度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p=0.042),说明土壤pH值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分布。 徐琳 王铭心 田忠赛 冯亮 程丹丹关键词: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重庆凉风垭天然气富集区上覆菜园土壤甲烷氧化细菌群落分析 2013年 对重庆市凉风垭地区一具有天然气泄漏的菜园土壤进行采样,利用16S rDNA克隆文库研究了该菜园表层及底层土壤样品中甲烷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以期了解甲烷泄漏地区甲烷氧化菌的丰度、结构和组成状况,为深入探讨甲烷在该地区的循环及甲烷泄漏对环境的影响奠定基础。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天然气富集区上覆菜园地土壤中Ⅰ型甲烷氧化细菌以甲基细菌属(Methylobacter)占绝对优势,在底层样品与表层样品中所占比例存在较大差异,且底层样品中Ⅰ型甲烷氧化菌的多样性指数(1.99)比表层样品中的多样性指数(1.3)高。Ⅱ型甲烷氧化细菌仅在底层样品CD1中检测到,以甲基孢囊菌属(Methylocystis)占优势,其多样性指数为2.07,种类较Ⅰ型种类要多,这可能暗示Ⅱ型甲烷氧化细菌更能适应在土壤底层低氧、高浓度CH_4条件下生存。同时,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大部分菜园底层土壤样品中的Ⅰ型甲烷氧化细菌序列无法同已知的甲烷氧化细菌种属聚在一起,暗示该天然气富集区上覆菜园土壤中甲烷氧化细菌具有特殊性。由于Ⅰ型和Ⅱ型甲烷氧化菌对CH_4的亲和力以及对CH_4氧化能力的差异,天然气富集区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研究对深入了解陆地生态系统CH_4代谢具有重要意义。 龚林锋 王红梅 刘乔 冯亮 于洋 祝丽薇关键词:甲烷氧化细菌 群落分析 大同盆地高砷地下水中可培养耐砷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被引量:2 2013年 大同盆地是典型的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利用从地方性砷中毒严重病区山阴县采集的高砷地下水样品,用稀释培养法实验研究了外加砷源对地下水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同时基于生物学可培养法和16SrDNA序列比对法,选取代表性高砷水样,研究了耐砷菌的种群特征。结果表明,外加砷源对地下水中微生物数量影响显著,高浓度砷会抑制大部分微生物生长,使微生物数量减少;低浓度砷对微生物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通过多次分离、纯化从3个不同砷含量地下水样中分离到多株砷抗性菌,经鉴定属于主要为Bacillus、Pseudomonas、Paenibacillus、Aeromonas、Enterobacter5个属。从RDP(RibosomalDatabaseProject)分析显示3个水样可培养微生物组成不同,都有生存能力强能够耐低浓度NaAsO2的Bacillales,优势耐砷菌是γ-proteobacteria,其中Enterbacter具有耐高浓度NaAsO2的能力。 许珊 苏春利 冯亮 王焰新关键词:微生物数量 大同盆地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餐饮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8 2014年 采用自然挂膜法进行培养微生物,研究了以疏水性中空纤维膜作为膜组件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好氧、厌氧、先好氧后厌氧以及先厌氧后好氧等不同曝气方式、不同膜丝种类和曝气压力对系统序批式去除餐饮废水COD、NH3-H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方式不仅对餐饮废水处理效果较好,而且还可以降低经济成本;当进水COD和NH3-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846.0g/L、30-60mg/L,曝气压力为60kPa,膜丝为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好氧曝气处理12h时,MABR能够较容易的使餐饮废水出水的COD保持在0.4gm以下,NH3-N的质量浓度保持在4mg/L以下,达到CJ343-2010排放标准。 谷静丽 洪军 冯亮 万玲关键词: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 COD NH3-N 餐饮废水 中空纤维膜 山东胜利油田沾3油藏微生物组特征 被引量:4 2019年 以山东胜利油田沾3区注入水和采出液为研究对象,利用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油相样本、水相样本以及注入水样本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发现沾3油藏微生物多样性较高,注入水样本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古菌群落多样性最低;而采出液油相样本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采出液水相样本低.采出液微生物组的特征与注入水中微生物组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具有明显的生境特异性.采出液油相样本与水相样本中主要的细菌类群包括γ-变形菌纲、ε-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放线菌纲和梭状芽孢杆菌纲.在属水平上,采出液以假单胞菌占优势,而注入水中的优势菌属为硫单胞菌.采出液中古菌主要类群为甲烷微菌纲、甲烷杆菌纲、嗜盐菌纲、热原体纲、热变形菌纲和热球菌纲,尤其以鬃毛甲烷菌科和甲烷杆菌为主.对注入水和采出液水相中的油藏微生物与环境理化因子进行冗余分析(RDA)发现,注入水细菌和古菌群落均主要受SO42-浓度影响,采出液水相样本中的细菌群落主要受Ca2+浓度和pH等影响,而古菌群落则主要受Cl-, Mg2+和HCO3-浓度影响.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微生物在高温油藏环境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受控因素,为今后定向调控油藏微生物群落、进而提高微生物驱油的采油率奠定了基础. 张蔚 胡小丽 邱轩 刘邓 冯亮 马丽媛 胡婧 王红梅关键词:油藏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胜利油田 信息时代高等院校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初探 2012年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农学和医学等各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是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的重要基础工具。而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生物统计方法的蓬勃发展,使信息时代的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具有新的特点和需求。本文对信息时代高等院校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 马相如 冯亮 顾延生关键词:生物统计学 教学改革 网络教学 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与栽培稻(japonica and indica)典型植硅体形态测量比较及其分类意义 2025年 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和栽培稻(Oryza sativa)植硅体形态对比研究是探索水稻驯化属性和起源演化的基础.为深入探索现代水稻植硅体对分类鉴定的指示意义,本文对种植于武汉的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及2种栽培稻——粳稻(O.sativa subsp.japonica,“赣宁粳一号”)和籼稻(O.sativa subsp.indica,“CNR213”)的叶片扇型、哑铃型与稻壳双峰型植硅体进行了系统的形态测量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在种水平上,扇型植硅体鱼鳞纹数量、哑铃型植硅体及稻壳双峰型植硅形态均能有效区别野生稻与栽培稻;其中,野生稻、粳稻、籼稻鱼鳞纹≥9的百分比分别为6%、40%和67%;栽培稻哑铃型植硅体柄长(a)、缺口宽度(b)以及稻壳双峰型植硅体的顶宽(TW)、底宽(MW)、高度(H)、谷峰深度(CD)均小于野生稻,哑铃型植硅体的形态测量有望成为区分野生稻与栽培稻的一个新指标.(2)在亚种水平上,粳稻和籼稻扇型植硅体形态有一定差异,具体表现在粳稻扇型植硅体扁度比值(B/A)与鱼鳞纹饰数量均小于籼稻,而水平长度(HL)与纵向长度(VL)均大于籼稻.本研究不仅为现代水稻分类鉴定提供了植硅体证据,也为考古遗址水稻植硅体属性判别及水稻起源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鉴于本研究涵盖水稻品种有限,未来应引入更广泛的稻种资源,以构建更具代表性的植硅体形态测量分类体系. 李越南 蒋明娟 顾延生 郑敏 方少凡 杜逸菲 冯亮关键词:野生稻 粳稻 籼稻 基于网络实验室的生物信息学自主学习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关系到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改革进程的重要议题。我们搭建了具有网络学习、互助交流、应用计算、开发创新与考核管理五大功能的生物信息学虚拟实验室,发现基于该网络实验室的社区互助式自主学习和反思性学习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对培育与选拔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马相如 王红梅 冯亮 顾延生 葛台明关键词:网络实验室 反思性学习 生物信息学 欧洲千里光在中国入侵状况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5 2018年 欧洲千里光是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在中国为入侵植物。目前我国对欧洲千里光入侵状况研究很少,且不同文献对其分布的描述也不一致。通过收集和分析文献资料、数据库记录,澄清欧洲千里光在中国的分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在湖北、黑龙江、青海等9个省份的野外调查,初步分析了欧洲千里光在中国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和入侵现状。结果表明:欧洲千里光在中国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浙江、上海、西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和台湾20个省份(自治区或直辖市)都有分布;欧洲千里光可能沿着公路进行传播,在农田生境中生长最好;目前欧洲千里光在中国的入侵风险较小,个别地区存在潜在危害;对分布记录较多的中国东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部分地区,尤其是农田应进行长期监测,一旦发现欧洲千里光扩散,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来控制其危害。 田忠赛 程丹丹 徐琳 徐琳 杨晓菁 杨晓菁关键词:植物分布 外来植物 微生物介导下高砷地下水系统的氧化还原分带性概念模型 被引量:4 2015年 微生物活动对地下水水化学组分、氧化还原环境及砷的迁移转化有重要影响。研究高砷地下水系统的氧化还原分带性,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微生物作用下地下水中砷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为高砷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明了不同生物地球化学阶段砷的吸附、释放及固定过程,并刻画出高砷地下水系统的氧化还原分带性概念模型。在地下水环境中,微生物依次消耗(还原)溶解氧、NO-3、Fe(Ⅲ)、SO2-4和CO2等组分,氧化有机物获取能量。在溶解氧和NO-3还原阶段,地下水处于偏氧化环境,此时Fe(Ⅲ)还原受到抑制,其负载的砷不会释放到地下水中;当Fe(Ⅲ)还原时,地下水处于还原环境,会导致与之共存的砷释放,形成高砷地下水;而当SO2-4还原时,地下水处于强还原环境,产生的HS-与Fe2+形成的铁硫化物吸附或共沉淀砷,会降低地下水中的砷浓度。 张俊文 马腾 冯亮 闫雅妮关键词:地下水 生物地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