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红娟

作品数:5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震
  • 2篇地震动
  • 2篇正弦
  • 2篇正弦波
  • 2篇加速度
  • 2篇边坡
  • 1篇地震动力
  • 1篇地震动作用
  • 1篇动力响应
  • 1篇岩体
  • 1篇岩体结构
  • 1篇岩性
  • 1篇振动
  • 1篇振动台
  • 1篇振动台模型
  • 1篇振动台模型试...
  • 1篇台模
  • 1篇平层
  • 1篇斜坡
  • 1篇模型试验

机构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作者

  • 4篇侯红娟
  • 2篇许强
  • 2篇刘汉香
  • 2篇吴金辉
  • 2篇祁星星
  • 1篇陈龙

传媒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甘肃水利水电...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边坡地震动力响应研究的发展综述被引量:2
2012年
边坡动力问题的研究综合了各个不同的学科领域,涉及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地震学、地震工程学等不同学科,是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爆发之后,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再度成为国内外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作者以近年来国内外地震观测资料和现场勘察为基础,结合各界工程学者对边坡动力响应的研究成果,对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的一般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和阐述。
侯红娟吴金辉祁星星陈龙
关键词:边坡地震动力响应
岩性及岩体结构对斜坡地震加速度响应的影响被引量:20
2013年
斜坡岩体的岩性及岩体结构是斜坡在地震作用下产生变形破坏的主要控制因素。基于振动台模型试验,对4个斜坡模型探讨了这2个因素对斜坡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岩性包括强度相对较高的硬岩和强度相对较低的软岩,对这两种岩性的斜坡又分别考虑了不含结构面的均质斜坡和含水平层状结构面的斜坡。基于传感器采集到的大量数据,以主频相近的天然地震波和10 Hz正弦波加载为分析工况,获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4个模型斜坡坡面和坡内的水平向加速度均具有高程放大效应,尤其是软岩斜坡坡顶放大效应最显著;(2)软岩斜坡对水平向加速度的高程放大效应强于硬岩斜坡,尤其是在均质斜坡中表现最显著,均质软岩斜坡的高程放大效应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3)当加载方向与水平层面平行时,含水平层状结构面的斜坡比均质斜坡产生了更强的高程放大效应,且在软岩斜坡中体现最显著;(4)岩性差异对斜坡水平向加速度高程效应的影响比结构差异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岩质斜坡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
刘汉香许强侯红娟
关键词:斜坡岩性岩体结构正弦波加速度响应
不同方向地震动作用下水平层状边坡动力响应特性被引量:11
2013年
在斜坡的动力响应分析中,地震动的激振方向是影响斜坡动力响应规律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斜坡岩性及结构为模拟特征,通过对水平层状岩质斜坡开展振动台模型试验,探究地震动方向对斜坡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以输入峰值加速度0.3 g的正弦波和天然波为例,着重对比分析斜坡模型在水平向、竖直向及合成向激振波作用下的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向上,在不同频率的地震动作用下,斜坡的中上部的加速度动力响应较之下部更为显著,X向地震动作用下斜坡的加速度动力响应沿高程呈较强的线性增大特征,而Z向地震动作用下斜坡的动力响应却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且斜坡在合成向天然波作用下的响应规律表现出明显的P-Δ效应;竖直向上,Z向地震动作用下斜坡坡表和坡内的加速度响应值会随着频率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出现逐渐衰减和频散的现象。
侯红娟许强刘汉香吴金辉祁星星
关键词:正弦波
水平层状斜坡地震动响应特性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在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3,存在大量的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而且又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地震区,地震活动频繁且分布广,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地震能...
侯红娟
关键词:振动台模型试验加速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