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颖颖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洛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角膜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屈光
  • 2篇屈光手术
  • 2篇激光
  • 1篇低视力
  • 1篇圆锥角膜
  • 1篇少年
  • 1篇生物力学
  • 1篇视力
  • 1篇视力恢复
  • 1篇术后视力
  • 1篇术后视力恢复
  • 1篇内障
  • 1篇青少年
  • 1篇人工晶状体
  • 1篇准分子
  • 1篇准分子激光
  • 1篇准分子激光角...

机构

  • 4篇洛阳市中心医...

作者

  • 4篇何颖颖
  • 2篇董波丽
  • 2篇黄琰霞
  • 1篇聂新刚
  • 1篇赵丽红
  • 1篇张新丽

传媒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成人或大龄青少年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3/2016-03在我院治疗的成人或大龄青少年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26例26眼,均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观察患者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屈光度及立体视功能情况。结果:患者随访结束时屈光度的等效球镜和双眼间屈光参差分别为1.47±0.51D和1.15±0.22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患者随访结束时看远和看近UCVA及BCVA分别为0.26±0.13和0.23±0.09、0.42±0.09和0.31±0.16,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患者随访结束时立体视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立体视功能<100"眼数比例为23%。结论:成人或大龄青少年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聂新钢黄琰霞何颖颖董波丽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成人青少年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不良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因素。方法对829例856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以手术后3个月视力结果为标准,将手术后视力恢复低于0.5的患眼作为低视力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56眼术后3个月低视力87眼,主要分布于非老年性白内障患眼(74/87,85.1%,χ2=641.29,P=0.0000);白内障手术后引起低视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术前因屈光间质不清,存在难以判断的视网膜视神经等疾病(64/87,73.6%),术中术后发生如角膜失代偿、后囊破裂、后囊混浊、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23/87,26.4%)。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应加强对白内障患眼特别是非老年性白内障患眼的视功能评估,对眼底疾病采取联合治疗方法,以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赵丽红聂新刚何颖颖
关键词: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低视力
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在屈光手术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在屈光手术术后预防圆锥角膜中的意义。方法拟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矫正双眼近视或近视散光患者502眼。按照圆锥角膜早期诊断标准进行筛选。结果经角膜地形图筛选出的可疑圆锥角膜40眼不予手术,圆锥角膜阴性462眼病例屈光手术后经2年观察,无1例病人出现圆锥角膜并发症,且矫正视力稳定。结论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对预防准分子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的发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张新丽何颖颖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圆锥角膜屈光手术
飞秒激光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指标的改变,为飞秒激光LASIK术的安全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06/2016-06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5例170眼近视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飞秒激光LASIK术治疗,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和术后3、6mo采用眼反应分析仪测量角膜补偿眼压(corneal compens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IOPcc)、角膜阻力因子(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角膜滞后量(corneal hysteresis,CH)以及模拟Goldmann眼压(Goldmann correlated IOP value,IOPg),采用A型超声测量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结果:术后3、6mo中央角膜厚度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时IOPcc、CRF、CH、IOPg等角膜生物力学指标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切削厚度为98.67±7.56μm,CH和CRF变化量分别为3.40±0.34mmHg、3.55±0.43mmHg,角膜切削厚度与CH、CRF变化量呈明显正相关(r=0.232、0.254,P<0.001)。结论:飞秒激光LASIK术后角膜厚度显著降低,术后各项角膜生物力学指标均显著下降。
聂新钢黄琰霞何颖颖董波丽
关键词:飞秒激光LASIK术角膜生物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