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松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哈尔滨第二四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分辨率CT在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及应用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肺间质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0-01~2011-11间84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CR)、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技术(CT)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对主动脉弓、支气管分叉、隆突下、右肺门、肺底膈上等区域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病变区行高分辨率CT扫描。对各项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高分辨率CT检查结果显示双肺或单侧肺的基底部可见网织状阴影、磨玻璃样改变,密度较低,在阴影区内可见肺血管纹理。54例患者可见肺小叶间隔增厚,有43例患者可见胸膜增厚。28例患者肺部出现蜂窝状改变,小叶结构模糊。HRCT检查均被诊断为弥漫性间质性肺部纤维化。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弥漫性肺间质性纤维化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分辨率CT在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何雪松黄晗王永杰
- 关键词:高分辨率CT肺间质纤维化
-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诊断1例
- 2007年
- 1病例介绍患者女,71岁。左侧腰痛伴发热2月余。持续性钝痛,放射至左侧腹股沟区。尿频,夜尿明显增多伴排尿末烧灼痛。体温:39.5℃,体检:左肾区扣痛阳性。辅助检查:①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6×10^9/L,中性粒细胞:71%。尿常规:白细胞满视野。尿细菌培养:1-臭鼻克雷伯菌〉10^5/ML。②彩超:左肾上极实质性占位。左肾结石。③CT所见:左肾增大,肾上极可见一巨大软组织肿块,边界模糊,中心可见低密度区,占位效应明显,肾盂及部分肾实质向前受压移位,肿块向肾后间隙延伸与左侧腰大肌及左膈肌角紧密相连,左侧腰大肌及左膈肌角增厚,左肾周诸间隙消失。CT诊断为左肾弥漫性炎症,不除外左肾占位。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侧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患者于术后10日痊愈出院。
- 王永杰黄晗何雪松
- 关键词: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CT诊断左肾结石臭鼻克雷伯菌占位效应持续性钝痛
-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比较在冠状动脉CT检查中所显示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情况。方法:96名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4±10岁;男性:52例)和202名非糖尿病患者(年龄:61±13岁;男性:120例),应用冠状动脉CT检查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程度。同时利用钙化积分来评估冠状动脉钙化情况。结果: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有较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4.1±4.2 vs 2.1±3.0;P<0.000 1);冠状动脉钙化积分>400的比例较高(P<0.001);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比例较高(37%vs 18%;P<0.000 1),而正常的冠状动脉的比例较低(20%vs 42%;P<0.000 1)。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负荷较高。
- 黄晗何雪松王锋李伟
- 关键词: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
- 40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12年
- 目的:探讨40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40层螺旋CT扫描机(Siemens Defina-tion AS 40)对临床初步诊断肺动脉栓塞的38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层厚5 mm行胸部增强扫描。利用3D后处理工作站进行重建为0.75 mm的轴面及多平面重建(MPR)。比较层厚5 mm和1 mm的轴面图像及MPR图像。结果:CT诊断肺动脉栓塞31例。病变共累计肺动脉260支。对于主肺动脉及肺叶动脉栓塞,3种图像检出结果一致。但对于肺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的显示,层厚0.75 mm优于5 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75 mm的MPR与轴面图像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40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具有无创、快速、敏感性高的优点,应当作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 黄晗何雪松王峰吕勇李伟
- 关键词:肺栓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中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脑动脉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诊断准确性与DSA无明显差异;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动脉瘤颈结构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与手术结果基本符合。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高,具备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何雪松黄晗王永杰吕勇闫世平
- 关键词:脑动脉瘤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 螺旋CT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对螺旋CT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本组对象为2010-11~2011-11治疗的30例小肝癌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CT平扫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螺旋CT三期扫描共检出病灶32个,门脉期病灶共检出病灶25例,以低密度为主。动脉期病灶有27例检出病灶,以高密度为主。平衡期病灶共检出26例,以低密度为主。动脉期的检出率对小肝癌病灶的检出率稍高。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检出率高,诊断准确可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利于进行及时的治疗。
- 何雪松黄晗王永杰
- 关键词:螺旋CT小肝癌动脉期检出率
- 单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附31例报告)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单排螺旋 CT 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31例患者,采用单层螺旋 CT 行薄层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检查;利用原始数据进行层厚1mm 的轴面重建,比较层厚3mm 和1mm 图像的诊断价值。结果 CTPA 可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充盈缺损、附壁血栓、完全阻塞)以及间接征象(肺动脉高压、肺梗塞等)。1mm 有效层厚图像对段、亚段肺动脉内血栓的显示高于3mm 有效层厚图像(P<0.05)。结论单层螺旋 CT 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诊断方法。
- 黄晗王维丰何雪松
- 关键词:肺栓塞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