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山
- 作品数:95 被引量:75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新见唐代墓志典故语考释举隅
- 2021年
- 唐代碑刻承六朝骈偶文风,习用大量典故,给碑铭解读带来不少困难。研究唐代碑刻文献必须正确而有效地破解典故。《西南大学新藏墓志集释》著录209种近年新获唐代墓志,多为首次释读整理,其中不乏生僻或疑难典故语。这些词语原书有的考释有误,有的应考而未考,故选择较典型的11则材料试做考补,以期为更好研究和利用这批新材料提供参考。
- 赵瑞娟何山
- 关键词:唐代墓志
- 北齐《冯娑罗墓志》用典探析
- 2019年
- 用典是古代墓志文重要的语言特征。北齐《冯娑罗墓志》多处使用典故,其用典方式有割裂造词、直接截取造词、意合造词。如“聿修”为“聿修厥德”之割裂,是割取性质不同的语素“聿”“修”组合而成的,其表义具有关涉原典语义的映射功能;“延葛”为“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的意合,从藤蔓柔长的角度入手,选取其蔓延到山谷这一意象,构成典故语“葛延”,喻指女性容貌之美。正确解读这些典故语,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解传世典籍和出土墓志文献,而且能为中古词汇及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 邵秀梅何山
- 关键词:例释汉语词汇史
- 《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三集》缺误录文补正举隅
- 2025年
- 《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三集》收录357方洛阳周边流散民间的墓志拓片及录文,部分为首次刊布,其文献、学术和研究价值都很突出。受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一些志石及拓本文字残泐、模糊,较难辨认,原书多未释录,导致文献信息不全,或因此而误断文句。通过考辨补正原书14处缺录、误录的残泐字,校正句读问题,并总结考辨方法,旨在为相关墓志材料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帮助,亦为后续碑刻文字的释读整理提供借鉴。
- 官忠美何山
- 唐《窦诞墓志》释文综合校补
- 2019年
- 唐《窦诞墓志》被多书著录,为研究窦氏家族和相关史实提供了重要资料。但各家录文文字缺误现象较为多见,甚至有的文字释读众说纷纭,不利于该份文献的科学使用。本文以拓片为基础,汇校补正已有录文缺误,以使该墓志更好服务于相关文史研究。
- 彭明虹何山
- 关键词:释文校补
- 碑刻“班/斑”俗字源流考察及误释误混探析
- 2024年
- “班”“斑”乃古文献常用字,古代碑刻用例很丰富。其中部分俗字源流关系未明,字际关系不清,再加人为不辨字形、以词定字等原因,字书误归、碑刻文献整理成果误释误混“班”“斑”俗字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需要重新分析的文献用字的典型实例。文章在全面梳理两字形体俗变源流基础上,补正国内外十余部字书或文字编有关收录缺误,校正历代碑文数十处成类型的识辨错误。这些研究表明,碑刻俗字繁杂是表象,系统和规律才是其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总结汉字发展演变规律,从形、音、义、用相结合角度考字、定字,确定文字职用,就可有效避免文字误释、误归等问题。
- 何山
- 碑刻残泐字考辨举隅被引量:1
- 2019年
- 因时间久远,碑刻原物多有残损,石面风化剥裂,导致一些文字残泐,难以准确辨识。已有碑刻整理成果缺录、误释残泐字的现象比比皆是。残泐字问题已成为影响碑文准确释读的极大障碍。本文系统总结碑志文献整理中有关残泐字处理的经验教训,从八个方面归纳残泐字的考辨方法,辅以实例分析,旨在为碑刻等出土文献残泐字释读考辨、近代汉字研究提供参考。
- 黄程伟何山
- 关键词:碑刻考辨
- 新刊隋唐碑志俗字考被引量:4
- 2015年
- 出土碑志材料真实、内容广泛、数量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准确释读、科学整理是有效利用碑志材料的关键;难点在于文字俗讹多变不易分辨,铭文残缺模糊不易识断,语言典雅深沉不易理解。考释新刊隋唐碑志俗字疑难字需要抉发俗变原因,梳理形变脉络,沟通字际关系,分析构形理据,融贯变异规律,运用有效辨识方法。
- 何山
- 关键词:俗字考释隋唐汉字史
- 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中的构件“口”
- 2008年
- "口"是汉字构形系统中的重要构件之一。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中除原形构件"口"外,又由其他构件讹变混同,使"口"的构字角色复杂化。新生构件"口"产生方式灵活,产生原因多样,对汉字构形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 何山
- 关键词:碑刻文字
- 《长安高阳原新出土隋唐墓志》俗字例释被引量:2
- 2018年
- 《长安高阳原新出土隋唐墓志》收录新出土的隋唐墓志一百余通,为相关文史考察提供了新材料,具有重要的文献和研究价值。只是由于原刻多俗别字,给文字释读带来很大的障碍,已有录文存在较多俗字缺释和误辨的问题,破坏了材料的真实性,严重影响材料的科学利用。综合运用文字学、碑刻学等多学科知识,深入考辨其中的"■""■""■""■""■""■""■"等误读俗字,既有利于还原文献原貌,又有利于后续碑志材料整理和汉语汉字史研究。
- 黄程伟何山
- 关键词:俗字碑刻文献汉字史
- 《陕西新见隋朝墓志》录文斠读被引量:2
- 2019年
- 《陕西新见隋朝墓志》著录陕西关中地区近年新见隋志50通,唐志8通,为隋唐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但该书志铭释读存在不少文字缺误、标点误施等问题。论文分十类举例校正了其中近40条文字及标点错误,旨在为该项材料的科学有效利用提供参考,对于后续石刻及其它文献的整理研究、碑刻文字和汉语俗字研究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 何山
- 关键词:汉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