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云龙
- 作品数:37 被引量:27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琼东南盆地陆坡体系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50
- 2010年
- 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是发育于前古近系基底之上的裂陷盆地,自中新世以来进入裂后沉降期。10.5Ma以来,随着盆地演化进入加速沉降阶段,盆地水深迅速增大,陆坡体系开始发育。根据陆坡体系的外部形态及其内部沉积构成特征,在空间上自西向东可以将其划分为3段,盆地西部陆坡以快速进积的陆坡楔状体为主要特征;盆地中部陆坡以陡倾的陆坡角度,大量的陆坡峡谷、沟谷和大规模的沉积物重力流等陆坡沉积为特征;盆地东部陆坡以宽缓的陆坡形态为主要特征。研究表明,沉积物供给和断裂活动对陆坡体系的发育都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同时,陆坡发育时期所经历的沉积过程、古地貌形态和相对海平面变化对陆坡体系的发育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 何云龙解习农李俊良张成苏明
-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
- 高精度层序格架下湖底扇沉积特征及演化: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北长7段为例
- 2025年
- 湖底扇是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热点目标之一,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价值。湖底扇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质背景下的湖底扇沉积演化特征差异性明显。本次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湖底扇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在高精度层序格架内对庆北地区长7_(1)层序单元的湖底扇展开沉积演化分析。研究表明,依据四级层序长7_(1)内部岩性突变面,长7_(1)层序单元可划分出5个五级层序单元,重点五级层序单元7_(1)-5及7_(1)-4可进一步划分出10个六级层序单元。本次研究识别出重力流水道、水道天然堤复合体、天然堤、朵体和朵体边缘等不同的湖底扇沉积单元。研究表明,研究区湖底扇主要由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供源,在湖平面持续下降及温暖潮湿的气候背景下,陆源碎屑输入量高,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物源供给增强,湖盆可容纳空间下降,湖底扇向东北方向进积,朵体范围变大,具有横向连片、纵向叠置的沉积特征。
- 叶定蓬何云龙侯秀林周波王磊飞张先平李国顺刘佳钰向常龙张涵吕德洁
- 关键词:重力流湖底扇鄂尔多斯盆地
- 南海西北陆缘深水沉积体系内部构成特征被引量:44
- 2012年
- 深水沉积是近年来我国海域油气勘探重点之一,利用高精度二维和三维地震剖面的精细解剖,揭示了南海西北陆缘区深水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内部构成特征.这些深水地区除堆积正常深海-半深海泥岩外,还发育大量深水重力流沉积,包括块体流沉积、深水峡谷、沉积物波等大型沉积体.研究表明,南海西北陆缘区发育4类陆坡,即进积型、滑塌型、水道化型、宽缓渐变型陆坡.不同陆坡类型具有不同地貌形态,发育不同的沉积体类型.大型块体流沉积主要发育于滑塌型和水道化型陆坡,沉积物波主要发育于宽缓渐变型陆坡下部及深海中央峡谷长昌段的周缘地区.由于南海西北陆缘自晚中新世以来形成向东开口的喇叭形变深的地貌形态,导致在盆地中央形成了独特的与陆坡走向一致的深海峡谷体系——中央峡谷.该峡谷的沉积充填不仅包括来自于西部峡谷头部的浊积水道沉积,还包括来自于北部陆坡的块体流沉积,特别是来自于滑塌型陆坡的块体流沉积.中央峡谷体系构成了西北陆缘区多源汇聚的深水沉积物输送系统,同时也是南海西北陆缘深水区重要的油气储层发育层系.
- 解习农陈志宏孙志鹏姜涛何云龙
- 关键词:沉积物上新世油气
- 一种基于源-渠-汇耦合系统的古水系定量恢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源‑渠‑汇耦合系统的古水系定量恢复方法,包括:获取地貌DEM数据;基于所述地貌DEM数据,构建源‑渠‑汇体系;基于所述源‑渠‑汇体系,构建地貌响应模型,利用所述地貌响应模型,模拟剖面形态;基于所述地貌...
- 何云龙沈钰鹏叶定蓬向常龙李国顺周婧
-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西段莺歌海组沉积演化及储层预测被引量:11
- 2015年
- 发育于琼东南盆地乐东凹陷、陵水凹陷、松南低凸起的中央峡谷西段,早期充填了厚达700m的深海重力流沉积。基于两口钻井和两块三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内中央峡谷早期的沉积演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地震剖面波组特征和对比井震资料,将峡谷充填划分为5个沉积期次;在井震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反射特征、地震切片及属性分析,识别出四种主要的沉积类型:水道复合体、水道一天然堤、浊积席状砂、块体流。沉积期次l主要为水道复合体,沉积期次2和3主要为水道一天然堤,沉积期次4主要为块体流和水道一天然堤,沉积期次5主要为块体流和浊积席状砂。峡谷DSI-DS3主要受轴向物源控制,以浊流沉积为主,富砂;DS4~DS5逐渐受北部陆坡物源控制,以块体流沉积为主,富泥。浊流沉积是峡谷内优良的储集体,普遍发育于峡谷充填下部,与上部块体流沉积可以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 黄卫解习农何云龙吴景富赵志刚王西杰
-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
-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东段形态-充填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9
- 2014年
- 通过对琼东南盆地东部水深数据和高精度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盆地东段中央峡谷体系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充填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刻画。研究结果显示: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东段呈NEE向分布于长昌凹陷中央,峡谷具有相对笔直的通道,较为狭窄,剖面上表现为明显的"V型"形态,两侧发育陡峭的峡谷侧壁;东段峡谷的内部充填沉积物由滞留沉积体、块体流-席状砂复合体、浊流沉积体和垮塌沉积体构成,垂向上显示出多期的形成演化过程。形态特征和充填结构表明,盆地东段峡谷主要受到该区域古地貌特征的影响和控制,形成于晚中新世早期的长条状负地形为中央峡谷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空间,限制了盆地东段峡谷的形态特征,该地貌特征将持续影响峡谷内部的沉积物输送和堆积样式。更新世以来充分的沉积物供给在陆架坡折处形成了大量的陆坡峡谷,沉积物以垂向输送的方式沿着坡降向下运移,在下陆坡位置形成现代深水扇,并被现今中央峡谷的头部区域所捕获,在地貌特征的限制下,沉积物将发生转向输送,沿着盆地东段峡谷的走向,自西向东发生轴向运移。盆地东段构造控制型峡谷是造成琼东南盆地东西部中央峡谷体系在形态和充填上具有明显差异的原因。研究区内3种不同的现代沉积物输送方式,对于更好地理解盆地西部沉积物运移和西段峡谷的形成过程也具有一定的指示和对比意义。
- 苏明姜涛张翠梅张成何云龙王振峰
- 一种水下自动采气装置
-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开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下自动采气装置,包括基座、气液分离罐和膜分离设备: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安装有气液分离罐和膜分离设备,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安装有氮气存放箱体;所述气液分离罐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消泡筒体,所述...
- 袁伟何云龙姚海鹏钟思宇李晶李恒林海涛李玲
- 一种便携式水下采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水下采气装置,包括井筒,一井筒上帽和一井筒下帽分别可拆卸的设于所述井筒的上下两端,所述井筒上帽上设有气体阀门,所述井筒下帽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为上大下小的锥台结构,一活塞密封所述通孔,所述井筒内部设...
- 何云龙冯景昊薛志刚赵仕宝庄新国李晶张龙王玉华王亚楠
- 一种基于古水深定量计算的断陷湖盆古地貌定量恢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古水深定量计算的断陷湖盆古地貌定量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研究区内选取预设数量的钻井,获取每一钻井内目标层位的平均古水深,得到所有钻井内目标层位的平均古水深数据集;获得研究区内目标层位的古地貌趋势图,...
- 何云龙叶定蓬胡德胜喻建新严德天张建新刘紫璇朱越越
- 南海西缘中新世构造事件的沉积响应--以万安盆地为例被引量:2
- 2021年
- 万安盆地位于南海西南陆缘,独特的构造位置使得其充填演化成为研究西南次海盆扩张、西缘走滑断裂活动的重要窗口。利用已有钻井资料,通过井震对比和地震相分析,探讨万安盆地中新世沉积充填特征及其对南海西缘构造事件的沉积响应。研究表明,中新世万安盆地主要发育三角洲、浊积扇、碳酸盐台地和生物礁等4种与油气储层关系密切的沉积相类型。早中新世时期,以三角洲体系为主;中中新世时期,三角洲仅发育于盆地西部,同期盆地东部开始发育碳酸盐台地;晚中新世时期,源自盆地西部的浊积扇开始发育。早中新世末南海西南次海盆停止扩张及中中新世末南海西缘走滑断裂活动,形成了2个重要构造不整合界面,对万安盆地中新世沉积充填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 张道军何云龙陆必宇王亚辉刘娟杨允柳肖鸿议
- 关键词:中新世万安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