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少艳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东莞市工厂女工性心理和性知识现况调查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工厂女工性心理行为和性生理卫生知识现状,为开展女工性心理和性知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东莞市9家工厂18~35岁3000名女工,以不记名方式进行性心理行为、生理卫生、性安全及性传播疾病等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工厂女工的性心理趋于保守,55.4%的调查对象认为贞操对男女都很重要,另有16.4%认为贞操对女性很重要;对婚外情、一夜情、同性恋持反对意见的比例分别为78.6%、63.5%和71.0%;婚姻状况对女工性心理有一定影响。女工性生理卫生、性安全知识水平较低,仅半数以上的女工了解月经的形成、经期保健知识、女性如何才能受孕以及人流的危害;了解女性的生理安全期、药流适应时间的比例只有21.3%和6.9%;部分知识点知晓情况已婚者好于未婚者,学历较高者好于低学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社会及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女工的性健康状况,为其提供性心理辅导和性知识教育,培养女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性态度,掌握科学的性知识。
- 曾丽萍张顺英代少艳
- 关键词:性心理性知识流行病学调查
- 东莞市外来女工性生理、卫生知识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工厂女工性健康知识现状,通过光盘健康教育后,提升女工对性生理、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达到有效预防性传播疾病的目的。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东莞市9家工厂18-35岁间1500名女工,以不记名方式进行性生理、卫生知识的问卷调查。再通过性健康知识光盘教育,最后再对参加调查的女工进行课后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的婚姻状况和学历程度的受调查者,教育前和光盘教育后自身对照均有显著差别,教育后的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教育前的知识水平。2.不同婚姻状况和不同学历的女工之间在教育前和教育后知识掌握程度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已婚女工明显优于未婚女工,学历高的女工明显优于学历低的女工。3.有过性经历的未婚女工约占未婚女工总数47.8%,其中约44.6%的女工在性活动中没有使用过安全套。结论东莞市是全国外来女工相对集中的地区,她们对性生理、卫生知识的缺乏已成为社区卫生知识普及教育刻不容缓的问题。本研究采取的性生理、卫生知识光盘教育方式,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有70.3%的女工选择有必要在工厂开展性教育课,正确了解性知识。这种光盘教育方式具有反复、循环播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节省人力物力支出,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教育等优点,可以作为一种社区卫生知识普及的手段加以推广,以便服务于更多的青年女工。
- 张顺英潘敏代少艳曾丽萍
- 关键词:性生理性卫生健康教育
- 东莞市工厂女工性知识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 2010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工厂女工性知识现状,探索一种有效、实用、易普及的性知识社区护理干预方式,为女工性知识及其他健康知识的培训和普及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东莞市9家工厂18~35岁3000名女工,随机分为光盘组和老师组各1500名,分别以光盘授课和老师现场授课的方式接受性知识培训,以匿名方式对其培训前后的性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组调查对象培训前性知识掌握程度均较低,无显著差异。培训后光盘组女工性心理知识和性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显著高于老师组。结论DV光盘授课培训效果优于老师现场授课,且具有普及率高,节省人力、物力,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能循环播出的特点,可以作为社区卫生知识普及的手段加以推广。
- 代少艳潘敏雷伶俐苏远红张顺英曾丽萍
- 关键词:性知识社区护理干预
- 东莞市外来未婚女工性知识现状及需求调查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东莞市外来未婚女工性知识现状与需求。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东莞市9家工厂18~35岁未婚女工2 346名,以匿名方式进行生理卫生、性安全及性传播疾病等知识及保健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性和生殖健康知识总体水平不高,回答正确率分别为37.1%和53.2%,约50%的未婚女工了解月经的形成、经期保健知识、女性受孕以及人流的危害;了解女性的生理安全期、药物流产适应时间的比例只有20.2%和7.5%;来东莞市时间短、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者中,部分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9.4%的调查对象希望得到有关性和生殖健康方面的信息和服务。结论外来未婚女工性知识知哓率较低,有关部门应关注外来未婚女工的性与生殖健康状况和需求,提供科学、系统的性知识教育与服务。
- 曾丽萍代少艳张顺英雷伶俐潘敏
- 关键词:外来人口性知识
- 创伤性休克早期救治15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寻求一种提高救治成功率的液体复苏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科就诊的15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早期补液量分成三组:小剂量组<1 500 ml,中剂量组1 500~2 000 ml,大剂量组>2 000 ml。比较三组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生率和总存活率。结果: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输液量中剂量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三组中ARF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ARDS的发生率在大剂量组中(33.33%)明显高于小剂量组(18.75%)和中剂量组(17.54%)(P<0.05)。结论:在创伤性休克术前未控制性出血条件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明显降低患者AR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苏远红梁志敏代少艳马诚郭少卿刘旺林
-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早期急救限制性液体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