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艳

作品数:37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狼疮
  • 13篇红斑
  • 12篇红斑狼疮
  • 11篇细胞
  • 10篇系统性红斑
  • 10篇系统性红斑狼...
  • 10篇基因
  • 9篇淋巴
  • 9篇淋巴细胞
  • 8篇甲基化
  • 8篇儿童
  • 8篇SLE患者
  • 8篇T淋巴细胞
  • 6篇蛋白
  • 6篇启动子
  • 6篇启动子区域
  • 6篇EB病毒
  • 6篇穿孔
  • 5篇穿孔素
  • 4篇基因表达

机构

  • 26篇中南大学湘雅...
  • 17篇海南省人民医...
  • 8篇海南省妇幼保...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南华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密歇根大学

作者

  • 37篇丁艳
  • 15篇肖嵘
  • 11篇蒙秉新
  • 9篇李勇坚
  • 9篇李亚萍
  • 9篇文海泉
  • 7篇向伟
  • 7篇张燕
  • 7篇陆前进
  • 5篇苏玉文
  • 5篇廖旺
  • 5篇苏建英
  • 5篇梁云生
  • 5篇张静
  • 4篇杨慧兰
  • 4篇何小解
  • 4篇易著文
  • 4篇刘嘉
  • 4篇党西强
  • 4篇韩科

传媒

  • 4篇中华皮肤科杂...
  • 4篇临床耳鼻咽喉...
  • 3篇中国麻风皮肤...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国外医学(皮...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15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6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听觉及平衡系统损害的Cogan综合征2例被引量:1
2019年
1病例报告例1,男,28岁,2007-2013年双眼反复发作疼痛、畏光、充血、溢泪等,后伴有视力逐渐下降。患者多次于眼科就诊,诊断为'角膜炎'、'巩膜炎'。病程进展继而出现鼻梁塌陷,双侧耳廓软骨逐渐融合。2015年病情加重,受凉后有头晕、耳鸣症状,并出现右膝、双足皮肤发红,伴疼痛、跛行,右足第一、二足趾末端坏疽,右膝关节压痛。双下肢血管造影提示右侧髂总动脉狭窄,髂内动脉节段性闭塞。2016年5月受凉后头晕伴视物旋转、呕吐、耳鸣.
马妍佳汪芹伍伟景刘嘉丁艳
关键词:COGAN综合征听力损失前庭功能
EB病毒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通过研究EB病毒(EBV)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DNA拷贝数及EBV基因的表达,探讨EBV在儿童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1.分离30例SLE患儿和12例健康对照儿童PBMCs,提取DNA.2.用B95.8 EBV株与提取的PBMCs共同培养12 d,提取培养前后的PBMCsRNA.3.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BMCs EBV DNA拷贝数.4.用反转录PCR的方法检测EBV基因的表达.结果 1.SLE组PBMCs EBV DNA[(658.6±183.6)拷贝/μg]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0.1±11.6)拷贝/μg](P<0.05);SLE活动组PBMCs EBV DNA[(785.2±179.2)拷贝/μg]显著高于非活动组[(586.0±193.1)拷贝/μg] (P <0.05).2.EBV PBMCs EBV DNA拷贝数与SLE病情活动程度评分不存在相关性(r=0.03,P>0.05).3.用EBV培养PBMCs后,结果发现SLE组和健康对照组潜伏期基因和裂解期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潜伏期基因潜伏膜蛋白1(LMP1)、LMP2、EBV核抗原1和裂解期基因BCRF1、BLLF1的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LE患儿EBV DNA拷贝数显著增加,并且EBV基因异常表达,提示EBV可能参与SLE的发病过程.
丁艳何小解廖旺杨慧兰向伟党西强易著文
关键词:儿童EB病毒基因表达
儿童狼疮性肾炎患者的EB病毒潜伏膜蛋白1的表达
目的: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PCR)、肾脏免疫组化和ELISA 3种方法研究儿童狼疮性肾炎(LN)中EB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的表达,试图探讨LMP-1在儿童LN的致病机制。方法:41例LN患...
丁艳向伟杨慧兰何小解党西强易著文
关键词:潜伏膜蛋白儿童狼疮性肾炎
文献传递
重症药疹4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本文对41例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现本组资料中致敏药物最易引起重症药疹的次序依次为:抗痛风药、抗生素、抗癫痫药、解热镇痛药等。提示近年来本地区引起重症药疹高发的药物种类有了新的特点。
肖嵘丁艳苏玉文李勇坚周怡新梁云生张静李亚萍文海泉
关键词:重症药疹致敏药物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XCL9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叶筱燕戴永江蒙秉新丁艳曾慧明
婴儿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合并念珠菌性肠炎1例被引量:1
2008年
丁艳蒙秉新
关键词:念珠菌性阴道炎慢性婴儿皮肤红斑母乳喂养出生时体重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CD70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T淋巴细胞CD70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CD70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的状态。方法分离15例活动期SLE患者、15例非活动期SLE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CD4+与CD8+细胞,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CD4+和CD8+细胞CD70mRNA转录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70+细胞和CD8+CD70+细胞百分率,亚硫酸氢钠基因测序法检测CD4+细胞和CD8+细胞CD70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①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CD4’细胞CD70mRNA转录水平分别为0.82±0.12和0.73±0.1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O.45±0.09),F=53.017,P〈0.01,活动期SLE患者CD4细胞的CD70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SLE患者(P〈0.05)。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4+CD70+细胞百分率分别为80.30%±11.04%和66.80%±3.9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2.48%±3.45%),F=311.517,P〈0.01,活动期SLE患者CD4+CD70+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非活动期SLE患者(P值〈0.05)。SLE患者外周血CD70+CD4+细胞百分率与SLE疾病活动度呈显著正相关(r=0.792,P=0.000)。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组的CD4+细胞CD70基因启动子序列-60~-300bp区域平均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32±0.05和0.36±0.0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0.62±0.05),F=152.64,P〈0.01,活动期平均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非活动期SLE患者组(P〈0.05)。结论CD4+细胞CD70基因启动子区域处于低甲基化状态,这种低甲基化状态可能是CD70过度表达的直接原因。
丁艳肖嵘张燕蒙秉新苏建英韩科
关键词:红斑狼疮T淋巴细胞
CXCL9、IL-22在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检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清中趋化因子9(CXCL9)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5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进展期20例,稳定期15例)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XCL9及IL-22含量。比较CXCL9、IL-22在各组血清中含量的差异,分析CXCL9、IL-22与白瘫风患者年龄、病程及皮损面积的相关性。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和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血清CXCL9、IL-2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CXCL9、IL-22明显高于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XCL9、IL-22可能参与了白癜风的发病过程。
叶筱燕戴永江蒙秉新曾慧明丁艳
关键词:白癜风白细胞介素趋化因子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中Epstein-Barr病毒基因异常表达的研究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Epstein-Barr病毒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  本实验探讨儿童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丁艳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基因异常表达
1型糖尿病与突发性感觉神经性耳聋的风险增加有关:基于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
2024年
目的:糖尿病与突发性感觉神经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密切相关,但目前还没有明确证据表明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和SSNHL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本研究旨在从遗传学角度探讨T1DM对SSNHL发生的影响,以期为指导SSNHL的风险预测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中获得与暴露(T1DM)和结局(SSNHL)相关的遗传信息,筛选工具变量,并使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探讨T1DM和SSNHL间的因果关联。采用逆方差加权(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MR-Egger、加权中位数、简单模式和加权模式作为IVW的补充方法,并通过Cochran’s Q检验评估所选工具变量效应大小的异质性,MR-PRESSO排除异常值,MR-Egger回归评估水平多效性,留一法分析探讨删除选定的单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对总体结果的影响。结果:共筛选得到127个SNPs作为MR分析的工具变量。IVW分析结果显示T1DM与SSNHL之间存在遗传决定的相关性(OR=1.036,95%CI 1.002~1.071,P=0.038)。森林图和散点图显示T1DM和SSNHL之间存在因果关系,T1DM可增加SSNHL的风险。Cochran’s Q检验结果显示SNPs之间的不存在明显异质性(MR-Egger中Q=126.030,P=0.356;IVW中Q=126.450,P=0.373)。漏斗图大致对称,表明选定的IVs主要与暴露相关,而不与其他潜在混淆因素相关。MR-Egger分析的截距项与0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7),提示SNPs之间不存在水平多效性。MR-PRESSO分析未发现异常SNPs(P=0.356)。留一法分析结果显示去除单个SNP后结果保持稳定。结论:两样本MR分析结果支持T1DM患者具有更高的SSNHL发生风险。
丁艳张康佳张勇张勇肖自安伍伟景
关键词:1型糖尿病因果关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