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
- 作品数:11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初中生物学大情境单元的内涵特征及实施路径——以《了解生物圈》为例被引量:2
- 2023年
-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要改变以课时为单位的模式,从整体性出发,建构大单元。教师要聚焦大概念,遵循知识学习的进阶逻辑,建构引领整个单元教学活动的大情境,设计具有系统性和统筹性的大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从目标维、活动维、评价维三个层面进行大情境单元设计,包括规划大概念以确立单元教学目标,确立大问题并分解为课时问题,适度拓展情境以检测学习深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知识的纵横联系,从而获得能力,提升素养。
- 徐汛峰金雨瑶黄文
- 关键词:单元教学初中生物学
- 低浓度LAS对活性污泥性质和去除污染物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采用SBR处理模拟废水,考察了不同浓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LAS)对反应器活性污泥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表面活性剂LAS的投加,有利于提高SBR中活性污泥对COD和氨氮处理效率,并且活性污泥的沉降性以及微生物活性也随着LAS投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是,当LAS的投加浓度过高时(1 mg/L),污泥表面产生起泡、乳化和微粒悬浮等现象,使大量固体陷入漂浮泡沫层,降低曝气池的充氧效率,最终导致污泥解体,沉降性变差,活性下降。
- 黄文刘志敏成应向
-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SBR反应器活性污泥
- ZWY15型活性炭的氧化改性及其对废水中Cr的吸附
- 2013年
- 利用质量分数为1%、5%、10%的过氧化氢溶液在加热搅拌条件下改性ZWY15型活性炭(AC),得到改性活性炭1%AC、5%AC、10%AC,研究了改性过程相关参数的变化以及改性活性炭对废水中Cr的吸附。结果表明:改性后活性炭表面基团发生变化,其对Cr的最高去除率由26.1%提高到99.6%;10%AC、5%AC、1%AC、AC对Cr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75×10-1、1.38×10-1、9.62×10-2、1.74×10-4mg/g。
- 罗咏成应向戴友芝黄文
- 关键词:氧化改性活性炭
- 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菌株培养条件优化的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菌W2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以获得最佳的菌株生长条件和最佳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条件.结果表明:W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培养基成分(g/L)为葡萄糖40.0,NaNO32.67,K2HPO41.0,KH2PO40.5,KCl 0.1,MgSO40.5,CaCl20.01,FeSO4.7H2O0.01,酵母提取物0.1.W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培养基最适宜pH=6.5,接种量为1%,最适温度为30℃.针对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和菌体生长的关系,将分段培养工艺应用于W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中,即在培养的初期24h内采用菌体生长最佳培养条件,在培养后期采用菌体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培养条件.
- 黄文
-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
-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生长动力学研究及营养优化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对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种BS-2的生长动力进行研究并对其发酵的营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运用Monad、Haldane和Teissier模型对BS-2的生长动力学进行探讨,分别在不同单因素限制条件下对初始营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初始营养中的碳源与氮源的质量比进行优化。[结果]表面活性剂产生菌BS-2在单因素营养条件受限时,菌体的最大生长量分别出现在碳源初始浓度为60g/L和氮源初始浓度为4g/L时,此时的特征生长率分别为0.0912h-1和0.092h-1,Teissier模型的回归参数与实际值最为接近,在碳源和氮源受限时的最大生长速率umax分别为0.0903h-1和0.0924h-1;而在保持相同的碳源初始浓度时,培养液的最小表面张力与菌体生长量分别出现在C/N=10和15时。[结论]BS-2对氮源比对碳源有更好的亲和性,C/N比能够较好地调节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在增加自身生长量和产表面活性剂2种生长功能之间的平衡。
- 黄文蒋志敏
-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生长动力学
-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降解石油废水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从含油废水中筛选分离到1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B-1,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omonas sp.)。对该菌株降解石油废水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1菌株对石油的最高降解率可达87.25%;菌株能利用石油产生大量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使菌体表面疏水性呈下降趋势,疏水性最高为0.677;B-1菌株还能有效降低污染物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及石油烃与间隙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从最初的65.74 mN/m下降到最低的32.19 mN/m;B-1菌株的乳化性能较好,18 d后乳化指数仍达到81.16%,能产生较好的增溶效果,使非水溶性石油烃类物质的有机相与水相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
- 黄文
- 关键词:假单胞菌属石油废水降解率生物表面活性剂
- 温度和光照对乌龟非肺呼吸耗氧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检测乌龟在限氧环境下的非肺呼吸能力、耗氧量和低氧耐受极限等.研究发现,乌龟抗缺氧环境的能力极强,直至水中溶氧量低于1.5~2.0mg/L;乌龟单位时间耗氧量最高值是0.062 3mg/min,最低是0.000 8mg/min,平均为0.024 5mg/min;光照与黑暗环境对水中的溶氧量和乌龟的呼吸影响无显著差异(T1=0.887 9,T2=-1.359 9,P>0.05);温度对水中的溶氧量有高度显著的影响(T1=-13.697 2***,P<0.001)、对乌龟的呼吸有极显著的影响(T2=3.201 9**,P<0.01).
- 黄文印大中朱泽瑞
- 关键词:乌龟耗氧量
- 产表面活性剂根际菌协同龙葵修复镉污染土壤被引量:21
- 2011年
- 从某矿区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能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根际细菌LKS06,经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 sp.LKS06)。生物学特性的测定表明,菌株LKS06对多种重金属有很高的耐受性,且具有分泌吲哚乙酸、产铁载体和ACC脱氨酶活性的能力,并对土壤重金属具有很好的活化效能。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菌株LKS06对超累积植物龙葵在含镉0、10、25、50和100 mg/kg的土壤中的生长及累积镉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LKS06在促进龙葵的生长同时显著地提高了对镉的富集能力,其根、茎、叶的干重分别比未接菌的对照增加6.3%~11.9%、10.0%~18.8%和4.8%~23.7%,根和地上部镉的总累积量最高的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6.7%和42.4%。研究利用微生物与植物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植物修复效率,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了新途径。
- 黄文
- 关键词:根际细菌表面活性剂镉植物修复
- Fe_3O_4/SDS磁性纳米颗粒吸附水体中的Cd^(2+)和Zn^(2+)被引量:16
- 2012年
- 一种新型纳米固相萃取吸附剂,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包裹在Fe3O4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形成,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研究了吸附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如SDS浓度、溶液pH等)以及解吸过程的最佳条件,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Fe3O4颗粒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54 nm;SDS浓度为300 mg/L时,Fe3O4/SDS磁性纳米颗粒吸附Cd2+和Zn2+的能力最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Fe3O4/SDS体系对Cd2+和Zn2+的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2.42 mg/g和13.95 mg/g。最终结果表明,Fe3O4/SDS磁性纳米颗粒具有较强磁分离能力和较好的吸附效果。
- 黄文周梅芳
- 关键词:FE3O4SDS
- 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被引量:4
- 2017年
- 对不同季节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由春季到冬季,油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叶片氮和叶片磷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大致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2)不同季节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随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由春季到冬季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p H值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大致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以夏季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p H值最低。(3)不同季节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由春季到冬季,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大致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局部有所波动,其中油茶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在夏季、秋季表现出了明显的"根际富集"。(4)不同季节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均以细菌最多,占微生物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放线菌、真菌,表明不同季节根际土壤对于不同微生物菌落有着不同的效果,但总体来说,油茶的根际养分的富集提高了微生物总数。(5)油茶根际、非根际土壤p H值与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油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主要可以通过降低根际p H值提高根际养分含量,有利于对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
- 黄文陈颍卓庄远红
- 关键词:油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