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琪
- 作品数:5 被引量:49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析及血清降钙素原的临床诊疗价值被引量:23
- 2018年
- 目的观察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体内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治疗的87例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入院当天的PCT中位数4.77ng/ml为界将患者分为高水平组(PCT≥4.77ng/ml)44例及低水平组(PCT<4.77ng/ml)43例。对病原菌进行分型;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患者PCT水平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相关性;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累积死亡率。结果 87例感染患者共分离致病菌1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8株占66.67%,革兰阳性菌32株占27.35%,真菌7株占5.98%;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PCT水平与CPIS呈正相关(P<0.05);PCT高水平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为(28.42±6.31)mg/ml、(19.81±5.12)ng/ml及(21.63±4.26)ng/ml均高于PCT低水平组(23.51±5.74)mg/ml、(16.73±4.92)ng/ml及(18.43±3.84)ng/ml(P<0.01);治疗4周后,高水平组死亡率为18.18%高于低水平组患者4.65%(P<0.05)。结论 PCT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与体内的炎症反应程度有关,检测PCT水平可作为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断及评估预后的良好指标。
- 胡旭明高美慧鲍琪张亚平蒋莉张咏梅
- 关键词:卒中相关性肺炎降钙素原病原菌分布
- 脉搏变异指数指导胸腔镜手术患者容量治疗的效果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评价脉搏变异指数(PVI)指导胸腔镜手术患者容量治疗的效果.方法 择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3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PVI组.C组和PVI组麻醉诱导期快速静脉输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250 ml,随后以2~8 ml·kg-1·h-1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C组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50 ml和间羟胺0.5 mg维持MAP≥65 mmHg;PVI组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50 ml和间羟胺0.5 mg维持PVI≤13%和MAP≥65 mmHg.分别于单肺通气开始即刻(T1)、单肺通气结束即刻(T2)和术后1 h(T3)时,记录SpO2,同时采集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乳酸浓度;分别于术前24 h和术后24 h时测定血肌酐浓度.记录术中液体出入量.结果 与C组比较,PVI组术中胶体液输入量、液体总输入量、T3时血乳酸浓度降低(P<0.05);2组间各时点SpO2和血肌酐浓度、术中晶体液输入量、尿量和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I指导下的容量治疗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不仅能维持有效的血容量和组织灌注,还能减少术中液体输入量,有利于减轻肺水超负荷.
- 雷敏鲍琪许浬渊钟泰迪
- 关键词:体积描记术补液疗法手术中胸腔镜检查
-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与非限制性液体复苏法比较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 评价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2~3月龄,体重250 ~ 29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n=10):假手术组(S组)、无液体复苏组(NF组)、非限制性液体复苏组(ULF组)、限制性晶体液复苏组(LR组)、不同限制性胶体液复苏组(LSG组和LHES组).采用放血+断尾法制备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模型.股动脉20 min内放血2.5 ml/100 g,放血结束后10 min断尾,同时行液体复苏,分别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ULF组和LR组)、4%琥珀酰明胶(LSG组)及6%羟乙基淀粉130/0.4(LHES组).初始输注速率为2 ml·kg-1·min-1,限制性液体复苏目标MAP 50 mm Hg,非限制性液体复苏目标MAP 80 mm Hg.60 min后尾部断端止血并停止液体输注,改用血液复苏60 min后进入观察期180 min.于股动、静脉置管术后稳定10 min(T0)、股动脉放血结束后10 min(T1)、液体复苏结束(T2)、血液复苏结束(T3)及观察期结束(T4)时采集股动脉血样,测定Hct、血浆TNF-α、IL-6及IL-10的浓度;于T2时采集股动脉血样,检测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及髓样细胞分化蛋白88(MyD88)表达水平和NF-κB活性;记录尾部断端出血量及输液量.另取SD大鼠120只,按照上述方法分组(n=20)和复苏处理后,观察72 h内生存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Hct降低,血浆TNF-α、IL-6、IL-10浓度升高,单核细胞TLR4及MyD88表达上调,NF-κB活性增强(P<0.05).与NF组比较,ULF组、LR组及LSG组血浆TNF-α、IL-6浓度升高,IL-10浓度和Hct降低,单核细胞TLR4及MyD88表达上调,NF-κB活性增强,LHES组血浆TNF-α、IL-6浓度升高,IL-10浓度和Hct降低(P<0.05).与ULF组比较,LSG组、LHES组及LR组血浆TNF-α、IL-6浓度降低,IL-10浓度、Hct和生存率升高,单核细胞TLR4及MyD88表达下调,NF-κB活性减弱,尾部断端出血量降低,输液量减少�
- 谢俊然胡旭明赵锦宁鲍琪庞义娟吕然
- 关键词:复苏术
- 每搏变异度指导的液体目标导向治疗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评估每搏变异度(SVV)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中液体目标导向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SVV组,各22例。2组均在麻醉诱导期快速静脉输注晶体液250 ml,随后以2~8 ml/(kg·h)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对照组当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1 mmHg=0. 133 kP a)时快速输入胶体液并给予间羟胺0. 5 mg,维持MAP≥65 mmHg。SVV组当SVV>11%时快速输入胶体液至SVV≤11%,给予间羟胺0. 5 mg,维持MAP≥65 mmHg。记录患者术中液体出入量,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及乳酸测定,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SVV组术中胶体液用量和液体总入量明显少于对照组[(370±131) ml比(488±128) ml、(1 364±330) ml比(1 632±412) ml](P <0. 05); 2组术中晶体液用量、尿量、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各时间点氧合指数和血乳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SVV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1±4) d比(14±6) d](P <0. 05)。2组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VV指导的液体治疗能够降低术中液体总入量特别是胶体液入量,并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雷敏鲍琪钟泰迪
-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破裂修补术的麻醉
- 2011年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后继发的室间隔破裂,根据心脏手术风险评分,病死率为86.7%的患者,行室缺修补术的麻醉。术后恢复良好,10d后顺利出院,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46岁,80kg,饮酒后突发心前区压榨样剧痛伴放射至左肩背部,伴心慌,咳嗽。无黑噱晕厥,无端坐呼吸,持续3h,于当地医院就诊。查体:心率118次/rain,血压90/56mmHg(1mmHg=0.133kPa),两肺闻及大量湿哕音和哮鸣音,心尖区闻及3/6收缩期杂音,未及震颤,腹壁可见淤斑。
- 徐笑益乔庆鲍琪钟泰迪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破裂室缺修补术麻醉收缩期杂音手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