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盈盈
- 作品数:11 被引量:92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ATIC和GSTP1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血浆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氨基咪唑氨甲酰转移酶(ATIC)、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学治疗(化疗)期间的血浆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ALL患儿70例,收集外周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ATIC、GSTP1基因的基因型;采用酶放大免疫法(EMIT)测定MTX给药后48 h的血药浓度;收集患儿HD-MTX化疗期间的临床资料,统计不良反应相关信息。结果 ATIC T26293C和GSTP1 A313G位点都存在多态性。ATIC T26293C位点患儿TT、CT和CC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35%,39.13%,56.52%;T和C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3.91%和76.09%。GSTP1 A313G位点患儿AA、GA和GG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8.57%,28.57%,2.86%;A和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2.86%和17.14%。不同基因型患儿间48 h MTX血药浓度/剂量比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STP1 A313G位点各基因型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由低到高依次为AA、GA、GG,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P1A313G位点各基因型骨髓抑制发生率由低到高依次为GG、AA、GA,基因多态性与骨髓抑制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P1 A313G位点的多态性与ALL患儿HD-MTX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显著相关。
- 郑恒丁水平魏盈盈张柳青胡群刘爱国刘双又
- 关键词:甲氨蝶呤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多态性血浆浓度
- 2010-2012年武汉市部分医院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了解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32家医院2010-2012年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数量、消耗金额、DDDs和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喹诺酮类药年销售金额分别为12 565.63,11 135.07,16 131.77万元,注射剂占总年销售额的79.58%,78.78%,53.88%,销售金额前列的药物均为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依诺沙星,其中左氧沙星用药频度最高。结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以第3代药物为主,其总体使用量起伏,但注射剂占年销售额的比重逐年下降,卫生部加强抗菌药物管理起到一定的作用。
- 魏盈盈李樊徐艳娇李喜平杜光
-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用药频度限定日剂量
- ALL患儿MTHFD1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1(MTHFD1)G1958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期间的MTX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7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外周血,提取DNA,采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MTHFD1基因的基因型;采用酶放大免疫法(EMIT)测定MTX给药后48 h的血药浓度;收集患者HD-MTX化疗期间的临床资料,统计不良反应相关信息,对化疗不良反应进行分级。分析MTHFD1基因多态性与MTX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MTHFD1 G1958A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70例ALL患儿中GG、AG和AA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1.43%,52.86%,5.71%;G和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7.86%和32.14%。携带野生基因型(GG)ALL患儿的48hC/D值高于突变型基因型(GA+AA)携带者;携带野生基因型(GG)ALL患儿的骨髓抑制和肝脏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携带突变基因型(GA+AA)ALL患儿。由于个体间差异大,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MTX的体内代谢和不良反应的因素复杂,MTHFD1 G1958A多态性尚不能作为ALL患儿HDMTX化疗所致骨髓移植和肝脏损害不良反应和预测MTX体内排泄的有效预测指标。
- 朱影郑恒刘璐曹舒雯魏盈盈刘东杜光丁水平楼一层丁玉峰
-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多态性甲氨蝶呤血药浓度骨髓抑制肝脏损害
- 正交试验优选复方金沙利胆颗粒的提取工艺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研究探讨复方金沙利胆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根据处方中药所含主要成分的性质,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了筛选优化。以芍药苷含量和浸膏得率作为考察评价指标,选择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作为考察的三个影响因素进行优选。每因素设置3个水平,以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复方金沙利胆颗粒的最佳工艺为加12倍水(第一次提取加14倍水,浸泡30min),提取2次,每次煎煮1h。结论:该工艺提取率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浸膏得率较高,质量可控,值得推广应用。
- 易爱玲邹褔生易博杜光周从辉魏盈盈陈炜
- 关键词:正交试验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相关性研究
- 目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LL)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探讨用药后48h、72h的...
- 焦激激魏盈盈程思郑恒刘东杜光刘爱国胡群
- 关键词:甲氨蝶呤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药浓度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被引量:42
- 2014年
- 目的:对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LL)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探讨用药后48,72 h的血药浓度变化、排泄延迟与临床毒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住院患儿病例,共进行HD-MTX治疗188例次,采用酶放大免疫法(EMIT)测定甲氨蝶呤(methotraxate,MTX)给药后48,72 h的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调整四氢叶酸钙(CF)解救剂量,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B-ALL),48 h血药浓度1.16μmol·L-1以上组与以下组相比,黏膜损害、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72 h血药浓度0.22μmol·L-1以上组与以下组相比,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呼吸道反应发生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T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T-ALL),48 h血药浓度1.16μmol·L-1以上组与以下组相比,肾功能损害、呼吸道反应发生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有相关性,MTX血药浓度监测可较好地指导ALL患儿的临床治疗。
- 魏盈盈焦溦溦程思丁水平曹舒雯郑恒刘东杜光刘爱国胡群
- 关键词:甲氨蝶呤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药浓度
-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磷酸西格列汀干预后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变化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本研究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白细胞中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并运用降糖药磷酸西格列汀干预2个月,分析其与年龄、病程、胰岛素抵抗、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性,探讨磷酸西格列汀对初发糖尿病患者B细胞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以41例正常对照组(control,CTL)和32例初发糖尿病患者组(type 2diabetes,T2D)为研究对象,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静脉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静脉胰岛素水平(fasting insulin,FIN),测量体重指数(bodymass index,BMI),根据FPG及FIN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HOMA-IR)。提取研究对象外周白细胞,southernblots法检测细胞内端粒长度,TRAP-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2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BMI具可比性。T2D组端粒长度较CTL组明显减短,端粒酶活性变化不显著。T2D组中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端粒长度与年龄显著相关。经2个月的磷酸西格列汀干预后,端粒长度逐渐增加,而端粒酶活性仍无显著改变。结论:初发糖尿病中,磷酸西格列汀可能是通过改善减短的端粒长度来保护B细胞。
- 魏盈盈马德琳杨雁张宇晴
-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
- 气相色谱法测定奥沙拉秦钠残留溶剂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建立测定奥沙拉秦钠原料中残留溶剂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DB—FFAP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0.32m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FID)检测器,色谱条件:柱温40℃保持4min,以30℃·min。速率升温至160℃,保持3min;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温度250℃;分流进样,分流比1:10。结果5种残留溶剂线性关系良好(r=0.9987—0.9998);平均回收率93.1%~108.2%。结论该测定方法专属、准确,可用于测定奥沙拉秦钠原料药溶剂残留量。
- 李辉魏盈盈冯光
- 关键词:色谱法气相残留溶剂
- 普通胰岛素与诺和锐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比较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比较普通胰岛素与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7例住院DKA患者分为普通胰岛素治疗组(RI组)20例和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组(NR组)17例,对比2组间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尿酮变化、血液酸碱度及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次数,探讨DKA治疗方案。结果:2组患者的血糖治疗后均明显下降,NR组治疗DKA所用胰岛素总量显著低于RI组(P<0.01);尿酮转阴时间及纠正酸中毒所需时间,NR组与RI组差异无显著性;NR组低血糖发生次数显著少于RI组(P<0.01)。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过程中,在无差异的血糖达标时间内,静脉泵注入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较普通胰岛素降糖时所用胰岛素量更小,低血糖发生次数更少,具有更优的疗效和安全性。
- 魏盈盈王玉萍徐蓉杨雁杜光
- 关键词:普通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