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莉

作品数:29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语言文字
  • 6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语言
  • 12篇法律
  • 9篇德语
  • 8篇法律语言
  • 6篇语言学
  • 6篇教学
  • 4篇知识
  • 4篇互文
  • 4篇互文性
  • 3篇语言观
  • 3篇篇章连贯
  • 3篇篇章语言学
  • 3篇外语
  • 3篇连贯
  • 3篇可理解性
  • 3篇课程
  • 3篇课堂
  • 2篇学法
  • 2篇语篇
  • 2篇语言交际

机构

  • 25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学...

作者

  • 25篇高莉

传媒

  • 6篇现代语言学
  • 4篇语言与文化研...
  • 2篇创新教育研究
  • 2篇边缘法学论坛
  • 1篇德语学习
  • 1篇外语教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高教学刊
  • 1篇教育进展
  • 1篇2003年武...

年份

  • 3篇2025
  • 5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0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项目教学法在外语知识型课堂上的应用——德语语言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旨在以德语语言学课堂为例探索项目教学法在外语知识型课堂上的应用模式,并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具体的实现方式和总结取得的成效。应用结果表明,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外语知识型课堂符合外语教学的基本宗旨,能够帮助实现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莉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法律语言的意义生成:从文本到实践的语义转化
2025年
法律语言的专业语言属性不仅体现在其特有的语言表达和语体特征方面,而且反映在其独有的意义生成方式上。研究法律语言的语义不仅旨在明晰法律条款的内容要素,而且关乎法律的适用条件,有助于理解和促进法律的正确实施与公正裁判。以法律事实与法律规范相对应的法律适用活动为视角,结合法律文本、法律人和法律语境三要素探讨法律语言的意义生成方式,可以发现人们对法律语义的认识发生了从基于概念分析到转向语用主体再到凸显主体间建构的观念演变历程,并总体上显示出从基于文本到面向实践的语义转化。The professional linguistic features of legal language are not only reflected in its unique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register, but also in its unique way of generating meaning. The study of legal language semantics is aimed not only at clarifying the content elements of legal provisions, but also at reflecting the condi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law and helping to understand and promote the correct implementation and impartial adjudication of law. By taking the legal application activities that correspond to legal facts and legal norms as the perspective, combining the three elements of legal texts, legal practitioners, and legal contexts to discuss the ways of generating legal language meaning, one can find that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legal semantics has undergone a conceptual analysis-oriented evolution to a shift towards pragmatic subjects and then to a highlighting of intersubjective construction. Overall, it has achieved a semantic transformation from text-based to practice-oriented.
高莉
关键词:法律语言语用主体主体间性
教学对话与知识建构:语言学研究生问题意识反思
2022年
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起点,也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动力。研究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是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基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本文提出语言学课程的对话教育观,将对话理念融入教师、文本和学生之间各类关系之中,展现教学的对话性和知识的建构性本质,揭示问题意识的主体性、对话性和思辨性特征,并指出语言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来源于语言现实、学术使命和广泛阅读,可以通过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和“以问题为导向”的科研训练进行培养。
高莉
关键词:教学对话
皮尔斯符号三元论视域下立法语言的理据性研究——以象似性为例
2025年
立法语言作为规范社会关系的符号系统,其表意机制一直是法学与语言学交叉研究的核心议题。本文基于皮尔斯的符号三元论,突破索绪尔符号任意性理论的局限,重点分析立法语言的象似性特征,从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和数量象似性三个维度,剖析立法语言如何通过符号理据性实现“规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认知对接。研究发现,顺序象似性通过时间与事理逻辑的线性排列为法律条文构建认知框架;距离象似性借助语言单位的空间邻近细化法律关系的亲疏界定;数量象似性则通过语言材料的复杂程度凸显法律概念的重要性。三种象似性相互协同,共同增强法律文本的清晰性、严谨性和权威性,使其更符合人类认知规律,便于司法实践和社会公众的理解与遵守。
高莉
关键词:立法语言象似性
何谓法律语言的精确性
2022年
法律语言的精确性被普遍认为是法律语言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我们却很少对这一特征进行理论思辨。本文在解构静态法律语言精确性的基础上,依据皮尔斯三位一体符号模型,从法律语义生成的角度建构法律语言精确性的动态实践观,指出了解法律语义的生成过程是认识法律语言精确性的前提和基础。法律语言的精确性是具有典型性的法律语用事件,是法律主体在构建法律规范文本与法律事实之间关联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相似性的认知效果和共识。
高莉
篇章语用学在法律语篇分析中的运用被引量:1
2019年
法律以篇章的形式调整国家、团体和个人之间的各种法定关系和各种权利与义务。法律语言研究理应结合篇章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鉴于法学的实践性特征,对立法语篇的分析应结合其社会活动的性质,突出法律语言运用中的交际和语用因素。与传统语篇语言学理论相比较,篇章语用学把篇章界定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的以语言为中心的符号活动,重视篇章的社会功能,关注篇章结构与使用者之间、篇章的生产与接受之间的动态关系。本文以篇章语用学为理论背景,以篇章接受活动为主线,主要对立法语篇的篇章理解以及由此反映出的立法语篇衔接与连贯特征进行探讨,旨在探索立法语篇分析的有效模式。
高莉
关键词:法律语篇法律适用互文性
篇章语言学理论视域下的法律语言可理解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以法律语言为代表的专业语言能够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而倍受重视,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其可理解性问题的关注以及该问题所自带的社会效益。本文试图在法律语篇的层面,以篇章语言学理论中的衔接与连贯为视角,以德国刑法典和中国刑法文本为语料,采用语料标注与检索的方法对法律语言的可理解性问题展开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刑法篇章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衔接手段——"篇章指示"更多地使法律条文呈现出一种互文性特征,刑法篇章理解的特殊性在于构建指示互文的篇章连贯关系。立法者的这种衔接策略表明,立法篇章直接的接受者并非法律门外汉,而是法律专业人士。
高莉
关键词:篇章连贯互文性
德语语言中的“男女平等”
2010年
高莉
关键词:书面语言男女平等德语性别歧视现象社会理想社会现实
促进语言学课程知识体系由“单向型”向“复合型”转变
2015年
中国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自招生以来便实行德语法律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培养模式背景下,学生不仅学习通用德语,还会学习法律德语。为了切实发挥语言学课程对语言学习的指导作用,有必要对传统德语语言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改革。本文旨在与各位同仁交流心得,共同探讨此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促进语言学课程的知识体系由单向型向复合型转变。
高莉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专门用途语言研究发展综述
2019年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一种功能变体,专门用途语言(简称专用语)在人类各知识领域和各项事业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专用语研究自形成以来逐渐有两条研究主线引人瞩目,以英语专用语为对象的英美专用语研究(ESP研究)和以德语专用语为对象的欧洲大陆专用语研究。鉴于英语在当今世界的重要地位,ESP在国内更为人所熟知。德国的专用语研究同样建树颇多,具有丰富的洞见,在国内却鲜为人知。本文以德国专用语研究发展为主线,回顾和展示其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探讨专用语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由此深化对专业语言现象及其研究发展路径的认识。
高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