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慧 作品数:9 被引量:13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矿业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原料煤吸附预处理煤制油废水的试验研究 2021年 为了探究原料煤吸附预处理煤制油废水工艺的可行性,开展了吸附条件优化、多段串联吸附对吸附效能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煤粉粒级为<0.074mm,煤粉添加量为12.5g,吸附时间为30min条件下,煤粉对C0D_(Cr)、氨氮和挥发酚的去除率分别为36.97%、28.92%和38.77%;四段吸附串联后,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86.01%、69.05%和88.78%,煤粉吸附后表面未发生明显变化。原料煤吸附预处理煤制油废水是一种潜在的废水预处理工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童杰 胥柯伊 孙伏昆 刘艳红 高丽慧关键词:废水预处理 污染物去除率 交联剂对印迹材料选择性吸附镓性能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考察交联剂对印迹材料吸附镓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本文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原位离子印迹法考察不同交联剂用量对印迹材料(IIPs)和非印迹材料(NIPs)吸附镓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交联剂用量对合成的IIPs和NIPs的结构和吸附性能具有不同的影响规律。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NIPs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大,但当柿单宁逐渐由暴露转化为嵌入状态时,交联剂对镓的吸附容量及吸附选择性降低。模板效应是提高IIPs对镓的吸附性能及选择性的主要因素,且模板效应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交联剂柿子皮粉末用量为0.351 mg/g时,形成的薄而均匀的印迹层使得IIP-1对镓的吸附容量(Q_(e)=91 mg/g)和吸附选择性(选择性系数α=38.5)最好,有望实现混合金属溶液中镓的高效选择性富集。 高丽慧 李树磊 柴娜 胡明 李玲妮 曹亦俊关键词:镓 选择性 交联剂 蒙脱石的催化生物质热解特性 被引量:2 2021年 以纤维素和橡树叶为研究对象,探索了蒙脱石催化作用下热解产物的变化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蒙脱石负载促进纤维素向β-消除路径转化,导致活化能增加、DTG (微商热重分析曲线)峰值温度升高和热解速率降低,而对橡树叶的热解过程影响较小;蒙脱石可催化热解液体的2次裂解,使液体产率降低,气体产率增加,而对固体产物产率的影响较小,其中热解气体以H_(2)、CH_(4)和CO_(2)为主。蒙脱石表面和层间含有许多强酸性和弱酸性的Lewis (L)和Bronsted (B)酸性位点,可原位催化羧酸类物质发生脱羧基反应;同时对热解液体产物中糠醛和左旋葡聚糖酮的富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高丽慧 李树磊关键词:蒙脱石 催化 热解 生物质 纤维素与褐煤共热解协同规律 被引量:1 2023年 生物质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有机燃料,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可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问题。目前生物质与低阶煤的共热解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为解析生物质组分与褐煤共热解过程的协同作用规律,以生物质主要组成纤维素和蒙东褐煤为研究对象,以热重红外联用仪(TG-FTIR)为实验手段,进行纤维素和褐煤的单独热解和不同掺混比例下混合样品的热解动力学特性(加热速率为10、25和50℃/min)及气体析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组分可提高纤维素-褐煤混合物的热解活性,使混合物共热解过程中热解失重峰速率高于理论热解失重峰速率;同时,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可较好的应用于纤维素-褐煤混合物活化能的计算,且纤维素的加入可降低共热解过程中纤维素-褐煤混合物的反应能垒,使混合物在不同质量转化率下的表观活化能低于理论活化能。此外,共热解过程中小分子气体(CH_(4)、CO_(2)和CO)的析出峰值温度(400~420℃)与纤维素的气体析出温度相一致,且气体析出量高于理论值。随着混合物中纤维素比例的增加,气体实际析出量与理论计算量之间的差值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当纤维素与褐煤的掺混比例为6∶4时,混合物C/L(6∶4)的气体释放量最高。因此,生物质与褐煤的共热解过程中,纤维素组分对混合物的共热解过程具有正协同作用。 高丽慧 胡明 柴娜 李玲妮 李树磊关键词:纤维素 褐煤 共热解 指导“挑战杯”系列竞赛的相关思考 被引量:1 2023年 文章从“挑战杯”项目的选题、“挑战杯”申报材料的撰写方式、“挑战杯”项目的团队构建及“挑战杯”系列竞赛注意事项四个方面论述了指导“挑战杯”系列竞赛的相关思考。 高丽慧 李树磊 李晗杰 陈忠伟关键词:创新创业 铁碳材料促进污泥资源化回收中链羧酸 2025年 本研究采用梯度投加零价铁-石墨复合材料的实验方法(0~4.0g/L),探究铁碳材料对污泥碳链延长(CE)发酵系统调控机制.通过监测发酵系统中短链羧酸(SCCAs)与中链羧酸(MCCAs)浓度动态、复合有机物分解代谢情况、电子传递效率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系统解析铁碳材料对CE过程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铁碳材料投加量为0.5g/L时,MCCAs产量达到10.65g/L,是空白组的2.04倍,己酸选择性提升至53.60%(较空白组提高24.96%).机理研究表明,铁碳材料对厌氧发酵各阶段(增溶、水解、酸化)产生影响,驱动了有机物的分解代谢,并提升了多糖向短链羧酸的转化效率;同时显著提升电子传递活性.微生物群落分析进一步揭示,铁碳材料提高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及狭义梭菌属12(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2)的相对丰度,促进了污泥厌氧发酵的水解和CE过程.研究证实了铁碳材料对污泥厌氧发酵生产MCCAs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谢云龙 刘孟飞 高丽慧 杨培娴关键词:剩余污泥 资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