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林
- 作品数:19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行为干预的意义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进行早期行为干预的意义。方法:将148例HIE足月儿随机分为干预组78例和对照组70例,均给予早期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高压氧疗、人工抚触;干预组在早期综合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早期行为干预,包括早期行为训练及水疗、婴儿操等综合训练。在患儿1、3、6、12、24月龄时对其进行智力发育和心理运动发育评估。结果:干预组患儿6月龄之后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后遗症(脑瘫、智能发育迟滞等)发生率为6.41%(5/78),低于对照组的15.71%(11/70)。结论:在早期综合治疗基础上对HIE患儿进行早期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患儿智力、运动发育,减少脑瘫、智能发育迟滞等后遗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 王利培马长林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行为干预
- 外科手术与急诊内镜手术治疗AOSC患者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外科手术与急诊内镜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66例AOSC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n=33)和对照组(n=33)。给予对照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急诊内镜手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黄疸减轻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治愈、中转及死亡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黄疸减轻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97.0%(32/33)显著高于对照组84.8%(28/33)(P<0.05),死亡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5.2%(5/33)(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1/33)显著低于对照组12.1%(4/33)(P<0.05)。结论:急诊内镜手术治疗AOSC患者的效果较外科手术好。
- 马长林王利培乔森孙瑞杰巩芬刘建刚李一春
- 关键词:外科手术AOSC
- 一种肝门阻断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肝门阻断装置,包括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收卷筒,所述收卷筒与定位座之间通过发条弹簧弹性连接,所述收卷筒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收卷筒的上下两端分别缠绕有第一拉绳...
- 马长林
- 射频消融治疗肝巨大血管瘤69例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和分析射频消融治疗肝巨大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应用射频消融治疗69例肝巨大血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19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56例患者病灶完全损毁,占总数的81.2%,13例患者消融不彻底,进行了第二次射频消融治疗后达到完全损毁。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发热、肝区治疗部位或射频针穿刺点处疼痛、恶心、呕吐以及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没有患者出现腹腔内大出血、胆瘘、空腔脏器穿孔、严重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术后患者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患者的病灶缩小均在50%以上,无1例复发。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肝巨大血管瘤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是治疗肝巨大血管瘤的又一新途径。
- 朱广勇马长林李一春孙瑞杰乔森
- 关键词:射频消融肝血管瘤临床疗效
- S100A16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2024年
- 分析S100A16在常见的恶性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恶性肿瘤的诊断、预后评估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收集并总结S100A16在各种癌症中的表达情况,包括胰腺、肺、胃、乳腺、结直肠癌、口腔鳞状细胞癌、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肝癌。利用相关实验研究数据,探讨S100A16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发展中的可能作用。结果 S100A16在多种癌症中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在胰腺、肺、胃和乳腺癌等癌症中,S100A16过表达,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能力相关。相反,在结直肠癌、口腔鳞状细胞癌、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S100A16低表达与肿瘤进展成正相关。此外,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肝癌中也观察到S100A16的过表达。结论 S100A16在多种恶性肿瘤中显示出不同的表达模式,其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展和进展密切相关。这一研究为深入理解S100A16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潜在价值提供了重要线索。未来的研究可以针对S100A16的分子调控机制和靶向治疗策略展开,为肿瘤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 刘宸侨马长林
- 关键词:恶性肿瘤分子机制
-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在开腹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QLB-LSAL)在开腹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开腹肝癌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复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复合组患者给予QLB-LSAL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全身麻醉,所有患者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静息和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PCI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复合组患者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时HR和MAP显著低于对照组,出麻醉恢复室时及术后6 h、12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CI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0~24 h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25~48 h舒芬太尼用量多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入室5 min(T0)、切皮前5 min(T1)时HR、MAP,术后24 h、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QLB-LSAL可为开腹肝癌切除术患者提供更理想的术后镇痛,降低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且对循环的影响较小,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 宁双涛孔宪刚吕坤马长林钱瑞坤李瑜
- 关键词:肝癌切除术术后镇痛
- 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评估肝病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相关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通过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评估肝病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探讨ICG清除试验与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评价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46例,肝癌63例,进行ICG清除试验,计算患者的ICG血浆清除率值(K值)、ICG 15 min滞留率(ICG R15),分析患者CTP分级和MELD评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CTP分级:A级84例,B级25例。随着CTP分级及MELD分级升高,ICG R15逐渐增高,而K值则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分别为0.001、0.005)。在评价肝功能方面ICG R15与CTP分级及MELD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7、0.8439,P值均<0.01),K值与CTP分级及MELD评分呈负相关(r值为-0.814,-0.5978)。结论ICG清除试验能够准确动态反应肝脏储备功能,ICG R15及K值可辅助CTP分级及MELD评分评估肝脏储备功能。
- 钱瑞坤马长林乔森
- 关键词:肝癌吲哚菁绿
- 炎性指标在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肝细胞癌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其死亡例数逐年增加。手术切除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肝癌复发仍是目前医学无法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生存的主要障碍。微血管侵犯(MVI)是肝血管内微转移的肿瘤细胞栓子,由肝癌组织冰冻病理检出,与肝细胞癌术后复发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炎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炎症指标在术前预测肝细胞癌MVI状态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高毓慷彭钰洁马长林
- 关键词:肝细胞癌炎症指标术前预测
-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腹部创伤较大手术术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41例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41例。EN组术后即开始用复尔凯型输液泵输注肠内营养,PN组采用标准的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体重情况、营养生化指标等。结果:EN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PN组提前,恢复饮食时间提前,EN组术后营养及体重下降幅度明显优于PN组。结论: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促进肠功能尽快恢复,提前进食时间,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肠内营养是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 周艳贞马长林王利培
- 关键词:腹部手术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靶向免疫治疗回顾性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靶向免疫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于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且术后2个月内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或靶向免疫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术后TACE治疗组,n = 20)与B组(术后靶免治疗组,n = 20)。比较两组患者预防性治疗后1月、3月及6月的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预防性治疗后6个月内总体肝功能、凝血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未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肝功能衰竭等;靶免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AFP低于TACE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对于因肝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预防性靶向免疫治疗在改善短期预后方面具有优势,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房雪瑞马长林
- 关键词:肝癌切除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靶向治疗